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是教育的組織者與指導者,也是與學生一起學習的合作者。”新課程理念強調(diào)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教學思想,就是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他們在民主、愉快、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下積極地學習新知識,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讓他們學到有價值的知識,從教師那里吸取知識,使自己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要做到這些,教師就要從新課標入手,研究教材教學法,為提高學生的學習力而教學,用新理念影響學習,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使他們成為一個會學習的人,進而真正成才。
一、在學習力方面小學教育存在的不足之處
小學生在學習階段不僅要學習到一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習到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一定的學習能力。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只是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力的培養(yǎng)。這樣,教師教出來的學生就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未來的社會需要的學習型與創(chuàng)新型的人才,學生沒有學習能力就沒有在社會立足的能力。如今小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如下:
(1)學習與社會實際相脫離。在如今的小學教學中,很多學生學習并不是主動的,他們沒有真正的學習興趣,態(tài)度不端正,只是在意自己學習到了什么,沒有與社會的實際需要相結(jié)合起來,當他們遇到問題的時候,就無法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比如有的學生不會到銀行存款,有的學生不會打折買生活用品等。學生沒有把知識運用到生活的能力,學習的知識具有片面性。
(2)學生只是在被動地學習。很多學生沒有主動學習的意識,這是因為他們長期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方式上,一直都是接受教師的講解,很少通過自己的動手、動腦思考取得知識,更談不上實踐。在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發(fā)言權(quán)全在教師那里,學生更是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教學手段上,很多學校雖然配備了高標準的多媒體教學硬件設備,但教師沒有創(chuàng)新的觀念,對信息技術(shù)掌握不夠,很少用到多媒體教學,偶爾用到也是只是采用教材里帶的,而自己不會制作課件,更多的是用粉筆、黑板,沒有挖掘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運用方法,直接影響到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的學習力沒有得到很好的提高。
二、小學生學習力培養(yǎng)策略
(1)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學生的學習如果有了興趣這位老師的指導,他就有了學習的驅(qū)動力。教師要精心設計每節(jié)課,讓自己的課生動起來,讓學生能處處看到精彩的教學、時時有吸引他們的地方,讓學生覺得老師的課是那么形象、生動,富有豐富的學習情境,從而喜歡上課。教師要在課上處處設置懸念,讓學生由好奇心的驅(qū)動跟著老師在解決懸念的過程中成長。教師要經(jīng)常指導學生運用已學的知識來解放在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不滿足于教材,對教材進行拓展,讓他們“想一想”“讀一讀”,拓展他們的知識面,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逐漸培養(yǎng)起來了。
(2)培養(yǎng)學生的內(nèi)在思維能力。思維能力是學生學習力的重要一部分,如果學生的思維能力較為雄厚,就會帶動他的學習力,能在學習中通過思考來解決問題,主動學習。第一是讓學生從興趣出發(fā)迸發(fā)思維火花。只有學生對學習感興趣了,他才去思考,思維才活躍,學習力才會增強。第二是把一節(jié)課中的難點分解開來,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時通過自己的思考很容易就能解決問題。對于較難的問題或教學內(nèi)容,教師不要硬教,而要通過其他的方式進行引導,逐步攻破難點,給他們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們樂于思維。第三是要善于創(chuàng)新性學習,形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教師要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解決問題,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從而使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狀態(tài)。
(3)用激勵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力。小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弱,如果他們在學習中多次遇到失敗,會給他們一定的打擊,學習興趣也不能長久地維持。所以,教師要讓學生的學習力提高,就要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不斷地得到成功的體驗。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對學生的鼓勵,這樣即使是能力弱的學生在教師的長期鼓勵下也會獲得學習的興趣。而學生一旦有了學習興趣,他們就能保持長久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習效果,不僅有助于他們自信心的建立,而且反過來也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產(chǎn)生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教師要在教學中設置多種題型,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習,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學生成功的體驗和教師的表揚能提高學生的內(nèi)驅(qū)力,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原有基礎,設置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提高他們的學習內(nèi)驅(qū)力,使他們的學習力不斷提高,從而成長成才。
(江蘇省鹽城市鹽瀆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