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沈從文曾說過“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杰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小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致,結(jié)實,對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理想的建筑,這廟供奉的是‘人性?!倍鎺ьI人們走進了美麗恬靜的湘西,以之為背景,加入了有血有肉的湘西人民,再以原始文化的精粹為點睛之筆,就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畫卷,同時也建成了人性的希臘小廟。但是在從精粹原始文明到精粹現(xiàn)代文明轉(zhuǎn)型的過程中,隨著空有形式而無內(nèi)涵的所謂的“初級現(xiàn)代文明”的入侵,不僅原來符合實際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糟,同時人們的靈魂也變的腐朽,人性也出現(xiàn)了一個灰色地帶,希臘小廟開始坍塌,作者欲以年輕軍官的的真正的勇敢、熱情來補救,但終不能成功,希臘小廟坍塌無存。
[關鍵詞] 沈從文;人性;希臘小廟;原始文明;現(xiàn)代文明;轉(zhuǎn)型
一、沈從文構(gòu)筑的希臘小廟
沈從文在構(gòu)筑希臘小廟的過程中,首先以風景優(yōu)美的湘西為藍本。這里峰巒疊嶂,林木參天,溪河縱橫,洞穴成群,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這塊洞天福地。湘西的美在于山,巍巍武陵是湘西的脊梁。高聳入云的八面山呈現(xiàn)出“風吹草地見牛羊”的“塞外風光”;莽莽蒼蒼的高望界,林海綿亙,蔭天蔽日,珍禽異獸不絕于野;四季綠意誘人的南華山,有如一只棲息于湘西山地的金鳳凰。湘西的美在于水,山青水秀,滔滔酉水是湘西亙古不息的血脈。兩岸青峰對峙,青幽迷人的猛洞河享有“天下第一漂”的盛名;靜謐的皮渡河,修竹夾岸,十里長廊一畫屏;而澄明浩淼的棲鳳湖,則是湘西熠熠生輝的一顆明珠。沈從文為讀者展現(xiàn)了一幅湘西邊地的山水畫:靜靜流淌的沱江水,矗立百年的吊腳樓,閑坐街傍的老人,沉寂寂寥的古城墻,平整無語的石板路,這是對湘西最初的感受。
其次添置的便是有血有肉的湘西人民,特別是閃著人性光輝的下層人物。在沈從文的鄉(xiāng)土小說中,描寫了許多形形態(tài)態(tài)的下層人物,無不栩栩如生,神形畢肖。湘西的少女,翠翠、夭夭、三三等,溫柔乖巧,活潑可愛,朦朦朧朧的情愛,富于幻想充滿憧憬,洋溢著女性的魅力,構(gòu)成了湘西獨特的一道風景線。湘西靠水,自然也在水上討生活。船夫、水手也是沈從文比較喜歡描寫的人物形象之一,有掌管渡船的老船夫、掌管許多船只的團總,終日風里來、雨里去,但只能吃著酸菜、臭牛肉的水手。但他們無論是不是生活富裕,生性都是淳樸的,樂觀地生活。連吊角樓里的身穿假洋稠的衣服,印花標布的褲子,把眉毛扯得成一條細線的妓女,在出賣肉體的同時,靈魂卻沒有跟著墮落,她們靠著四川商人生活,但恩情所結(jié)卻在水手方面。她們與水手的愛情,是純潔的,不帶功利性的。寧靜的山水,培養(yǎng)了淳樸的民風,陶冶了人性的光輝。沈從文執(zhí)力發(fā)掘這些人的“人性美”,即使妓女賣淫,水手宿娼這種不健康的社會現(xiàn)象,依然發(fā)掘了這些人的生活中與感情撞擊而閃現(xiàn)出的火花,從中提煉人性美,如“野蠻”中見雄強、“低賤”中見誠實、“骯臟”中見純潔、“天真”中見熱情。沈從文通過各種形形色色人物的描繪,向讀者揭示了湘西鄉(xiāng)下人的樸實純美的人性。
二、文明的初步轉(zhuǎn)型以及“希臘小廟”的坍塌
一方面隨著文明的最初步轉(zhuǎn)型,空有形式而無內(nèi)涵的所謂的“初級現(xiàn)代文明”開始入侵,不僅破壞了鄉(xiāng)下人平靜安寧的生活,還腐朽著他們的靈魂。例如《長河》中所謂的新生活“走路要靠左,衣扣要扣好,不許赤腳赤背膊,凡事要快,要清潔…如此或如彼,這些事由水手說來,不覺得危險可怕,倒是麻煩可笑”。這些事是“初級現(xiàn)代文明”的形式,說來也是好的,但如果不按實際情況地生搬硬套,便會給鄉(xiāng)下人的生活帶來莫大的困擾。
而人們也只學會了“初級現(xiàn)代文明”的形式,兒子接受了所謂的“新思想”,便要進行所謂的“革命”,這革命不外乎不接受父母安排的婚姻,要和那因為剪去了頭發(fā),衣襟上還插了一文自來水筆,有“思想”,又“摩登”,懂“愛情”的理解者發(fā)生愛情?;騼鹤颖ж摿碛兴冢剜l(xiāng)后要改造社會,于是作代表、辦學會等等搞得風風火火。但是在他們所夢想的熱鬧的“大時代”真正到來,來時又覺得壓力過猛,難于適應,不是逃亡省外,不再回鄉(xiāng),便是來不及逃亡,成為“反動分子”,用生命證明他們的“新”,徒使他們的父母背井離鄉(xiāng),或逝去生命,承擔這真正的損失。居多是“抱獨身主義”,雖有著新裝,但照例吃家里、用家里,生活從容而愉快。或再求上進途中結(jié)婚者,除卻跟家中要錢,就再也不會回來??偠灾麄兛偸沁呉X邊學習他們所謂的“新”。
很明顯,沈從文的大多數(shù)小說中的生活,雖然還保持有原始文化的精髓和美好的人性,但也面臨著現(xiàn)代文明的沖擊,人們也在經(jīng)歷著這種轉(zhuǎn)型,學習著這種“初級現(xiàn)代文明”的形式,但其內(nèi)涵還是離得遠遠的,欺詐、腐化、墮落也隨之而來,“鄉(xiāng)下人”逐漸邁向“城市人“,并且和“城市人”一起在灰色地帶中苦苦掙扎,人性一步步喪失殆盡,希臘小廟一步步走向坍塌無存。
參考文獻:
[1]沈從文,《從文自傳》,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
[2]沈從文,《沈從文小說選》,人名文學出版社.
[3]沈從文,《沈從文全集》,北岳文藝書版社.
[4]金介甫,《沈從文傳》,國際文化出版社.
[5]蘇雪林.沈從文論[J].文學.1934.(9)3卷3期.
[6]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簡介:丁?;ǎ?991—),女,籍貫:湖北麻城,學位本科學士,研究方向:文藝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