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晨程
語文教學必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并強調(diào)知識與能力的轉(zhuǎn)化。而知識要轉(zhuǎn)化成能力,必須要有語言訓練環(huán)節(jié)的介入和支持。正確認識語言訓練,遵循教學原則,在課堂中設計最合理的語言訓練,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是使學生牢固掌握知識進而轉(zhuǎn)化為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下面筆者將從模仿、對話、練筆三個角度,談談我在語文教學中是如何培養(yǎng)學生語言的。
漢語具有豐富的人文性,同時也有強烈的工具性。我們要充分運用漢語的這一特點,既要引導學生主動地探求,避免教師包辦教和學,也不能放任自流,讓學生進行無效的自主學習。因此,正確認識語言訓練,在課堂中設計最合理的語言訓練點,利用學生的有意注意,幫助學生思考問題、發(fā)展語言、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是使學生牢固掌握知識進而轉(zhuǎn)化為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下面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模仿起步,有效遷移
葉圣陶老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薄袄印敝星擅畹那苍~造句、布局謀篇是學生語言發(fā)展的“源泉”之一。語文學習需從模仿開始,教師以文本引路,提高學生言語實踐的興趣。
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言語形式,在練說中調(diào)動語言積累,展開思維活動,進行語言實踐。學生說得自由自在,練得興趣盎然,工具性與人文性在這里都得到了自然融合。
又如在《海底世界》這一課中,有一段是描寫海底動物聲音的:“海底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有的像小鳥一樣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樣汪汪,有的像人在打呼嚕?!逼纷x后我播放海底世界視頻,并配以音效,待學生看完后提問:能不能也學著課文,說說海底還會有什么聲音呢?學生的語言很豐富,說完后再用“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連起來說說。最后再聯(lián)系生活說,如“大課間活動開始了,同學們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進行語言的鞏固訓練。這種仿中有創(chuàng)的言語實踐,以文本語言引路,給學生提供了完美的范本。
二、閱讀感悟,引發(fā)對話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要讓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才是真理?!睂W習語言也是如此。學生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激發(fā)了豐富的情感才會有表達的欲望,進而生成新的語言。因此,要促使學生的語言得到發(fā)展,迫切需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對話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進而使語言在不斷的實踐中生成。新教材在閱讀教學中給學生提供了很多這樣的機會。
如在《木蘭從軍》這篇課文中,學生通過閱讀了解了木蘭最終說服了家人,女扮男裝,替父從軍。那么,木蘭是怎樣說服家人的?圍繞這一問題,我設計了師生表演的情境。
師演父親:木蘭呀,你一個女兒家的,還是讓我這個老頭子去吧!
生1:父親,您年紀大了,怎么能打仗呢,就讓我去吧!
師演母親:木蘭呀,娘怎么舍得你走呢?要不咱們?nèi)ジ俑f咱不去了?
生2:母親,兵書上面有父親的名字,不去可是要殺頭的,您放心,我會照顧好自己的。
師演弟弟:姐姐,你是一個女兒家,怎么能去打仗呢?還是讓我去吧!
生3: 弟弟,你年紀還小,怎么能當兵呢?在家照顧好父母親吧。
繪生繪色的表演,往往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在閱讀教學中適當?shù)刈寣W生通過表演體驗文中的思想感情,發(fā)表自己的獨特感受,這同樣是促使學生生成語言的好機會。
教師要努力營造一種調(diào)動學生知識積累,提升學生運用語言能力的大環(huán)境,并提供一定的語言形式,讓學生有章可循,有例可鑒,讓學生對文本的人文內(nèi)涵各抒己見,從而不斷豐富、擴展、積累語言,達到熟練運用語言交際的能力。這里,學生通過對大禹可能遇到什么危險的想象說話,入情入境,更設身處地地了解了大禹所受的苦,理解了“千辛萬苦”這一詞的深刻含義。
三、入情入境,及時練筆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教師要在引導學生理解內(nèi)容的同時,有意識地讓其咀嚼文本的言語形式,學習遣詞造句、布局謀篇、表情達意等方式方法,進行語言運用的訓練。
例如《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這一課,最后一節(jié)中有這樣一句:
小魚來了,
在荷葉下嬉戲,
雨點來了,
在荷葉上唱歌……
這一句中的省略號,是學生的發(fā)揮點,我隨即讓學生拿起筆,自己做做小詩人,接著作者的筆鋒往下寫。學生興致盎然,寫了不少,再連起來讀一讀,似乎也有模有樣。
又如《會走路的樹》這一課,作者的筆停在了小馴鹿帶著小鳥向自己的家快步走去上,那么當小鳥見到去年的馴鹿時,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呢?他們之間會說些什么呢?在這里,就可以“小鳥來到小馴鹿的家”作為開頭,讓學生續(xù)編一段故事。
“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成功經(jīng)驗之一,語言訓練中也可以把它作為一項內(nèi)容,教師應該緊密結合文本,引導學生在自我感悟的基礎上發(fā)表自己具有個性化的的見解。
總之,語言訓練是語文教學之本,以學生為主體的同時,更應該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切實有效地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的指導,使學生每課有所得,形成知識的內(nèi)化,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自主發(fā)展。
【作者單位:昆山市石浦中心校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