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洪星 丁松 李學友
摘 要:文章通過跟蹤BOF→LF→RH→CCM的工藝路線生產鋼水增氮情況,分析轉爐煉鋼過程鋼水增氮的規(guī)律。
關鍵詞:轉爐;增氮;規(guī)律
中圖分類號:TF7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4)14-0045-03
用轉爐作為初煉爐大規(guī)模生產特殊鋼,在國外(特別是日本)已比較普遍。而國內絕大部分的特殊鋼產品主要由電爐工藝生產,轉爐特殊鋼生產在我國還處于起步和發(fā)展階段。
沙鋼集團淮鋼特鋼有限公司采用轉爐工藝大規(guī)模生產特殊鋼方面的研發(fā)和生產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經驗和科技成果。
由于轉爐生產工藝與電爐生產工藝存在著本質的區(qū)別,且生產過程工序環(huán)節(jié)多,各環(huán)節(jié)影響因素多,淮鋼在實際生產中發(fā)現轉爐鋼水中氮的含量高、波動大,最終影響產品的性能和質量。為了有效控制特鋼產品中氮的含量,需要研究氮在整個煉鋼流程中各工藝階段中的變化規(guī)律,探明鋼水增氮的機制和規(guī)律。
1 淮鋼轉爐煉鋼過程增氮情況
①對冶煉25Mn2和36Mn2 V兩個鋼種進行了現場取樣分析,25Mn2為8個爐號(分別在1#和2#轉爐冶煉),36Mn2 V為10個爐號(在2#轉爐上冶煉),冶煉工藝參數見表1和表2。
25Mn2鋼種采用轉爐—吹氬—LF精煉—軟吹氬—連鑄(φ380圓坯)生產工藝;
36Mn2V鋼種采用轉爐—吹氬—LF精煉—RH—軟吹氬—連鑄(200×200方坯)生產工藝。
通過鋼水取樣(球拍樣)、線切、丙酮和無水乙醇兩次清洗、TC500C型LECO氧氮分析儀測定鋼樣氮含量;各工序氮含量檢測結果分別見表3、表4和圖1、圖2。從圖1和圖2可見,轉爐出鋼后鋼種25Mn2的鋼水氮含量在后續(xù)各工序都存在明顯的增氮現象,而鋼種36Mn2 V在RH真空處理階段氮含量下降外,其它各工序都有增氮現象。
②在轉爐冶煉的45#和42CrMo兩個鋼種進行了現場取樣分析,45#為10個爐號(分別在1#和2#轉爐冶煉)和42CrMo為13個爐號(分別在1#和2#轉爐冶煉)。
45#鋼采用轉爐—吹氬—LF精煉—軟吹—連鑄(φ380圓坯)生產工藝。
42CrMo鋼采用轉爐—吹氬—LF精煉—RH—軟吹氬—連鑄(φ450圓坯)生產工藝。
通過鋼水取樣(球拍樣)、線切、丙酮和無水乙醇兩次清洗、TC436型LECO氧氮分析儀測定鋼樣氮含量;各工序氮含量檢測結果分別見表5、表6。
2 冶煉各工序鋼水增氮分析統(tǒng)計
表3和圖1為25Mn2鋼8個爐次的氮含量的平均值隨冶煉工序的變化。
表4和圖2為36Mn2 V鋼10個爐次的氮含量的平均值隨冶煉工序的變化。
可以看出,25Mn2增氮量最大的工序發(fā)生在軟吹至中包階段(+20.3 ppm),其次是LF精煉和中包至結晶器階段(都分別增加了+5.2 ppm);36Mn2 V增氮量最大的工序是軟吹氬至中包階段(+10.2 ppm)、LF精煉階段(+10.2 ppm)和出鋼階段(+6.3 ppm),而RH真空處理階段氮含量降低4.2 ppm。
增加了軟吹后的試樣取樣分析。表5和圖3為45#鋼10個爐次的氮含量的平均值隨冶煉工序的變化;表6和圖3為42CrMo鋼13個爐次的氮含量的平均值隨冶煉工序的變化??梢钥闯觯?5#鋼增氮量最大的工序發(fā)生在長水口(+14.6 ppm)、LF精煉(+12 ppm)和轉爐出鋼(+10.3 ppm);42CrMo增氮量最大的工序發(fā)生在長水口(+12.6 ppm)、LF精煉(+10.4 ppm)和轉爐出鋼(+5.7 ppm)三個階段,RH處理降低氮含量8.8 ppm。
3 結 語
通過4個鋼種冶煉過程取樣的系統(tǒng)分析,可以發(fā)現在整個煉鋼工序中,鋼水增氮的規(guī)律情況大致相似,即:大包至中包之間的長水口、LF精煉和轉爐出鋼三個階段,其中大包至中包之間的長水口增氮量最大(約占40%以上)、LF精煉增氮較大(約占35%左右)、出鋼增氮最?。s占20%左右)。
參考文獻:
[1] 孫珍寶,朱譜籓,林慧國,等.合金鋼手冊[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