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丹
摘 要: 高職教育的特色決定了ESP是適合高職英語的教材,合適的ESP教材是實施ESP教學必不可少的條件。本文通過分析ESP教材的現狀,提出改變現狀的對策,旨在建設更具高職特色的ESP教材。
關鍵詞: 高職特色 ESP教材 教材探析
隨著新形勢的發(fā)展和交流領域的進一步擴大,作為國際語言的英語在國際交往中的應用日益增多,社會對學生外語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用人單位不僅要求學生具有日常交往的能力,還要求學生能夠運用英語為專業(yè)技術服務,這就使我國高職英語教育面臨新的挑戰(zhàn)。為了推進我國高職英語教學與時俱進地發(fā)展,適應新的形勢對于我國高職人才的要求,國家教育部高職高專英語類教學指導委員會進行了《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專項研究,提出了要以“培養(yǎng)學生世紀應用英語的能力為目標,側重職場環(huán)境下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逐步提高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該要求進一步強調了高職英語教學的“職業(yè)”特色,使大學英語教學與專業(yè)學科和職業(yè)緊密結合。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即專門用途英語,或稱特殊用途英語,是近年來國內外教育研究的熱點之一。Strevens指出ESP是根據特定學科、職業(yè)和特定需求而開設的課程。ESP有四個區(qū)別特征:1.需求上滿足特定的學習者;2.內容上與特定專業(yè)和職業(yè)有關;3.詞匯、句法和語篇放在與特定專業(yè)或職業(yè)相關活動的語言運用上;4.與普通英語形成對照。這些特點充分表明,ESP教學必須依靠合適的教材。Dudley-Evans和St. John (1998)指出ESP教學過程中使用ESP教材的四個重要原因:第一,ESP教材是語言的來源;第二,作為學習的支持;第三,能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第四,作為一種參考資源。合適的ESP教材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英語語言能力和掌握專業(yè)知識,而且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習興趣。沒有一系列科目適當、難度適中、語言適宜的ESP教材,就無法保障ESP的教學質量,無法實現ESP的教學目標。因此,高質量的ESP教材是完成ESP教學的基礎。
一、ESP教材的現狀
雖然ESP教材已經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是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具有高職特色的ESP教材嚴重不足,符合高職教育特色的教材奇缺,專門的高職教材不足20%,大量速成教材隨之出現。筆者仔細研讀了多種ESP教材,并調查了其他使用過ESP教材的高職院校的教師和學生的意見,發(fā)現盡管學生認同ESP英語能力與崗位選擇的密切關系,但對目前所使用的ESP教材普遍不滿意。筆者反復研究發(fā)現,其主要原因是ESP教材編寫者不了解用人單位對所需人才的具體需求,缺乏對學生就業(yè)情況的調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不了解,導致教材在內容選擇、難易程度、技能訓練等方面的發(fā)揮性和針對性都出現偏差,難以發(fā)揮ESP教材以職業(yè)為導向的功能。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教材定位不夠準確,未能體現ESP教材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目前,高職院校采用的ESP教材在內容選取上太理論化、抽象化,理論與實際脫節(jié),知識和應用能力比例失調,知識性和職業(yè)性沒能統一,不利于實際運用。學生反映從這些教材中學習到的只是專業(yè)知識的英文表達方式,根本無法將英語與專業(yè)知識結合,更不用說英語運用能力的提高。學生最困難的不是缺乏專業(yè)英語詞匯,而是專業(yè)英語的實際應用,如無法用英語寫專業(yè)應用文、實驗報告、會議記錄、項目匯報等。而且這些教材在任務形式上比較單一,多為選擇題、翻譯題、語法題等,缺乏真實具體的實踐任務題,不能充當課堂和實踐的橋梁,為學生日后的工作增強競爭力。
2.內容滯后,時效性差。每個高職院校都設有不同的專業(yè),每個專業(yè)所選取的ESP教材各不相同,教材使用量較少。從經濟上來說,課本使用量少,使出版社對教材的修訂、再版的積極性大打折扣,造成教材修訂周期長、內容滯后、時效性差。ESP教材沒有及時將時代前沿的科技知識補充到教材中,教材中呈現的內容很多已經被更新取代,這對老師和學生來說,都是在做無用功。
