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淼
暑假剛過,伊姐升級到幼兒園中班。
家長群里有個爺爺說想把孫子轉(zhuǎn)成全托了,說是為讀寄宿小學做準備,此刻也很忐忑怕孫子不適應(yīng),問大家寄宿是不是真的適合小朋友呢?
有個一直上全托的孩子家長說:“不會的,寄宿很好,鍛煉小朋友的自理能力,培養(yǎng)獨立。”
我覺得讓小孩兒(高中以前吧)讀寄宿,比較影響親子關(guān)系,容易破壞孩子的安全感。我一向認為,讀幼兒園甚至讀小學的孩子最需要學的不是文化知識,而是學會做一個社會人。與最親密的家人最基本的親子關(guān)系都建立得不完全,將來怎樣跟其他人建立穩(wěn)定的關(guān)系?
以伊姐在的這個幼兒園的全托班為例,晚上8點就熄燈上床,看學校的監(jiān)控,好多孩子像烙餅一樣翻來覆去,要十點多才睡著。如果在家里,跟爸爸媽媽在一起,他們在這個時間可以一起做游戲,在浴缸里玩兒一會兒,上床聽爸媽讀睡前故事。如果讀全托、寄宿,這些親子時光都被白白扔掉了。
我是不贊同讀寄宿的,生一個孩子,跟她一起長大,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她,讓她的全新視野更新一下你的人生觀,這是我當初要孩子的初衷,如果放棄這些,就沒有要孩子的必要了。
有人說:“很有道理。我有個侄孫就從幼兒園開始到小學一直讀寄宿學校的,文章寫得很好,成長得很好?!?/p>
我說:“我寧愿要一個開心的女兒也不要會寫作文的女兒?!?/p>
人家說:“會寫作文就不開心嗎?我每次見我侄孫都看他很開心?!?/p>
我說:“按照這個邏輯的話,我從小不上寄宿學校,作文每次都被我們老師當范文讀,會寫作文跟讀不讀寄宿也沒關(guān)系。至于開心不開心,當然只有他本人最清楚呀?!?/p>
至于有人說:“讓孩子讀全托是為了他好,這樣將來很容易適應(yīng)讀寄宿小學?!边@個想法我更不贊同,單說為了適應(yīng)某某而提前做某某這個行為我極不贊同。人生是不需要排練的。我姥姥常說:“人大心開,樹大自直。什么時候干什么事兒。”很多事情就是因為我們從未經(jīng)歷,才會如此刻骨銘心。如果大事需要演練提前適應(yīng),離開家上大學戀愛結(jié)婚生子這種大事是不是可以排練一下?不可能吧!
還有一個同樣要給孩子報寄宿小學的媽媽反對我說:“我有個朋友從小到大一直就是讀寄宿的,現(xiàn)在過得非常好,非常優(yōu)秀。而且寄宿有很多有趣的經(jīng)歷?!蔽矣浀糜写卧凇爸酢本W(wǎng)看到一個人這樣反對此種說法:“把孩子丟到叢林里,也有可能成為人猿泰山。生命力強的個體可以適應(yīng)任何環(huán)境,不代表環(huán)境都無害。有人被洗腦幾十年,現(xiàn)在也學會獨立思考了,是否可以說洗腦無害?”我沒復述這話,但我心里是給這個回答點贊的。
至于自理能力,伊姐上幼兒園之前就可以自己穿衣服、吃飯、上廁所,也能獨自玩很久。我從小沒讀過寄宿,但是從小學開始去別的城市參加夏令營離開父母照樣沒有問題,讀大學的時候也不需要跟父母依依惜別,讓父母鋪床弄被……這些不是別人給的,也不是上寄宿帶來的,只要大人撒手,孩子自然學會。
人活在世上,自成信念。孩子學會獨立也是在家長的引導、教育和潛移默化的榜樣影響下逐漸形成的思想乃至精神的獨立,而后自然而然的形成生活自理能力的獨立,并非用培養(yǎng)孩子生活獨立的方式來讓他形成精神與思想獨立。相對來講,生活獨立能力的形成要比思想精神獨立的形成要難得多。如果有了思想獨立的前提,哪怕是在大學以前一直走讀,大學之后照樣很好打理生活。反過來如果一個孩子,哪怕是一直寄宿,自理能力很強,卻在思想上始終依賴父母,也并非能真正的獨立。那位孩子的爸爸把孩子的撫養(yǎng)權(quán)完全奉送給爺爺,入園、轉(zhuǎn)全托,給孩子選什么小學甚至當初在香港生孩子都是爺爺拍板決定,我覺得他至今還沒有學會獨立。
寄宿與獨立并沒有太直接的聯(lián)系。當然孩子是人,是非常復雜的,每個人都如此特殊,每條路都有人走,這個世界也不是非黑即白,無奈上寄宿學校的,我想這條路可能會很辛苦,也許之后會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不上寄宿學校的,也不是說孩子就有了百分百安全感保障,一對整天打麻將看肥皂劇,對孩子懶得理的父母養(yǎng)出來的走讀孩子,肯定是不如在學校規(guī)律讀寄宿的。極端例子不在此分析之列。
這事還沒完
一、
那天探討結(jié)束,我給本市最出名的小學(也是我們?nèi)豪锖芏嗉议L盛贊的小學)打了個電話。
“您好,是XX小學嗎?”
“您好,是的?!?/p>
“你們小學一定要寄宿嗎?”
“是啊。我們從建校就一直要寄宿的。”
“這樣未免太不合理了?!?/p>
“我們貴族學校就是這樣的。”
我只好“呵呵”兩聲掛掉電話。
我的工作室距此小學不遠,有次他們學校做活動,主持人說:“XX小學是我家,老師就是我媽媽,下面有請校長爸爸發(fā)言!”哈哈,這是家長需要的嗎?
二、
伊姐回家跟我說:“媽媽,你知道嗎,貝貝上全托了。”
“媽媽知道,貝貝開心嗎?”
“他不開心,他失望。”
“貝貝說的嗎?”
“是,貝貝不得意?!?/p>
三、
對于我在群里探討寄宿的事情,我把聊天記錄粘貼給小學退休校長我媽看。我媽看后的評語是:“真是傻閨女,那孩子的爺爺哪里是征求意見,對于這種木已成舟的無奈之舉,人家這是求安慰。你還在這里傻不啦嘰說一通,多堵心啊?!彼?,請教育兒觀點跟看兩口子掐架差不多,只要沒出現(xiàn)暴力行徑遠遠觀望就好了。管好自己,少摻和別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