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艷
“幼兒教育之父” 福祿培爾明確指出了幼兒教育的本質:“通過直觀的方法來培養(yǎng)學前兒童,使他們參加各種必要的活動,發(fā)展他們的體格,鍛煉他們的外部感官,使他們正確地認識人和自然以及增長知識;使兒童在游戲、娛樂和天真活潑的活動中,做好升人小學的準備?!蔽覈鴺I(yè)已走上了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改革進程中。但如同其他領域的變革一樣,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難以一夜之間得以拔除,甚至深深地滲透到了學前教育中,也就是人們常提到的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如何走出幼兒教育實踐誤區(qū),采取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還孩子一片樂土,讓孩子健全成長,是我們幼兒教育工作者不得不解決的問題。
一、當前幼兒教育實踐誤區(qū)原因分析
(1)應試教育的影響。受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是許多家長的希望。社會上普遍認為知識就是能力,這個認識影響著大多數人,這是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認識上的一個原因。
(2)擇校影響。家長都希望孩子有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對優(yōu)質教育也極為關注,使得原本應體現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擇校”現象出現在幼兒教育時期。這種現象主要是源于許多優(yōu)質的小學在招生的時候需要對兒童的素質進行各個方面的考量,這間接地暗示家長必須學習小學教育,才能進好的小學,幼兒園考慮到生源和升學壓力,為了迎合家長的需要,就必然會出現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
(3)幼兒教師認識的影響。有些教師對幼兒教育缺乏正確的態(tài)度,對幼兒教育存在片面的認識,他們認為給兒童傳授的知識越多越好,不注重兒童的素質培養(yǎng),也忽視了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教學也不遵循幼兒教育的發(fā)展規(guī)律,阻礙了幼兒的健康發(fā)展。
(4)幼兒教材的影響。當前的幼兒教材內容都偏深,教育量也偏多,這些教材很大程度上都是小學教育的內容,都是為了小學教育而編制的,忽視了兒童實際的認知規(guī)律,這對兒童的發(fā)展是相當不利的。
二、實現幼兒教育全面發(fā)展的關鍵因素
1.“子不教,父之過”,家庭要接好幼兒教育第一棒
家庭是幼兒接觸的第一個環(huán)境。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需要完整、和睦、樂觀、積極向上的家庭氣氛。在這個環(huán)境中,使幼兒明白什么是可行的,什么是不可行的,不能只以簡單的對錯來評斷。家庭的教育和影響對于幼兒來說不但只是開始,一系列家庭教育的模式決定著他未來的發(fā)展方向。一是家庭的完整度。對于幼兒來說,家庭的完整首先是他們正確地認識這個世界的前提。家庭的不完整會造成的幼兒從小不會以一種完整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單親家庭中愛的失衡和單親教育會讓幼兒在認識事物的時候難免出現偏頗,心理也會難免出現陰影或者扭曲;二是家庭的和睦度。對于幼兒來說,家長的言行是他們學習的第一個榜樣,如果家長在與人相處中出現了不良的習慣和言行,就會直接導致幼兒在以后與其他小朋友相處時進行模仿,進而影響他們對事物的認識。這樣不僅會對幼兒心理造成很大的陰影,長久下去會使幼兒心理出現自卑、自閉等心理疾??;三是家庭的樂觀度?!皳碛袠酚^美好的時光”是心理素質發(fā)展的促進劑。在精神和物質生活豐富的現代社會,每個家庭都對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佼佼者,從幼兒時期開始,各種各樣的課程開始充斥著幼兒本該玩樂的童年,家長的厚望與壓力,轉嫁到了幼兒身上,家長“舍本逐末”的要求,使得幼兒缺乏了該有的認知體驗的快樂?!拔镉斜灸?,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家庭給予幼兒的,是在這一時期,幫助幼兒在探索求知中,找到樂趣,獲得心智上的成長,知道如何學習,如何生活,如何保護自己,適應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家長在幼兒面前要放松自己,說話輕柔,多些歡笑,維持美好的心情,做到“不教而教”,與幼兒建立起友情,與幼兒分享喜悅的心情,只有這樣,幼兒才能放下困惑,樂觀快樂。
2.“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提高教師素質精心培育一園花
