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 班主任和學生是班級教育活動中矛盾統(tǒng)一體的兩個方面,彼此間既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班主任將學生作為教育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將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在班級管理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guān)鍵詞: 普通高職院校 班級管理工作 管理方法
在普通高職院校,班級管理工作主要依靠輔導員和班主任進行,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舉足輕重。許多年輕教師在剛開始做班主任的時候,每天忙得不亦樂乎,但效果并不理想,加上所帶的班級基礎(chǔ)較差,便產(chǎn)生了畏難情緒,總想難道做班主任一定要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嗎?班主任工作到底應該怎樣開展才有成效呢?在領(lǐng)導的指導和同事們的幫助下,我漸漸對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和方法。
一、建設(shè)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隊伍
班干部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干部生活在學生當中,他們了解學生、深入學生,是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橋梁與紐帶。在高職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充分發(fā)揮好班干部的作用,他們是否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和較強的服務意識至關(guān)重要,直接關(guān)系以后班級各項工作的開展。
現(xiàn)代教育理論告訴我們,要成功管理一個班級,班主任首先要選擇一些品學兼優(yōu)、責任心強、有凝聚力、身體健康、樂意為同學服務的學生擔任班干部,并根據(jù)他們的性格、能力差異,安排相應工作,盡心地進行培養(yǎng)和教育,使之成為一支得人心、高素質(zhì)、會管理、工作能力強、能起模范帶頭作用的干部隊伍,引導班團干部之間相互支持、相互信賴、相互幫助,使他們充分發(fā)揮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潛能,成為學生的榜樣,帶動其他同學不斷進取。
班主任、班干部及學生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如同傘柄、支架和布,一個再好的傘柄如果沒有支架的支撐,是無論如何也撐不起一片天空的。我采取的是給班干部戴高帽子的方法培養(yǎng)班干部。也就是說,經(jīng)常在私底下夸他們,并對他們的各項工作給予肯定(不同的情況給予的肯定是不一樣的),經(jīng)常性地通過各種不同方式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給班干部戴高帽子后,班干部做事情的積極性高漲,班干部遇到挫折的時候也很容易沮喪,這個時候班主任應該教他們一些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使他們重拾信心,而不是一味地批評與埋怨。
二、加強集體主義觀念,增強集體榮譽感
當今社會,“集體感”、“團隊協(xié)作”無處不在,不管是小集體還是大集體,都強調(diào)集體精神,集體與個人環(huán)環(huán)相扣,彼此影響。偉大的哲學家馬克思曾說:“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fā)展其才能的手段?!痹诟呗氃盒0嗉w建設(shè)中,良好的集體氛圍能夠促進個人的健康成長,集體可以直接轉(zhuǎn)化為學生間合作學習的組織形態(tài)。所以,在高職院校,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感”,加強集體主義觀念,增強集體榮譽感不可或缺。
每學期,學院、各系部都會開展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文體競賽活動,如:春秋季運動會、籃球聯(lián)賽、寢室設(shè)計大賽、辯論賽、演講比賽、校園歌手大賽,等等,我們應該抓住契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發(fā)揚團隊協(xié)作精神,為班級的光榮、系部的聲譽盡一分力。當然,在這種時刻,班主任必須以身作則,全心投入。這樣才能感染學生,激發(fā)他們潛在的集體意識,從而為班級榮譽奮力拼搏,在自我滿足的同時,感受到集體生活的令人陶醉的美。
一旦把這種集體概念、班級榮譽感培養(yǎng)好,以后的工作就會事半功倍。首先,到課率、就寢率會提高。因為有了“集體感”的認知和支撐,學生知道,自己再怎么不在乎這個集體,但是集體始終會把自己當做一分子,自己不能拉集體的后腿。隨著思想覺悟的提高,行為也向積極層次發(fā)展,關(guān)于集體的到課率、就寢率就不可能不高。其次,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高漲。培養(yǎng)好“集體感”,以后舉辦、組織、參與各類活動時,他們會積極主動參與,為自己的集體爭榮譽,學生認識到:集體因我而精彩,我因集體而驕傲。最后,為他們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因為有這種“集體感”、“團隊精神”,無論在任何崗位,都能勝任自己的工作,得到他人的賞識和認可。
三、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信任學生,幫助學生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了解學生個性,不能用僵化、固定的模式管理他們。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給予他們表達思想和發(fā)表意見的渠道與機會,了解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給予他們理解和尊重,理解學生為什么“為”和為什么“不為”,尊重每位學生的尊嚴和價值。
我認為班主任是學生的老師,在人格上是和學生平等的。在人格平等的情形下,班主任的工作會更富有人情味,學生也能更深刻感受到老師的關(guān)愛和集體的溫暖。同時,班主任要清楚地意識到學生的絕對服從并不是教育的宗旨和目的,所以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不斷換位思考,理解學生,尊重學生,以合理的工作方法管理班級,將教育期望有效內(nèi)化為受教育者的自覺行為,最終達到實現(xiàn)教書育人的目的。
對學生的教育,必須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真誠,他才能心悅誠服地接受。那么,針對不同學生的性格和特點,要區(qū)別對待。對于有缺點錯誤的學生,決不能一味地訓斥或是尖刻挖苦,傷害學生自尊心,在教育那些有缺點錯誤的學生之前,心里即便再生氣,也要壓住,記住一條原則,學生和老師是平等的。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保證。
對學生來說,老師越是對他信任,他學習就越勤奮,自信心就越強,這樣就能產(chǎn)生強大的學習動力。所以,班主任一方面要充分信任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另一方面要盡量給學生提供平臺和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施展自己的才華,鍛煉自身能力。在學習過程中,老師輔之以幫助,學生就能取得更大進步。
通過以上方式,我所帶班級的到課率、就寢率都有極大提升,且學生間互相團結(jié),班級學風良好,整個班集體積極向上。
班主任和學生是班級教育活動中矛盾統(tǒng)一體的兩個方面,彼此間既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班主任將學生作為教育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將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在班級管理里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結(jié)果。這樣不僅可實現(xiàn)學生由依賴性向獨立性的順利過渡,而且有利于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的正確發(fā)揮。
參考文獻:
[1]李偉勝.班級管理[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6.
[2]李紅娟,羅炳金.“留白”——高職班主任管理技巧探索.浙江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