張文靜+于圓圓
六歲的女兒沒有什么主意,事無巨細都要問我,比如:口中有痰,問我怎么辦?還要問吐在哪兒?與小朋友玩,其中一個男孩不讓她和另一個孩子玩,女兒思索許久跑過來問我:那我跟誰玩呀?一個小朋友給女兒幾張卡,另一個小朋友也得到同樣多的卡片,但他還找我女兒要。女兒問我:媽媽,這張卡我該給誰呀?這是我教育出現(xiàn)了問題嗎?孩子生下來之后,我的情緒不好,管教孩子很嚴格?,F(xiàn)在,我已經(jīng)放松對孩子的規(guī)定了。雖然我知道只有自己是健康快樂的,才能把這份快樂帶給孩子,但我不知道該怎么去引導(dǎo)教育孩子的問題。
一位著急的母親
咨詢師:
母親自己覺得已經(jīng)放松了對孩子的管教,但她的內(nèi)心在管與不管上還是充滿了沖突。當孩子出現(xiàn)一個不是她預(yù)期的行為,焦慮、挫敗、自責就會出現(xiàn)。
首先,需要換一種思維,把過去種種的不快看作是一種有趣的實踐。孩子健康地長到六歲,你可以讓自己輕松一些,給孩子更多的自由,因為自己已經(jīng)不那么脆弱了。當孩子有疑問時,問孩子:這口痰你想吐哪兒呢?媽媽覺得有三種方法:吐到果皮箱里;吐到手紙里包起來,遇到垃圾箱再扔;實在不行,咽下去。或者問她:寶貝,你還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嗎?其次,對孩子的內(nèi)疚使你在管理孩子的時候無意識地顯現(xiàn)出搖擺和含混。你需要處理好對孩子的內(nèi)疚,可以這樣想:我應(yīng)該和孩子共同成長,她慢慢成為健康聰明的好孩子,我慢慢成為溫暖快樂的好母親。不必否認過去,過去是讓你變成好母親的必由之路。或者告訴自己:我過去管孩子還是不錯的,不過,現(xiàn)在我有了更好的方法來和孩子相處。將兩種親子教育方式看成并存的、互補的,以獲得親子教育中的自由感覺。
我知道只有自己是健康快樂的,才能把這份快樂帶給孩子,這句話很對。你對孩子苛求,是因為對自己苛求,所以對自己好一點,當善待自己的時候,才能真正善待家人和孩子。
現(xiàn)在說說孩子。六歲的孩子正處在對外部世界高度的興趣和高度的害怕之中,出現(xiàn)任何“反常”行為都是可以理解的。僅從現(xiàn)象分析,我倒覺得這個孩子喜歡思考,執(zhí)著地要弄清每個問題。退一步想,就算你的解讀是對的,那么我們要考慮考慮行為的慣性,母親希望孩子可以更加自主一些,可是孩子還不知道呢,她還在用過去有效的互動方式來與母親接觸。你生氣,她也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結(jié)果反而不好。要給孩子一段適應(yīng)的時間。你可以適當?shù)乇磉_自己的無知,讓孩子期望立即從你那兒得到正確方法的欲望被延遲,要參與式地與孩子討論。比如說:孩子,你想怎么做呢?(讓孩子學(xué)會選擇);這樣做對你來說沒什么,但我是不敢這樣做的,別人會批評媽媽?。ㄗ尯⒆用靼缀⒆舆€是有某些特權(quán),孩子與成人的規(guī)則不同);哦,那是佳佳的想法,不是你的,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的。(讓孩子尊重自己的決定);牛牛的要求你想滿足他就給他吧!你不想給他就別搭理他?。◣椭⒆咏⑷穗H邊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