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碧云
【摘 要】現(xiàn)代社會的節(jié)奏逐漸加快,家庭教育更是受到時代的挑戰(zhàn)。作為孩子的父母,一言一行是孩子走向社會的起點,說話、做事的習慣能夠影響孩子一生。本文從兩個場景引發(fā)了一些思考,希望作為成人,能夠犧牲一些自己的“嗜好”,陪伴孩子度過快樂的童年。
【關鍵詞】早起習慣 做事習慣 說話習慣
場景一:早上孩子入園,家長急急忙忙,嘴里日復一日地“你快點,怎么這么慢?”孩子睡意懵然,踉踉蹌蹌地被大人丟在校門口,又急匆匆地趕著去上班。
場景二:到幼兒園門口的時候,孩子尿急,往教室的方向跑,于是家長拉住孩子“就在這兒。”
每次看到這樣的情景,心中總為孩子抱“不平”,不禁讓我想起一個好的生活、做事習慣,一個時間觀念的培養(yǎng),對于成長的孩子是多么重要。俗話說“一日之計在于晨”,經(jīng)過一個晚上的休息調(diào)整,早上應該是經(jīng)歷最充沛的時刻??墒呛⒆拥摹霸绯俊眳s在這種急匆匆的狀態(tài)中度過。長此以往,這種緊張的心理狀態(tài)會影響孩子生理、心理的健康成長。如果說,這種緊張的狀態(tài)是孩子必須要接受的現(xiàn)實,那只能歸結到自然發(fā)展。但是,這都是由于成人自己的過錯,強加給孩子的,對孩子真是不公平。
現(xiàn)代化城市進程發(fā)展較快,孩子多數(shù)又是獨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對時間的概念比較模糊。在處事方面,多數(shù)沒有自己的想法,喜歡盲目追從別人,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遇到障礙,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雖說現(xiàn)代生活的節(jié)奏快,父母壓力大,尤其是雙職工。但是,作為孩子的第一監(jiān)護人,第一責任人,既然把他們帶到這個世界,就有應盡的義務和責任。作為成人,應該知道幼兒園的孩子正處在一個生理和心理的成長期,一個好的習慣對孩子一生受用。因此,我們何不充分利用這樣一天中最好的時間呢?最重要的是,家長的做事、說話習慣對孩子認知、意識和思維,都有重大的影響。
一、家長的早起習慣影響孩子的認知
早晨精力充沛,孩子的認知能力和思維水平都是一個最佳的狀態(tài)。孩子醒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的言行會潛意識地滲透在孩子的思維中,所以說,科學的作息時間和良好的早起習慣很重要。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該克服大人的懶惰,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按時早起,洗漱,吃早餐,與此同時,跟孩子做好交流和溝通,告訴孩子到了起床的時間就要起床。洗漱好之后吃早餐,然后去上幼兒園,爸爸媽媽去上班,也不會出現(xiàn)急急忙忙地趕時間。讓孩子在清醒之后,第一時間,有一個健康的時間和內(nèi)容的認知。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獨立的思維認知。如果家長做不好,就別強硬地要求孩子。盡管孩子屈服在“威嚴”之下,過后,過后就忘記,還會反彈,效果會更差。如果大人沒有按時起床,一定要向孩子承認錯誤。因為,最好的家庭關系是一種平等和尊重。一個好的習慣堅持21天之后,就會有效果,相信您會深刻體會到,自己那幾分鐘的懶覺,對孩子的幫助有多大。
二、家長的做事習慣影響孩子的意識
現(xiàn)在孩子時間意識比較淡薄,隨心所欲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不僅僅是靠老師的提醒和引導,更要靠家長的影響。幼兒園的孩子好奇心強,喜歡模仿。尤其是家長的做事習慣,會比老師諄諄教導更有效。孩子會出現(xiàn)在園和在家表現(xiàn),嚴重失調(diào)的情況,就是因為家長的做事習慣和孩子在幼兒園的養(yǎng)成的習慣矛盾。正如孩子會講述在園發(fā)生的事情,不會講述在家的事情,也是因為,孩子在學園的做事習慣在家不能堅持,得不到成人的尊重和支持。孩子生活在這樣一個矛盾的區(qū)域內(nèi),對孩子的成長極其不利。
正如孩子早上入園,如果在早上就沒有時間概念,那孩子一天的生活紊亂,更別說規(guī)則意識,到了幼兒園也不會適應。因此,要有規(guī)則意識,最關鍵的就是建立一個時間概念。孩子心中有了時間概念,就產(chǎn)生一定的分配和協(xié)調(diào)能力。比如家長在鬧鐘響之后,就起床。在上班之前,跟孩子打聲招呼,說自己去上班了。上班回來,告訴孩子一聲,我回來了。久而久之,相信孩子會對這個時間概念會有改觀。
有了時間概念,孩子就知道在吃飯的時間吃飯;在睡覺的時候睡覺;在上課的時候,認真上課等等。盡管不能做到我們成人的預期目標,但我們要學會等待孩子的轉(zhuǎn)變。一個好的習慣的養(yǎng)成是要經(jīng)歷一段時間的考驗,尤其是孩子進入小學之后,一定要對孩子有耐心,給孩子一個適應的時間。
三、家長的說話習慣影響孩子的思維
現(xiàn)在多數(shù)孩子在活動中,在創(chuàng)新表現(xiàn)上沒有自己的想法,表達的時候也含糊不清,盲目追從別人。心理學家說,思維決定一個人的表達和表現(xiàn),如果沒有一個清醒的邏輯思維能力,那就很難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當然,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說話習慣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影響。
家長在說話的時候,語速、表情、動作影響著孩子的實際表現(xiàn)。如果成人之間要談論,要注意回避孩子。如果不回避,那一定要注意說話的邏輯性,一定要有目標性。在孩子思考的時候,千萬不要去打擾他。另外,孩子對于成人的話,也是需要一個理解和組織的過程,家長一定要有耐心。語言是人際交往的一個最基本的符號和能力,只有在表達自己的想法之后,才能得到回應。一旦讓孩子覺得說話是件困難的事情,那就很難再改變孩子的思維習慣。
幼兒園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行為習慣,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明白了這個道理,孩子的成長才會自然。作為成人,一定要在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基礎上,注意自己的言行,起到帶頭模范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響孩子,為孩子的未來奠定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