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婷婷
(湖南有色金屬研究院,湖南長沙 410100)
微細粒石英斑巖型鉬礦選礦試驗研究
胡婷婷
(湖南有色金屬研究院,湖南長沙 410100)
針對某地石英斑巖型鉬礦,輝鉬礦與絹云母共生關系密切、鉬解離難、鉬氧化率高的特點,試驗研究采用鉬硫混合浮選、鉬硫混合精礦再磨、鉬硫分離的工藝流程,在原礦含Mo 0.055%的條件下,獲得鉬精礦中含Mo 48.24%,Mo回收率為63.78%。該工藝流程實現(xiàn)了低貧、微細粒鉬礦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對我國鉬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選礦;鉬浮選;低品位;細粒嵌布
鉬是一種具有多種高效優(yōu)質功能的稀有金屬,主要以純金屬、合金及化合物的形態(tài)廣泛應用于現(xiàn)代工業(yè)[1]。金屬鉬主要用于鋼鐵、汽車、船舶、電子、軍工和化學行業(yè),是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2]。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鉬的消耗量增加迅速,雖然鉬的產(chǎn)量在不斷增長,仍缺口較大[3]。隨著鉬資源的不斷開發(fā),我國鉬礦山的鉬資源日趨貧化,且復雜難選。因此,開展低貧復雜難選鉬礦的選礦試驗研究,對我國鉬礦資源可持續(xù)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4]。
目前,我國鉬礦選別工藝以浮選為主[5],但隨著鉬礦資源貧乏,復雜難選,傳統(tǒng)的選礦工藝面臨巨大挑戰(zhàn)。近年來許多選礦工作者提出了新工藝、新藥劑來提高鉬的選礦指標,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針對某地石英斑巖型鉬礦,輝鉬礦與絹云母嵌布粒度細微、鉬氧化率高的特點,進行鉬選礦試驗研究。通過大量的試驗研究,適宜的工藝流程為鉬硫混合浮選、鉬硫混合精礦再磨、鉬硫分離的工藝流程。試驗取得了滿意的選別指標,為該類型鉬礦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利用提供了較好的工藝技術。
1.1 礦物組成及化學成分分析
該礦石為石英斑巖型鉬礦,含Mo 0.055%。礦石中金屬礦物主要為褐鐵礦、黃鐵礦、鉬華等,少量的黃銅礦、毒砂;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粘土礦物、絹云母,其次為白云石、長石、方解石、炭質物、磷灰石等。
原礦多元素化學分析及物相分析結果分別見表1和表2。從原礦多元素分析結果及鉬物相分析可知,礦石中主要有價元素為鉬;鉬的氧化率較高,為27.27%,主要為鉬華,浮選回收較為困難。
表1 原礦多元素化學分析結果 %
表2 鉬物相分析結果 %
1.2 主要礦物的嵌布特性
礦石中輝鉬礦與脈石礦物緊密共生,主要包裹于粘土礦物中,粒度微細,均在20μm以下,這主要是由于礦石經(jīng)風化作用,絹云母氧化成粘土礦物,而輝鉬礦較耐風化,因此在粘土礦物層中有微細粒輝鉬礦分布;其次是輝鉬礦與云母交替生長,致密共生,嵌布粒度微細。上述兩種嵌鑲關系均都需細磨才能使其解離。礦石中輝鉬礦整體粒度細微,集中在5~30μm之間。
礦石中鉬華大都與褐鐵礦致密共生,浮選回收非常困難;黃鐵礦部分呈自形、半自形晶,浸染狀、星點分布,或呈致密塊狀呈團狀斑晶狀,或呈脈狀分布。前種分布往往被輝鉬礦穿插、包裹。后兩種分布與輝鉬礦關系不密切。黃鐵礦的礦化主要與碳酸鹽關系密切,即與方解石、白云石緊密共生。
由于該鉬礦屬于單一鉬礦,硫含量低,因此,根據(jù)該鉬礦石的性質特征,確定鉬的回收方案為鉬優(yōu)先浮選方案和混合浮選再分離方案。
2.1 不同磨礦細度浮選試驗
采用混合浮選方案進行了不同磨礦細度的浮選試驗。磨礦細度浮選試驗流程如圖1所示,試驗結果如圖2所示。
圖1 磨礦細度浮選試驗工藝流程
圖2 磨礦細度浮選試驗結果
試驗結果表明,隨著磨礦細度的增加,產(chǎn)生礦泥的量增加,導致鉬精礦品位降低。當磨礦細度-74μm達到70%后,鉬的回收率呈下降趨勢。因此,綜合考慮鉬的選別指標,確定該礦石粗選適宜的磨礦細度為-74μm 70%。
2.2 優(yōu)先浮選方案試驗
工藝礦物學研究結果表明,原礦中硫含量較低,且黃鐵礦與輝鉬礦共生關系不密切,鉬主要與脈石礦物緊密共生,因此,采用鉬優(yōu)先浮選工藝流程回收鉬,并對精選4次后的鉬精礦進行再磨再選,以提高鉬的單體解離度。鉬優(yōu)先浮選閉路試驗工藝流程如圖3所示,試驗結果見表3。
圖3 鉬優(yōu)先浮選閉路試驗工藝流程
表3 優(yōu)先浮選閉路試驗結果 %
鉬優(yōu)先浮選閉路試驗結果表明,鉬精礦中鉬的品位和回收率均不高。
2.3 混合浮選方案試驗
