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信伯 吳家秀
我校創(chuàng)辦于1949年,也曾和不少學校一樣,為了追求升學率,加班加點,搞題海戰(zhàn)術。教師苦教,學生苦學,學生小考成績曾一度引人注目。這本來是一個甜果子,但是領導和老師卻從中品出了苦味,多數(shù)學生以高分進入中學后,學習非常吃力。這引起了學校領導和老師的深深的思考:培養(yǎng)這樣的學生,是我們的辦學宗旨嗎?這個問題,學校開展了學習和討論,大家感到,如果在按“教師為考試而教,學生在為考試而學”的教育模式搞下去,教師就成了完成各種教學成績指標的工具,學生也就成了應付考試的機器了。在提高思想認識基礎上,學校及時采取措施,實行教育轉軌。
一、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確保素質教育順利實施
教師隊伍的素質影響著學生群眾的素質。要培養(yǎng)出素質好的學生,必須有高素質的教師群體。我?,F(xiàn)有教師15人,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比較好。現(xiàn)在有小學高級教師14人,一級教師1人,中青年教師占多數(shù)。這是學校充滿活力和希望所在。但為了確保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學校還努力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一是鼓勵教師通過多種渠道,提高學歷層次和業(yè)務水平,近幾年來,不少教師積極參加函授學習,自覺在職進修,獲大專學歷的教師已達12人,本科學歷1人,有13位教師參加計算機培訓并取得合格證。 二是堅持理論學習,促進教師轉變教育觀念。理論學習包括政治理論和教育理論的學習。學校堅持以教研組為單位,定期組織教師學習時事政治及有關素質教育的文件、文章;還組織全校教師參加各級各類舉辦的繼續(xù)教育培班學習。通過學習,使大家認清形勢,明辯是非,增強“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愛校意識,逐步更新了教育觀念?,F(xiàn)在我校教師的教學觀念已經(jīng)有了明顯的轉變,其具體表現(xiàn)是:⑴有重雙基轉為在加強雙基的同時,注意培養(yǎng)能力;⑵由強調培養(yǎng)尖子轉為穩(wěn)定尖子,抓好中下層學生;⑶由偏重教師教學方法轉為抓學生學習方法指導;⑷由偏重教師的主導作用轉為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并重。三是嚴格實行考核制度和獎罰制度。為了充分調動全校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鼓勵大家奮發(fā)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我校制定了崗位考核和獎罰等規(guī)章制度,并嚴格實行。如獎罰制度,學校鼓勵教師撰寫教育論文和經(jīng)驗總結文章,參加校外優(yōu)質課競賽;凡獲前三名者,學校都給予獎勵。同時在校內開展教學競賽活動,評選、獎勵優(yōu)勝者。
二、強化教學管理,充分發(fā)揮主渠道作用
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這就決定了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為此,我校不斷強化對教學工作的組織和管理,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逐步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1、嚴執(zhí)執(zhí)行國家課程計劃。
我校在高度重視語文、數(shù)學、品德、英語等科目的教學同時,確保自然、體育、社會、音樂、美術等科目的課時,并配備相應的教師,以確保教學質量。為了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2、抓好課堂教學常規(guī)的落實。
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我校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做到:⑴潛心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優(yōu)選教學方法;⑵認真執(zhí)教,抓住知識要點,攻破難點,把教法轉化為學法;⑶認真布置和批改作業(yè),作業(yè)要講質量;⑷認真輔導,因材施教,面向全體學生;⑸認真組織測試,抓好試題質量,堅持集體評卷,嚴格實行監(jiān)考紀律。
3、注重教法,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我校提倡“百花齊放”,要求教師根據(jù)不同的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在研究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重點放在學生的學法研究上。為了讓學生“活”起來,學校要求每個教師都要成為學生樂學的引路人,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變“死學”為“活學”、變“難學”為“易學”、變“學會”為“會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鼓勵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
4、課堂教學要“精講巧練”。
“精講”,首先要求教師上課時時間要“限講”,不搞“滿堂灌”。其次是選擇內容,只講最需要講的內容,學生自學能領會的不多講?!扒删殹?,要求教師緊扣知識點設計知識遷移訓練,使學生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教師還要結合每節(jié)課內容,精編少量練習題,讓學生通過練習和反思,逐步養(yǎng)成自學、自悟的良好習慣。
5、建立健全競爭機制。為了激勵教師做好教學工作,學校認真抓好教學考核工作。領導經(jīng)常深入課堂聽課,檢查教學情況,定期檢查教案;其中、期末進行考試,檢查教師的教學效果。對于教師的優(yōu)秀教案,則推薦給各級報刊發(fā)表;對于期末成績好的班級和教師,則給予獎勵。同時鼓勵教師理論聯(lián)系實際,總結實踐經(jīng)驗,撰寫成教育教學論文,積極向各級報刊投稿。近幾年來,我校不少中青年教師在《教師報》、《廣西教育》、《河池日報》、《河池教育》等報刊上發(fā)表了文章,還有68篇論文獲縣(市)、地、區(qū)級獎。
三、拓寬活動空間,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學校是學生學習,自已教育自已的地方。我校在加強德育工作的同時,十分重視拓寬學生活動空間,讓學生在活動中全面發(fā)展,茁壯成長。如:學校以少先隊的名義在全體學生中開展“學規(guī)范、當模范”、“愛校園、關心別人、獻愛心”教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文明守紀的良好習慣,促進了校風全面好轉。組織少先隊員給五保戶送溫暖,為特困生買學習用具。同時積極開辟第二課堂,成立各種興趣小組,安排具有專業(yè)特長的教師精心輔導。學校先后成立了寫作、書法、美術、鼓號隊等課外興趣小組。第二課堂的開辟和豐富多彩活動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了他們的個性和特長。這樣,即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有發(fā)揮了他們的特長,提高了他們的寫作水平。幾年來,全校少先隊員投稿長盛不衰,有21篇文章發(fā)表在各種刊物上,有4篇被《小學生優(yōu)秀作文選》采用。
【作者單位:宜州市慶遠鎮(zhèn)中心小學 廣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