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摘要】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生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觀察能力的有機整合體系。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是我們基礎教育工作者的職責。作文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沒有固定的方法,也沒有直接套用的公式和秘訣。在日常教學中,可綜合運用培養(yǎng)興趣、由說學寫、訓練觀察、引導積累、抓好練筆、自評互改等六種方法,引導學生打好寫作基礎,為每個人提供成功的機會,再加以必要的啟發(fā)、誘導,扎扎實實、持之以恒的訓練,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水平產生質的飛躍。
【關鍵詞】寫作能力寫作水平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6-0076-02
作文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沒有固定的方法,也沒有直接套用的公式和秘訣。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作文為的是寫出自己想說的話,中小學語文的教學任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庇纱丝梢?,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我們基礎教育工作者的職責,而如何引導學生走上一條正確快捷的寫作之路就顯得尤為重要。
通過近幾年的作文教學實踐,我認為,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可綜合運用以下方法:
一、培養(yǎng)興趣
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呢?
1.引導學生收集文章,變?yōu)樽约旱摹白魑募?/p>
喜愛范文,熟悉范文,正是學生寫作文的起始,讓學生在作文園里,把自己喜愛的、可借鑒的作文變成自己的“作文集”。
一是從電腦網(wǎng)絡中下載過來,多方面,多角度地收集,或從報刊上剪裁下來,從老師同學那里轉抄下來,從自己的作文中篩選出來;二是規(guī)定一定的時間閱讀篩選。
這個閱讀作文的階段正是學生潛入海底尋覓珍寶的過程,也是激發(fā)興趣的過程。
2.積極鼓勵,讓學生品味成功的喜悅
小學生喜歡自我表現(xiàn),容易從成功中品嘗勞動的樂趣。因此,教師要多動腦筋,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體味到成功的歡樂。
學生作文需要鼓勵和幫助,把老師的幫助和鼓勵當作培養(yǎng)學生作文興趣的“催化劑”。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寫了那么多作文,總有幾篇相對而言寫得較好的。對此,我采取了如下措施:
(1)把學生的作文選送到學校紅領巾廣播室廣播。
(2)把優(yōu)秀作文發(fā)表到華星小學校報及華星廠報上。
(3)編寫班級優(yōu)秀作文選,把有創(chuàng)作新意的學生作文編入文集里,發(fā)給學生留念。
(4)選出最優(yōu)秀的學生習作向咸陽市,陜西省及國家的作文報刊上發(fā)表。
這樣做,學生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心里充滿了成功的喜悅,因而激發(fā)了他們強大的寫作動力。
3.豐富課外活動,提高寫作興趣
只有豐富學生的生活,使作文教學寓于情趣的活動之中,才能為學生接通生活的源頭活水。
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各類體育活動,節(jié)日慶?;顒?,夏令營活動,豐富多彩的主題班會等,使學生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廣泛接觸社會,深入生活,豐富寫作素材,激發(fā)寫作興趣。教師可定期開展作文競賽,同時留心讓學生參加國家、省、市、區(qū)各級及校內舉辦的作文競賽活動。同時,作文競賽還可與演講比賽結合起來。
隨著學生參與活動次數(shù)的逐漸增多,他們表達、思維、能力、智力、就會隨之提高,久而久之,學生們就會感到活動、作文、快樂是融為一體的,從而也就讓學生對寫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由說學寫
對于學生寫作的內容,不做過多要求,只要學生認為值得一寫的事,與其多一些束縛,倒不如大膽地解放學生,讓他們的思維自由馳騁,使學生的習作能力真正反映他們的內心世界,表現(xiàn)童真童趣,表達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想寫的事。在教學中盡量減少命題作文,更多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條件,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在習作指導時,把重點放在喚醒學生的記憶或積累上,想方設法地避免對學生的種種限制,學生們必然會自由馳騁在他們童心童趣中而樂此不疲。
例如,我在給一年級的學生們上課時,窗外紛紛揚揚地下起了鵝毛大雪,我立即決定帶領孩子們到室外觀雪,并要求他們一邊看一邊說,要你給我說,我給你說,看誰說得好,說得美。他們三五成群地在一起邊走邊指指點點。當學生戀戀不舍地重返教室時,此起彼伏的小手不斷地舉起來,每個孩子都把這場雪景說得非常生動。我及時鼓勵,他們自豪極了!我隨即要求他們把自己說的內容寫下來。當我把學生寫好的作文拿到辦公室給其他老師閱讀時,好多老師都不相信這是一年級小學生寫的作文。我把優(yōu)秀的作文發(fā)到了校報、《教育周刊》及《作文指導報》上,學生的寫作欲望更為高漲。