3.ESP教材與教學目標脫節(jié)。Hutchinson 和 Waters認為ESP教學以學習者為中心,并以學習者達到能實際運用為首要原則,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培養(yǎng)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強的專業(yè)復合型人才。但是學生在學習ESP前,缺乏工作經驗,無法確定因工作而產生的學習動機,很難確定學習目標,更不用說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教材與教學目標脫節(jié)現象嚴重。
除此之外,目前的ESP教材內容單一,缺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配套練習;教師所用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無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二、對策研究
針對以上現狀分析,ESP教材的開發(fā)與建設應該以學生需求為出發(fā)點,以教學目標為導向,注重教材的實用性及時效性,本研究注重的教材開發(fā)與建設策略如下。
1.以學生為導向,開發(fā)實用性教材。ESP是將語言知識和專業(yè)知識相融合的教學體系,可充分體現語言學習和專業(yè)學習的目的性。因此,在教材開發(fā)前要進行充分調研,明確學生的目標需要和學習需要。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英語基礎參差不齊,為了保障教學質量,在ESP教材的開發(fā)和建設中,既要兼顧英語的教學和專業(yè)知識的結合,又要保證教材難度適中,能夠為大多數學生所接受。實用性體現在注重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教材內容要根據專業(yè)知識特點,增加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配套練習。學生可以通過教材初步了解專業(yè)相關的職場情況,并能通過練習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2.真實性、有效性兼顧教材前瞻性。真實性是ESP課程教學的主要條件,教學材料要反映真實交際內容,按照市場需求和教育目標完成教材的編寫工作。引進國際行業(yè)實踐技能表,降低陳述性知識的比例,凸顯職業(yè)針對性和應用型。實踐教學是實現高職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關鍵途徑。因此,在教材編寫中加強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能夠保證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體現高等技術應用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為就業(yè)做準備。作為ESP課程的教授者,我們首先要強調教材的前瞻性。在科技發(fā)展如此飛速的今天,如果我們不能及時更新ESP教材中的專業(yè)內容,就會造成學生“無效學習”的局面。ESP教材內容的更新較為復雜,要加快ESP教材的更新,必須更多地依靠團隊的力量。同時,相關專業(yè)的兄弟院校可以聯手邀請相關專業(yè)的專家和學者對ESP教材共同開發(fā),共建精品教材。此外,還可以呼吁社會相關部門與行業(yè)共同關注ESP教材。這樣不僅保證了ESP教材的質量,還確保了使用教材的學生數量,為及時更新教材內容提供了更好的條件。
3. 探索和完善ESP教材評估體系。教材評估是教材編寫質量的保證,為教材編寫提供理論上的指導。教材評估理論可以檢測評估現有教材的質量和內容,科學有效地分析現有教材的優(yōu)勢和不足,從而對編寫中的教材提供重要參考,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國內不少學者將國外教材評價理論研究與教材的編寫結合在一起,提出了一些有參考價值的觀點。如何運用這些教材評估理論指導ESP教材的編寫,是我們應該探索的方向。
4.建設多媒體資源。在多媒體教育高速發(fā)展的背景下,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的潛力,彌補紙質教材承載信息量有限的不足。可以收集大量相關的資料制作成教學DVD資源,以指導練習和學習情況測評的形式作為教學輔助資源,讓學生在上課之余進行練習。
參考文獻:
[1] 安曉燦,周龍.與時俱進,深化高等職業(yè)教育英語課程教學改革——《高等職業(yè)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研究報告[J].中國外語,2010.
[2] 盧桂榮.ESP教材建設改進策略[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4.
[3.]王艷.對我國ESP教材編寫原則的探討[J]. 中國外語,2011.3.
[4]Dudley-evans,T. & St. John,M.J. Developments in ESP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5] Strevens,P. ESP after twenty years. A re-appraisal. In M. Tickoo(Ed.),ESP:State of the art. Singapore: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19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