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榮榮
教學內容:(①感受與鑒賞新疆風格的音樂。②唱:美麗的夏牧場。③滲透環(huán)保教育。
教學目標:①通過欣賞歌曲,感受具有新疆風格的音樂作品,認識新疆的相關樂器。②學唱《美麗的夏牧場》,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草原的熱愛之情,并滲透環(huán)保教育。③樂句的連音唱法;附點音符、切分音的演唱。
教學重點、難點:①重點:通過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對草原的熱愛之情,讓學生用歡快、熱愛的聲音演唱《美麗的夏牧場》。②難點:激發(fā)學生對草原的熱愛。
教學準備:課件、鋼琴、錄音機、課前搜集的有關草原的資料。
教學過程:①組織教學:師生問好。②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中國有多少個少數民族嗎?
師:對了,漢族是一個人數眾多的民族,所以沒有列入少數民族的行列。今天的音樂課上,彭老師準備了一段的音樂,你們聽一聽,這段音樂像是哪個地方的音樂。
師:究竟是哪個民族的音樂呢?我們先不著急,再聽一遍,這一次同學們一邊聽一邊關注音樂里的伴奏,也許會受到啟發(fā)。
師:你是怎么聽出來的呢?
師:剛才這位同學是從它的節(jié)奏和音色上聽出來的。老師告訴你們,剛才這首歌是新疆哈薩克族的音樂。瞧!這么美的音樂把誰吸引來了。(阿凡提)
師:我們就跟著阿凡提一起去領略哈薩克美麗的風光吧!
師:好的,這個肯定沒有問題,誰來試一試。你來!注意它的強弱規(guī)律。
師: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③學習新課。1)學唱歌曲。
師:瞧!成功啦!真棒!掌聲送給自己。
師:哈薩克族生活在天山腳下,以放牧為生,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聽,從遠處傳來了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MTV《美麗的夏牧場》)。這是哪?。棵绬??(揭題《美麗的夏牧場》)
師:真美啊!老師不禁響起一首小詩:“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xiàn)牛羊?!?/p>
師:老師想把美用歌聲表達出來。請同學們給我打打拍子。教師彈琴(自彈自唱)
師:你覺得老師剛才唱得哪個字最能抒發(fā)情感?
師:說的很好。下面請大家用“啊”來跟老師的琴輕輕地哼
一哼。
師:唱得真不錯,下面我們跟著音樂來唱譜,會唱的可以跟老師一起唱,不會的可以繼續(xù)用“啊”模唱,同時請大家注意觀察旋律有什么特點?
師:哎呀,你真是火眼金睛!
師:下面請大家把這段歌詞連起來唱一唱。(師彈琴)
師:你覺得哪個地方比較有困難?
師:誰會???請你做小老師。
師:真棒!掌聲送給她!我們把這句連起來試試看。
師:嗯,這句嗎?好,我們先來看看他的歌譜,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好,把詞加進去。剛才有同學說這句最抒情了,那我們怎么樣來把這句唱好呢?
師:注意把這一句連起來,就像旋律上面的連線一樣。啊!真美啊,老師仿佛聞到了草原上淡淡的青草香,你們聞一聞……吸一口氣,慢慢吐出。好,我們帶著這種感覺來唱一唱。
師:老師剛才看到有的同學口型是這樣的,你認為對嗎?(口型、嘴角、氣息、聲音要統(tǒng)一)
師:??!真美!這是哪啊?
師:聽!這是哈薩克放牧的好地方。
師:好,現(xiàn)在讓我們把這首歌完整地演唱一遍。
師:歌曲美是旋律美和歌詞美的有機結合,那么我們歌聲美要怎么樣呢?你認為怎樣才能美呢?
師:讓我們帶著這些感覺,自學第二段歌詞。(教師彈奏旋律,共同演唱第二段歌詞)
2)介紹“阿肯”。
師:同學們,第二段歌詞中出現(xiàn)了一個詞——“阿肯”,誰知道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一種稱呼。
師:究竟“阿肯”是什么意思呢?我請同學們一起來看一看大屏幕,來看一下介紹。
師:同學們,看完介紹以后,老師想提一個問題,“阿肯”在唱歌的時候會怎樣呢?
師:是的,就像剛剛介紹的一樣,可以邊唱邊跳,也可以自彈自唱,也可以非常熱情地演唱。
3)樂器介紹。
師:剛才我們提到了在演唱這首歌的時候可以自彈自唱,也可以邊唱邊舞蹈,提到自彈自唱,我要向大家介紹幾種新疆的特色樂器,請看大屏幕:冬不拉、熱瓦普、手鼓、鈴鼓。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鈴鼓,同學們可以學著老師的樣子先來試一試。
師:你學得真不錯,老師獎勵你一個鈴鼓。
師:下面請拿到鈴鼓的同學為歌曲伴奏,其他同學可以自彈自唱,也可以邊唱邊跳。
師:表現(xiàn)得真不錯!
④課堂延伸。1)欣賞合唱歌曲《美麗的夏牧場》。2)自己設計《美麗的夏牧場》 3)激發(fā)學生對草原的熱愛之情。(播放圖片)4)作為小學生,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說一說,并把更多的金點子發(fā)送阿凡提。(微博)
(江蘇省鹽城市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