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強 劉立豐
摘 要: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景觀設計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不斷應用到各個領域當中,其中,在建筑領域,將景觀設計運用到其中,不斷碰撞出了藝術和人文的火花。在每一個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們都會賦予建筑景觀以不同的概念和意義,因此每個時期的建筑景觀都是不同的。建筑景觀的設計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特征,是人類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一個國家的“縮影”。要想看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如何,就要看它的建筑景觀體現的是怎樣的人文精神。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代化時期,建筑景觀的設計也充滿著現代化的色彩,各種新潮的設計思想理念層出不窮,但是,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人文精神匱乏的現象,因此,在對設計思想進行創(chuàng)新的同時,也要在建筑景觀中注入新的人文精神。
關鍵詞:建筑景觀設計;人文精神
1 關于在建筑景觀設計中的人文精神不足的現狀分析
1.1 在建筑景觀的設計時存在謀取私利的想法
有些景觀設計者在對設計景觀進行設計時,是以獲取利益為目的的,他們?yōu)榱擞夏承┐蟊姟皣W眾取寵”的心理,一味地盲目抄襲別人的思想理念,而不是用自己的思想去體現建筑景觀設計的“藝術魅力”。這樣建造出來的建筑物就是一具空殼,沒有靈魂,沒有任何意義。
1.2 對建筑景觀的認識不夠深入
目前,當前的社會處在一個非常浮躁的時期,人們的思想普遍比較浮躁;除此之外,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使人們的物質需要得到了滿足,人們轉而開始尋求精神上的滿足,這就造成了部分的景觀設計者心理浮躁,只是對建筑景觀的表面形象下功夫,而缺乏對建筑景觀的深入認識,并且對人文精神的思考也不夠深入,沒有將二者結合起來,表達更深層次的理念。
1.3 科技的發(fā)展促使新材料的出現
經濟和科技的發(fā)展使新的技術和材料不斷出現,并逐漸應用到建筑審計當中,人們一味地認為這些新興的建筑材料構成新穎,一味地追逐“潮流”,卻完全忽略了它們是否符合所要建造的建筑物的設計理念和人文精神。
1.4 建筑景觀的變遷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建筑景觀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變化。現在的建筑景觀不斷體現出新的時代特色。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一些舊的建筑景觀逐漸被造型“新穎”的建筑物所替代。但是,這些新的建筑景觀的內涵不夠深刻,無法體現出一個地區(qū)的歷史文化特征和人文精神。城市的文化底蘊還是要靠一些充滿人文精神的歷史文化建筑體現的。
2 體現出人文精神的各個方面
2.1 地域民族文化傳統
每個名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這些文化傳統是每個民族的特色的體現。一個民族的形成需要長時間的歷史積淀,并且是在文化傳統,宗教信仰,科學技術,種族族群,地域特點等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并逐漸形成固定的形式,形成自己的文化傳統。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體現了這個民族對世界的認識和看法,比如,在我國,個民族都有屬于代表本民族的“圖騰”、傳說、文化節(jié)日、不同的民族服飾等。這些就是能代表本民族的“標志”,并對本民族的發(fā)展產生非常深刻的影響。這些文化傳統還可以對建筑景觀的設計建造有著直接的影響,如北京的四合院、福建的土樓、陜北地區(qū)的窯洞等,都體現了本地區(qū)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2.2 歷史文化積淀
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每個民族在不同的歷史發(fā)展階段都有獨特的文化特征,并且在不同的地區(qū),歷史文化的發(fā)展受地域特點、生活狀態(tài)、經濟發(fā)展、人口結構等許多因素的影響。就拿中華民族來說,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不同的歷史時期,歷史文化的表現形式是不同的。
