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臻斌
摘 要:小學生在進入高年級后,對自主學習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使課前預習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對學生的預習能力進行指導,可以使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從而為其終身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小學生如何養(yǎng)成良好預習習慣、語文預習方式指導等方面進行了分析,闡述了小學高年級語文預習的指導意見。
關鍵詞:小學;語文;預習指導
當前,對中、低年級小學生的教育方式主要是采取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模式,這是因為中、低年級小學生的年齡過小、認知能力有限,而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模式有一定的缺點,就是小學生都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學習。到了小學高年級以后,應該以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主,使小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而對其課前預習進行加強指導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這對于培養(yǎng)和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語文學習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
一、指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課前預習是語文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其本身的含義就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而不正確的預習習慣,往往會導致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學生主動形成知識體系的學習目的被弱化。由此可以看出,良好的預習習慣在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意識、強化學生的自學方法、保證學習的自我落實、提高學習的針對性等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
1.對課文進行自讀自悟
學生對課文進行自讀自悟過程中,讀的目標是讀準生字的字音,在此基礎上讀準詞語、讀通句子、讀順課文;而悟的目標是對課文的大概內容有一定的了解。學生在課前對這些內容有一定的理解,可以為其學習新知識建立一定的基礎,找到需要老師指導的問題,使其有時間和精力在課堂有限的40分鐘里對這些需要老師指導、點撥的問題進行研究。
2.對課文進行質疑
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可以帶著具體的問題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這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有非常明確的目的性。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疑問可以在課堂上提出來,而這些疑問正是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通過老師的講解、說明、點撥或者與其他同學共同討論來指導學生有效地學習語文,這樣的語文學習就是學生的自學自悟和老師的指導、點撥相結合的教學活動。
3.查找相關資料
學生在學習新課文的時候,可以借助一些背景介紹、人物介紹等相關內容資料來幫助自己理解課文,從而在整體上感知。比如,在教學《燕子》時,讓學生在課前預習時去查找關于燕子的資料,如,燕子的生活習性、生活環(huán)境等問題。這樣的預習習慣,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活躍起來,各自抒發(fā)自己的見解,從而使整個課堂都處于一種很自然、放松的狀態(tài)中。
4.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在預習課文時,學生不能僅僅是對課文讀讀、想想,也應該注意要多動筆。在預習過程中,對課文的一些重點地方寫寫畫畫、圈圈點點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給不太理解的詞語寫上注釋,在含義較深的句子下面畫線等。對課文的一些難點做上記號,等到上課的時候,就可以對這些地方多加注意,聽聽老師的講解,使自己能夠將這些地方徹底搞清楚。
二、對學生的語文預習方法進行指導
1.讀課文的方法指導
(1)初讀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各個不同學段的閱讀目標中,明確提出運用普通話讀課文要準確而流利,要富有感情地去朗讀課文。事實上初讀的目標就是“準確”和“流利”。對于小學生來說,要把一篇新的課文準確而流利的讀出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學生需要從課文中找出生字和生詞,并對這些生字和生詞進行認真的拼讀,以掃除學習課文時遇到的生字和生詞阻礙,方便對課文的具體內容進行理解,這就要求學生在預習課文時要對課文進行初讀。
(2)默讀法
默讀法是注重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眼睛對課文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捕捉的學習方法,是預習過程中使用較為廣泛的學習方法。由于默讀法是使用眼睛對內容進行捕捉,省略了發(fā)音及耳朵的監(jiān)聽,致使默讀法成為一種十分高效的預習方法。默讀法可以一邊讀、一邊進行思考、一邊進行注釋,且對不同課文的內容都十分適應。比如,學生在預習《飛奪瀘定橋》時,會對紅軍奪瀘定橋的原因、奪瀘定橋的方法以及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紅軍戰(zhàn)士的哪些精神等問題進行深入思考。與此同時,還能夠對文章寫作的先后順序有一定的了解。
(3)速讀法
速讀法是預習課文時非常重要的一種學習方法,在未來的學習中也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語文教師對學生要進行一定的速讀法指導,使其對這種方法能夠有很好的掌握。速讀法是指學生要把預習方式從原來中、低階段的一字一詞的閱讀方式轉變成一句一行的閱讀,這就要求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是由眼入腦,要想的快,腦子要跟著眼睛的目標轉變進行深入思考,從而真正明白眼睛所看到的內容究竟說的是什么。這種方法十分適應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
(4)朗讀法
朗讀法重點是在有聲朗讀,這對詩歌、散文或景物描寫類文章的預習工作非常有利。因此,教師應當對小學生在預習課文時進行的課文朗讀給予積極的引導,從而使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語文的魅力。
(5)精讀法
精讀法與速讀法不同之處就在于精讀法是在速讀法基礎上的一種提高。在預習課文時,精讀法可以突出一個重點片段或者一條主要線索。比如,在對《軍神》這篇課文進行預習時,學生不但可以突出地感受沃克醫(yī)生對劉伯承進行高度稱贊的話語,而且通過精讀還會注意到劉伯承手術中的一個細節(jié)描述:“病人一聲不吭,雙手緊抓住身下的白墊單……嶄新的白墊單竟然被抓破了?!蓖ㄟ^這一描寫,學生能夠對文章的主體有一定的了解,從而在學習中有一定的收獲。
2.查的方法指導
查是指讓學生對作者的情況進行查閱,比如,作者生平、主要作品、經歷及在社會中的地位等;也可以對課文中人物的情況進行查閱,以便學生對人物有更全面的了解;還可以查閱課文的時代背景,以便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思想,并對課文的思想感情有更為深刻的理解。通過查的預習方法,能夠為后面的讀書理解打下基礎。
3.畫的方法指導
這種方法是指要求學生在對課文進行通讀的基礎上,把生字生詞、好詞佳句、重點內容、疑問及段落等都用符號畫出來,便于理解和記憶。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習慣采用合適的標記符號,不必畫得過雜過多,只要突出重點,便于鑒別就可以,避免對課文的潔凈美觀造成影響。教師也可以對這些標記符號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定,使學生對不同內容采用不同符號。
三、強化學生的預習效果
學生預習完后,教師應及時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對預習結果進行評價,以便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不足之處,對其進行指導改進;如果不進行評價,預習的潛在教育價值就有可能無法發(fā)揮出來。不強化預習效果,不是必須教師對學生的預習效果進行評價,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相評價。在每次預習完后,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在進行同桌互評或小組內交流評議。
綜上所述,對小學生進行語文預習指導,不僅能夠降低語文教師的教學負擔,而且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也非常有利。小學生在高年級學會語文預習能力,對其進入中學和大學甚至是終身學習都有幫助。因此,教師應當結合教學經驗對小學生的語文預習進行指導,以便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預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敏煌.淺議小學高年級語文的預習指導[J].教育教學論壇,2013.
[2]康秋平.小學高年級語文的預習指導[J].新課程:小學,2012.
[3]岳素珍.小學高年級語文預習指導初探[J].教育導刊,2008.
(作者單位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實驗小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