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英
摘 要: 《會計基礎》課程是中職會計專業(yè)的核心課程,是會計從業(yè)資格證書的必考內容。本文主要介紹農村中職學校支教過程中《會計基礎》課程的講授情況,以及就提高教學質量展開的探索,強調在教學中因地制宜的重要性,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農村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以及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成功感,增強學生學習信心。
關鍵詞: 農村中職學校 會計基礎 支教 教學策略
為改變城鄉(xiāng)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現狀,教育部門推行城鎮(zhèn)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的政策。筆者作為鄉(xiāng)村支教的一員,自2010年夏天開始被學校安排到江門市新會區(qū)睦州鎮(zhèn)某中職學校擔任會計專業(yè)的支教工作,每周6節(jié)課,至今已有四年?,F對三年級《會計基礎》課程在農村職校的開展情況進行幾點探討。
一、農村支教學校、學生情況
新會區(qū)睦州鎮(zhèn)某中專學校是半公立半民辦的中專學校,該學?;疽源嘈再|進行教學,有電大大專班、職中班、幼師中專班,辦學規(guī)模較小,約有400多名學生,教師10人,上課教室10間。教學設備相比城市學校來說可以是應有的都沒有,沒有正規(guī)的教室,沒有投影設備,沒有教學資源。學生基本是周邊各鄉(xiāng)鎮(zhèn)的村民,由于父母文化水平較低,對孩子的教育不到位,進入中職學校讀書的學生大部分學習基礎較差,缺乏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對學習興趣不大,都是因為讀書免學費又可以混張文憑才進入學校的。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較差,雖有求學愿望,但往往因為家里的事情多有分心,或放棄學習的情形。如何才能留住學生,如何才能將知識教授給他們,是支教老師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會計基礎》課程特點及要求
會計上崗證又稱會計從業(yè)資格證書,是具有一定會計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人員從事會計工作的標志,是從事會計工作必須具備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條件,是進入會計崗位的準入證。它是會計從業(yè)人員必須掌握的初級財務知識,根據財政部發(fā)布的《會計專業(yè)》: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yè)、公司、事業(yè)單位和其他單位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持有會計從業(yè)資格證書。會計從業(yè)資格證考試項目分為會計基礎、財經法規(guī)與職業(yè)道德和會計電算化三門課程,從2013年7月廣東省實行三科聯(lián)考的國家統(tǒng)一考試,江門地區(qū)從2014年開始執(zhí)行,目前本地區(qū)的通過率只有30%。為使會計專業(yè)的學生能達到財政部對會計人員的要求,中專學校要求會計專業(yè)的學生考取會計上崗證,2013年第二學期睦州鎮(zhèn)某中專學校安排我上三年級會計專業(yè)《會計從業(yè)資格證書》的基礎課程《會計基礎》,全班57人(20人是二年級學生、37人是三年級學生),他們雖然已經學習會計專業(yè)知識兩三年,但知識掌握得并不全面,實際操作能力較差,通過這類全國性統(tǒng)一考試難度相當大,再加上他們自主性較差,要求學生自主學習的難度較大,所以教學方法方式需要結合當地在校生的實際情況實行。
三、支教課時編排特點
支教學校開設了會計專業(yè)課程,但學校沒有本專業(yè)的教師,教學設備、教學資源較差,學校沒有會計實訓室,教室沒有投影儀、實物投影儀,會計學科是一門特別強調實際操作的學科,在《會計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理論聯(lián)系實際和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是教學的主要內容?;居晌倚5娜蠋煱倘T基礎課,但由于我們要在原學校教學,因此每周只能安排一天到支教學校進行教學,因此我們三位教師每周只上一天課,共6節(jié),教學課時非常集中,給學生造成視覺、思想上的疲憊。由于每天上同一門會計專業(yè)課,如何讓學生學習有興趣,學習主動,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大問題。
四、支教過程中提高教學質量的一些處理技巧
因學校教學條件不好,教學設備有限,學生自覺性較差,我通過各種情境創(chuàng)設,各種教學工具的運用增強教學效果。
1.錯賬更正方法的教學處理
如講授“錯賬更正方法”時,我采用平時老師指出學生書寫錯誤時經常使用的方法:涂改、挖補、刮擦,根據會計法規(guī)定,如果賬簿記錄發(fā)生錯誤,必須按照規(guī)定的方法予以更正,更正的方法通常有畫線更正法、紅字更正法和補充登記法。我用一節(jié)課時間進行講解,同學們都表現出學會的態(tài)度,課上例題也會做,但課后作業(yè)顯示,能正確運用修改方法的不到15人,其他同學都是“張冠李戴”,亂做一通。后來我找一部分學生了解情況才發(fā)現,課上同學們擔心老師提問時不會,就看著例題回答問題,其實他們沒有理解透徹,我看到的都是他們裝出來的假象,結果做練習時因為沒有答案可抄就不會了。
第二天上課我就這個問題進行改進,第一,表明我的態(tài)度:老師提出的問題不會回答沒事,因為你們不明白我才來教大家,咱們是一起來學習的,沒有高低之分;第二,老師希望你們能真實地表現自己,不會就不會,這有助于我改進教學方法,讓大家都學會;第三,課堂上希望大家能積極舉手反映自己的不會,多提問題,大家一起解決。這次課上,我發(fā)現同學們都有了很大的改變,班上多了許多活躍分子、問題小生、搶答能手……課堂氣氛活躍,因為同學們說不怕累,可以課后多做練習,希望我能給多一點作業(yè)給他們,于是我一下子就出了10道練習題,分兩次完成,第一次分小組完成,做得又對又快的一組全體成員可以加平時分2分,同學評價在黑板上做的同學的結果,找出問題的獎勵1分;第二次做5題,由同學們自己獨立完成,同學之間相互評改,全部正確的同學獎勵3分,做錯的扣1分。在小組合作、同學相互評價、獎懲結合的情況下,只用了兩堂課時間,同學們就掌握了錯賬更正方法,而且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教師成了學習的好伙伴。