三、訓練觀察
在指導學生觀察的過程中,要教給他們觀察的方法。如:觀察景物時,要抓住景物的特點,按方位有順序地觀察,或從上到下,或由遠及近,或從內到外。觀察植物時,觀察它的桿、枝、葉、花、果、色、味。觀察動物時,觀察它的外形,生活習性。觀察人物時,注意觀察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這樣,學生不但學會了觀察,而且樂于觀察。同時,要啟發(fā)學生把觀察與思考、聯(lián)想、想象等結合起來,也就是把觀察的內容與對這一內容的感受、認識和評價結合起來。
我教的一名五年級學生在她的一篇作文《春天的童話》中寫到:“大地被和煦的春風改變了性格。它輕松地微笑著,呼出融融升騰的地氣,似在訴說對春天的無限歡欣?!薄靶〔莸哪垩考辈豢纱毓捌频仄ぃ瑥堫^探腦,四處觀望,熱切盼望春天注意到它們的出現(xiàn)?!薄靶踊ū刃〔葸€性急。他們等不得綠葉的扶持,一朵朵,一片片,花團錦簇,競相開放,向春天展示它們艷麗的姿容?!钡取?/p>
隨時隨地地觀察,逐步養(yǎng)成觀察的好習慣。在作文有效的觀察中,要練出攝像機一樣的眼睛,過目不忘;要練出雷達般的眼睛,使任何細節(jié)都能撲入學生的眼簾。
持之以恒地引導學生觀察,堅持不懈地寫觀察日記,讓五彩斑斕的生活都化作學生的寫作素材,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四、引導積累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薄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濒斞赶壬苍f過:“必須如采花蜜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這其中道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豐富的語言積累,只有語言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筆下生花。
要進行大量課外閱讀,就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大量閱讀的條件。如班內設立一個圖書角,發(fā)動每一個學生從家拿來幾本書與大家“共享”,并定期更換。鼓勵學生到學校圖書館借閱圖書。學生進入中年級后,要求每人準備一個積累本。引導學生找到自己想研讀的內容,反復誦讀,在讀中自得。記住其中的要點,自己的感受及好詞佳句,名詩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門別類地摘抄在本子上。定期檢查,交換瀏覽,學生本子上的東西積累的多了,寫作文時就信手拈來,得心應手了。
五、抓好練筆
小學生習作的特點應該是在激發(fā)興趣的基礎上培養(yǎng)習慣。要做到這一點,單靠每學期的八篇作文教學是行不通的。因此,在講讀教學時,還要因文而異,適度穿插仿寫、改寫、補寫、續(xù)寫等,加大練筆量。低年級要訓練學生寫話,中年級訓練寫日記,高年級指導學生寫隨筆。這些小練筆,形式多樣,不拘長短。在尊重學生寫作權利,欣賞他們的點滴進步的同時,要注重多鼓勵、引導,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和信心。
要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逐步地提高,可以把小練筆過程分為三步:
(1)能寫的就是成功,就可以記優(yōu),目的是鼓勵動筆。
(2)在限定的時間內,達到一定的數(shù)字,目的是引導一氣呵成。
(3)逐步地寫清楚具體,語言優(yōu)美準確。
六、互評自改
作文的評改應向學生開放。葉圣陶先生說:“改的優(yōu)先權應該屬于作文的本。所以,我想作文教學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自己作文的能力。”評改的途徑應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自評互改。同時,教師要給予學生必要的扶助,體現(xiàn)由扶到放。扶是讓學生明確評改的要求、方法和注意事項。(即評是緊扣重點訓練項目,指出全文優(yōu)缺點。改是用約定的符號標出需要修改的地方。)放是讓學生自主地評改,教師不要包辦代替,體現(xiàn)了循序漸進逐步提升的過程。
1.學習評改。請能力較強的學生介紹評改方法,指名朗讀,集體評改。能力較弱的學生便從其他學生的評改中學到了具體的方法,為嘗試評改做好準備。
2.嘗試評改。根據(jù)差異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評改,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鍛煉,彌補了后進學生不敢發(fā)言的缺陷。同時,優(yōu)秀學生也能給后進生及時的幫助,共同形成評改作文的技能。
3.學生獨立修改作文,鞏固已形成的技能。學生真正成了評改的主人,作與改形成一個完善的寫作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認真作文和自我作文的好習慣。從而,學生的寫作水平不斷提高,創(chuàng)作能力持續(xù)發(fā)展。
總之,小學作文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教師應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在引導學生打好寫作基礎的同時,善于為每個人提供成功的機會,再加以必要的啟發(fā)、誘導,扎扎實實、持之以恒的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水平定會產生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創(chuàng)新教育文匯》遠方出版社
[2]《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