師德是立身之本,也是教師個人綜合素質的核心,教育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生命力,使孩子掌握知識和技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為了適應社會對幼師這一行業(yè)的需求,幼教應強化幾方面教育:一是知識的更新教育。隨著新課改向縱深方向發(fā)展,我國的幼兒教育也處在了改革的過程中,要求幼兒園教師一定要不斷地加強更新教育,學習一些新理念,掌握一些新技法,使在職幼兒園教師的思想更前沿,專業(yè)理論知識更夯實,技能得到更好地補充,形成自我專業(yè)發(fā)展和更新的目的;二是終身教育。面對日益發(fā)展的幼兒,幼兒園教師應該將職前一次教育轉化成終身教育,這是教育職業(yè)的最終發(fā)展趨勢。提升自己的理論修養(yǎng),獲取新的信息,更新陳舊的知識體系,只有這樣,才能跟上社會發(fā)展的步伐;三是專業(yè)的補償教育。目前,幼兒園的教師有沒有受過專業(yè)的職前教育的,缺乏幼兒教育基本技能與知識的功底,幼兒機構一定要采取補償教育,讓教師邊工作邊培訓,使其逐步達到應掌握的水平。這也是對幼師教育的一種良好補充。只有這樣,我們構建的教育才是不斷前進的,也才能夠更好地完成我們的使命。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善用科技開啟幼兒教學一片天
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已經被視為一種重要的輔助工具,它給各個階段的教學活動帶來了新的變革。對于幼兒教育來說,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可以促進幼兒在情感、認知等方面的良性發(fā)展。在信息技術輔助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認識幼兒原有的知識和將要學習的知識之間的關系是十分重要的,如哪些是相聯系的,哪些是獨立的。在進行多媒體輔助教育活動之前,教師首先要引導幼兒認知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多媒體系統,這樣,在多媒體輔助的教育活動中,有利于幼兒集中注意力于當前所學的內容。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處理教師和幼兒的關系。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是主導,幼兒是主體,我們的一切教育活動都是圍繞著主體進行的。雖然信息技術輔助幼兒園教育活動處于初始階段,但它卻是幼兒園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4.“快樂使人身體無病,心靈無疾”,在游戲中還幼兒教育一片樂土
幼兒通過參加運動類的游戲活動,能夠使肢體得到充分的鍛煉,促進幼兒骨骼和肌肉發(fā)育,提升運動機能。同時,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情感態(tài)度也能得到糾正,游戲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調整心態(tài)的過程。幼兒在游戲中始終保持精神愉悅,使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發(fā)展。游戲教育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幾點:一是尊重孩子選擇游戲的權利。幼兒教師在組織幼兒開展游戲活動時,應該將游戲種類的選擇權交給幼兒,使他們的興趣真正得到滿足,只有這樣才能調動起幼兒的積極性,使他們從游戲中獲益。假如教師單純憑個人意愿或按照幼兒園要求來組織游戲活動,而不重視幼兒的取向,就難以激發(fā)起幼兒參與游戲的主動性,游戲的積極作用也難以發(fā)揮。教師可以細心觀察孩子們平時的游戲活動,抓住他們的興趣點,以此為依據來進行游戲安排孩子們只有在自己喜歡的游戲中才會迸發(fā)出更多智慧與能力,才能更加投入地參與進去,使游戲的積極作用得以發(fā)揮;二是為幼兒提供必要的游戲指導。鑒于幼兒特殊的年齡特點,教師必須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游戲指導,讓幼兒明確游戲的目的、規(guī)則和注意事項,幫助幼兒樹立起規(guī)則意識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確保幼兒游戲活動的安全。教師通過指導幼兒的游戲活動,更加了解幼兒的游戲需求和認知水平,為日后游戲的安排提供方向;三是進行幼兒游戲評價。游戲活動的開展可以使幼兒接觸到很多新鮮事物,處理一些實際性的問題,但幼兒的認知水平有限,需要教師在幼兒游戲結束之后給予相應的評價,幫助幼兒更深入地理解游戲現象,明白更多道理。當然,教師在進行游戲評價時還應邀請幼兒參與,讓幼兒從自己的角度來表達對游戲活動的想法,促使教師及時調整游戲方向。另外,教師也應發(fā)揮出教師的長者風范,對游戲中表現優(yōu)秀的幼兒提出表揚,使幼兒的游戲積極性得以保持。
三、結語
幼兒時期是一個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孩子成長的好壞甚至會直接影響孩子以后得發(fā)展,但是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卻給這個時期的孩子帶來了陰影。如果我們沒有良好的幼兒教育體制和先進的教育觀念,即使我們有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娛樂設施等硬件資源也是無濟于事的,只會讓我們的孩子厭倦學習、討厭學習。所以我們要繼續(xù)探索幼兒教育的先進理論,采取必要的措施,遏制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給我們的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和諧的成長環(huán)境,還給他們一個快樂無憂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