2.折舊的教學處理
多練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手段,但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是學習成果是否有效的前提。因為我支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提問題,所以同學經常會向我問問題,有一次課間一位同學問我:“老師,企業(yè)為什么要提折舊?”平時教師都會直接按照教科書講解固定資產的折舊定義,折舊是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因損耗逐漸轉移到新產品中的那部分價值的一種補償方式。
這樣的解釋對沒有到企業(yè)工作,特別是工業(yè)企業(yè)工作的學生來說很難理解,企業(yè)為什么計提折舊,折舊是什么東西?因為學校教學設備相對落后,沒有投影儀,不能將工業(yè)企業(yè)的工作情況通過視頻播放給學生觀看,僅說教又不夠生動,后來我想了一個法子,列舉了一個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家里買了一臺電腦,爸爸立了一個規(guī)定,每使用電腦一次,每次1小時需要交費2元,放在錢箱子里,請大家?guī)兔λ闼闳绻刻於际褂?小時,一年后這個錢箱有多少錢?共有730元,如果一年后將電腦更新?lián)Q代,重新購買一臺新電腦,價格是3000元,請問同學們我們只需補多少款就可以擁有這臺電腦呢?只要補2270元。這730元就是我們說的折舊費。我們用這個折舊費可以更新電腦,減少我們購買電腦的費用。這時,同學們都明白了什么是折舊,折舊的目的是什么,用這種日常生活中的實例進行新知識的講解有利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以后一說到折舊費時,同學們都會想起購買電腦這件事例。農村學生不是我們認為的理解能力差、不聰明,只不過他們比城市學生的見識面窄,所以教師在教學要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進行引導,這對農村學生來講是一種很好的方法,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工資的教學處理
會計專業(yè)是主操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在講授主要經濟業(yè)務事項賬務處理時,學生對生產成本、制造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各項費用的劃分不清,而且有學生還會問“工資應該劃到什么費用”。
在這個問題上我以空間劃分來講解,因為書本上解說得非常概括,不容易理解。因此可將企業(yè)劃成一個整體,由三部分組成:生產車間、廠部、銷售部門。生產車間里包括生產線、管理部門。生產成本平時可以直接計入產品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這些是不用攤銷的??梢灾苯佑嬋肷a成本科目,我將它劃分到生產車間里面,能分清發(fā)生費用的直接受益者,就是某某商品。制造費用的會計核算是不能直接計入產品成本費用及成本的。說明它們是發(fā)生在車間里的,但不能直接找到受益者部分。銷售費用指公司在銷售商品過程中發(fā)生的費用,包括企業(yè)銷售商品過程中發(fā)生的運輸費、裝卸費、包裝費、保險費、展覽費和廣告費,以及為銷售本企業(yè)商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含銷售網點、售后服務網點等)的職工工資及福利費、類似工資性質的費用、業(yè)務費等經營費用,這些都是由銷售部門發(fā)生的。管理費用是企業(yè)日常管理中發(fā)生的一些日常開支,它的發(fā)生地在廠部。在什么空間里發(fā)生的費用就算什么費用。
如工資這一項費用支出,如果是生產一線工人,因為知道他們生產什么產品,就是說能找到受益對象,所以從空間劃分為生產車間,屬于生產成本。生產車間里面的管理人員在空間上屬于車間,但不能劃為直接的受益者,而應該劃到制造費用,月末按照一定比例結轉到生關成本賬戶上。銷售部門人員的工資因為發(fā)生在銷售部門所以屬于銷售費用。在廠部工作的人員費用因為空間上屬于廠部應該劃到管理費用。這樣一來,同學不再為書本上高度概括的概念花費大量理解時間,用最簡單的空間劃分分清這四種費用,從此再沒有同學來問我工資應該屬于什么費用了。在總復習過程中,出現同學們沒見過的費用支出,我只要引導他們想一想這費用發(fā)生的空間范圍,同學們很容易就知道它應該劃分到什么費用。
五、結語
在農村學校教學設備不齊全,沒有會計實操室,沒辦法進行真實工作情景現場演練的條件下,支教教師應通過更新教學方法,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多采用案例教學、情境教學。盡量克服教學設備的局限,在課前印一些情景資料和案例讓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
針對教學時間高度集中,學生學習易疲憊等問題,教學中應該采用邊講邊練、小組競爭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學習氣氛。
農村孩子因為家庭原因,自信心不強,在教學中應該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對于學生取得的成績要給予高度肯定和表揚。在實訓學習中,當發(fā)現一部分同學書寫認真,更正方法符合要求,可以將書寫認真同學的作業(yè)張貼在校園公布欄內,讓其他同學欣賞。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對他們學習《會計基礎》十分有利,對他們以后學習其他課程也會起到有利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廣東省中等職業(yè)學校教材編寫委員會組.企業(yè)會計模擬實習.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會計從業(yè)資格考試輔導教材編寫組.會計基礎.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