根據(jù)鉬優(yōu)先浮選試驗結果可知,鉬優(yōu)先浮選獲得的鉬精礦中鉬的品位和回收率均不高,因此,為提高鉬的浮選指標,進行混合浮選方案試驗,并對混合精礦再磨,然后再進行分離。
試驗研究對混合浮選粗選和混合精礦再磨再選進行了條件試驗,從試驗結果可知,混合浮選粗選隨著碳酸鈉用量的增加,粗精礦中鉬的品位增加,但鉬的回收率降低;隨著水玻璃用量的增加,粗精礦中鉬的品位增加,但過多地添加水玻璃,鉬的回收率降低幅度較大,對鉬的抑制作用較強;隨著混合捕收劑用量的增加,粗精礦中鉬的回收率增加,但鉬的品位降低;混合精礦再磨后主要進行鉬和黃鐵礦及脈石礦物的分離。隨著再磨細度的增加,鉬精礦中鉬的品位提高,但回收率降低。因此,綜合考慮鉬的選礦指標,混合浮選粗選碳酸鈉適宜用量為600 g/t,水玻璃用量為300 g/t,混合捕收劑用量為80 g/t;混合精礦再磨細度為-38μm 85%?;旌细∵x閉路試驗工藝流程如圖4所示,試驗結果見表4。
圖4 混合浮選閉路試驗工藝流程
表4 混合浮選閉路試驗全流程結果 %
混合浮選-混合精礦再磨后分離工藝流程閉路試驗結果表明,鉬精礦中鉬的品位和回收率較鉬優(yōu)先浮選均提高,因此,針對該低品位、嵌布粒度細微的鉬礦采用混合浮選工藝回收鉬較為合理。
1.該難選鉬礦屬于石英斑巖型礦石,具有鉬原礦品位低、氧化率高、泥含量大、嵌布粒度細、共生關系復雜等特點。
2.針對該礦石的性質特征,進行了優(yōu)先浮選和混合浮選兩種方案對比試驗。對比試驗結果表明,混合浮選再分離方案獲得鉬的選礦指標較鉬優(yōu)先浮選好。試驗研究采用混合浮選、混合精礦再磨后分離的工藝流程獲得的浮選指標為:鉬精礦中含Mo 48.24%,Mo回收率為63.78%。
[1] 楊金林.多金屬難選鉬礦選礦試驗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6.
[2] 馬晶,張文征,楊樞本.鉬礦選礦[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08.
[3] 李鳳久,賈清梅,牛福生.內(nèi)蒙古某低貧難選鉬礦選礦試驗研究[J].中國礦業(yè),2009,18(8):72-74.
[4] 張文鉦,徐秋生.我國鉬資源開發(fā)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J].礦業(yè)快報,2009,(9):1-4.
[5] 張文鉦.鉬礦選礦工藝研究進展[J].中國鉬業(yè),2009,33(5):1-4.
[6] 張曉峰,周菁,朱一民.高硫難選鉬礦選礦試驗研究[J].有色金屬(選礦部分),2011,(5):35-37.
Beneficiation Experiment Research of Fine-grained Quartz Porphyry-type M olybdenum Ore
HU Ting-ting
(Hun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NonferrousMetals,Changsha 410100,China)
In view of the properties of the close intergrowth of the quartz porphyry-typemolybdenum ore andmolybdenite and sericite in a certain place,the difficultmolybdenum dissociation and the highmolybdenum oxidation,the experiment adopted the process ofmolybdenum-sulfidemixed flotation,molybdenum-sulfidemixed concentrate regrinding and molybdenum-sulfide separation,under the condition of raw ore with Mo 0.055%,could obtain molybdenum concentrate with Mo 48.24%,the recovery ofmolybdenum was 63.78%.This process realized themaximize utilization of low and fine-grained molybdenum ore resource,had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molybdenum resource in China.
mineral processing;molybdenum flotation;low grade;fine-grained dissemination
TD954
:A
:1003-5540(2014)03-0021-03
2014-02-21
胡婷婷(1986-),女,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金屬選礦技術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