例如,處于夏商周時代的奴隸社會的藝術品多以神話傳說為主,突出體現統治階級的地位;在這一時期的建筑物初步形成,并以木質結構作為主要結構,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比較單一,風格、形式也沒有太多的變化。隋唐時期是我國古代經濟發(fā)展最強盛的時期,國力強盛,經濟繁榮發(fā)展,并與世界上很多地區(qū)有著頻繁的貿易往來,反映在藝術上的成果就是這一時期的藝術品體現出了榮華富貴、流暢華美的特點;而這一時期的建筑物則吸收了外來民族的文化特點,形勢趨向多樣化,建筑物的風格莊嚴雄偉。再到后來的鴉片戰(zhàn)爭,使西方的各種文化思潮涌入中國,使人們的生活、居住環(huán)境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各種新式的“洋房”或者是中西結合的建筑不斷出現。這充分體現了,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化特點對建筑景觀的設計的影響也是不同的。
2.3 不同的信仰追求
信仰是一個民族內在的思想情感的寄托,對群眾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并起著團結這個民族力量的作用,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信仰追求,對建筑景觀的影響也不相同。拿東西方的宗教信仰對建筑的影響作比較,東方的建筑景觀追求的是心靈的和平與安寧,多以廟宇、道觀為主要表現形式;而西方的建筑景觀則注重物質層面和外部的感官,多以莊嚴肅穆的教堂為主要表現形式。
3 如何在建筑景觀中體現人文精神
3.1 在建筑景觀的設計中注入新的思想和生命力
在現代經濟飛速發(fā)展的時期,建筑景觀的設計者更要吸收汲取優(yōu)秀建筑物的設計理念,從中揣摩設計者在進行設計的時候所要表達的思想和要賦予建筑物的靈魂內涵;運用適當的建筑材料,結合超前的審美理念,將材料選取與美學設計充分融合在一起,將體現時代特性的人文精神融入到設計理念當中。對建筑景觀的設計本身就是一個體現設計者自身的素質和建筑物人文內涵的把握的一個考驗,因此,建筑景觀的設計者不僅僅要“修煉”自己的技術,更要學會把握建筑物的內涵,從而賦予建筑景觀以靈魂。
3.2 充分利用地域和民族特色
前面提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都會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生活習慣,建筑景觀也有體現不同民族特色的不同形式。就像如我們前面提到的北京四合院,融合了陰陽五行和八卦思想等風水學說設計的,是對封建的禮儀秩序,門第觀念的體現;而陜北地區(qū)的窯洞則是結合當地厚實的黃土層、干燥的氣候特征經過好幾代人的努力建造出來的,適合當地人民居住的建筑物,是千百年來黃土高原的深厚歷史文化的沉淀;又比如充滿客家風情的福建土樓,則是對客家文化的真實縮影。
3.3 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思想理念
在建筑景觀的設計中,尤其以西方的建筑最能體現人文精神。早在文藝復興時期,新興的知識分子就宣揚通過藝術創(chuàng)作來體現人文精神,解放人們的思想。在建筑領域的代表人物就是意大利的米開朗基羅。他的作品大都融入了豐富的人文主義內涵,因此,他的作品能夠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使人們能夠得到心靈上的慰藉。建筑景觀的設計者要學會感受人文精神的真正含義,并結合本民族的民族特色,設計出代表本民族的人文精神的作品。
3.4 在不斷創(chuàng)新的同時保留原有的人文精神
要想使人文景觀不斷發(fā)展,除了要遵循本民族自身的民族特點之外,還要不斷交流融合新的思想觀念,對其進行創(chuàng)新。但這里所講的創(chuàng)新,不是生搬硬套別人的成果,也不是達到某種目的,在技術和外觀上對別人的盲目“模仿”,而是在進行景觀設計的時候,結合自身的發(fā)展需要和民族特色,吸收先進的思想理念,打造一個獨一無二的,能體現本民族獨特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內涵的建筑設計。
4 結 語
每個民族都有代表自己民族的建筑景觀,而這些建筑景觀體現的則是不同的人文精神內涵,將人文精神融入到建筑景觀的設計當中,是對人文精神的一種傳承和發(fā)揚,有助于各種思想文化的交流和借鑒,有利于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對人類的人文精神的延續(xù)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孫喆,龐琳.論如何在城市景觀設計中體現人文風貌[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9(6).
[2]劉彬,楊雪飛.構筑與工程人文景觀協調共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J].山西建筑,2011(22).
[3]鄒初紅.現代園林設計中文化內涵的探索[D].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2006.
作者簡介:劉培強(1980-),男,山東濟南人,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景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