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華慶 江茜
[摘 要] 社會實踐活動是使當代大學生“直觀社會 、反思自我 、健康成長”,“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的良好途徑。然而,過多的教師參與、組織結構不完善及領導的不重視等問題,導致社會實踐活動成果不明顯。因此剖析和解決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是每位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教師和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筆者總結多年來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情況分析后談以下幾點體會。
[關鍵詞]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思考
社會實踐活動是使當代大學生“直觀社會 、反思自我 、健康成長”,“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的良好途徑。然而,過多的教師參與、組織結構不完善及領導的不重視等問題,導致社會實踐活動成果不明顯。因此剖析和解決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是每位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教師和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筆者總結多年來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情況分析后談以下幾點體會。
一、增強學生對社會實踐活動目的和意義的理解
一項社會實踐活動,活動的目的和意義不明確,那么參加的人員不僅會遇到各種疑問,在結束了社會實踐之后要總結活動成果時各自往往都不明白自己做了些什么,為什么要做這些等等。因此,明確活動的目的與意義是社會實踐活動能否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筆者認為,對于活動目的、活動內容及活動地點,應該由學生干部自己討論和策劃,學生干部根據(jù)自己對相關社會問題了解,同時通過網(wǎng)絡、同學和當?shù)乩相l(xiāng)提供的信息,在一起討論得出的活動目的、內容與地點。他們便會非常珍惜機會、非常認真的對待。一方面,這樣會大幅度增加活動的形式,選擇余地增多,活動也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色;另一方面,那是他們自己想要與喜歡做的事情,年輕人逆反心理及主宰心理嚴重,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某項任務,做自己的事,他們一定會加倍努力;再有,在排除他們應付心理的基礎上,還會因為學生活躍和純真的思想,以及積極的創(chuàng)新意識,改變社會實踐活動意義不鮮明的局面?;蛟S,學校會擔心學生不能勝任此項工作或不會用心去做此項工作,其實,且不說高校的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成年了,應該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意識,同時,他們肯定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和自己想做什么。社會實踐活動是學生發(fā)揮才干、鍛煉能力和盡情釋放激情的舞臺,應該給他們更多的自主權。實際上,作為領導或者指導教師完全應該相信學生,很多事實證明,學生的潛能在得到充分相信的時候會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二、改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形式單一的現(xiàn)狀
適當增加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形式是改變目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形式單一現(xiàn)狀的主要途徑之一。對于大學生來說,首先,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應該與其學的相關專業(yè)息息相關;其次,良好的活動需要完善的組織結構做依托。因此適時的關注相關的熱點是提出良好方案的前提,學習和借鑒企業(yè)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做法,推動自身活動的創(chuàng)新,以帶動學生會及其他相關學生組織工作的創(chuàng)新。這樣一來,操作起來相對簡單很多;另外還可以增加學生更多的了解社會對此行業(yè)的人才需要,以便在進入社會之前更好的武裝自己。
三、加強對大學生實踐活動的有效引導
應該加大社會實踐活動的宣傳、教育工作。一是注重社會實踐活動與教學相結合。社會實踐活動是拓展學生素質的重要載體 ,也是使當代大學生“直觀社會 ,反思自我 ,健康成長” ,“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的良好途徑。對于平時課外活動少的廣大醫(yī)學生來說,這不僅可以促進他們綜合素質及自身能力得到真正提高,更可以調動廣大醫(yī)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學生對社會實踐活動的參與意識。誰不想自己有出息,誰又不想自己的孩子有出息,真正好的活動肯定會得到學生的重視和所有家長的支持。二是加強隊員的成果意識,活動再好,開展的再成功,沒有成果就沒有說服力。如果每次社會實踐活動之后,隊員們都能交出良好活動成果,還有誰會不愿參加,還有誰會說社會實踐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干部拿著學校的錢變相旅游呢?對于一項社會實踐活動,成果無疑主要體現(xiàn)在活動結束后的社會實踐報告和論文,而通過對大多數(shù)參加了社會實踐活動的隊員的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筆記、相片他們有很多,而且大部分有相當?shù)膬r值,但需要完成社會實踐報告和論文時,他們便忘了這些,而是通過網(wǎng)絡復制一篇以完成社會實踐活動的“最后一項任務”。其實,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和自己的寫作能力,完全可以交上一篇優(yōu)秀的報告論文,這不僅可以提高廣大醫(yī)學生的自信,更可以改變很多的醫(yī)學生對社會實踐活動不正確的看法。三是注重廣大學生干部素質的培養(yǎng)。素質的提高不僅能使廣大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學生干部在實踐地點樹立良好的形象,爭取獲得當?shù)卣拖嚓P機構的支持;同時,他們的成功更能帶動下屆的學生踴躍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來,給當代醫(yī)學高校的社會實踐活動帶來良性循環(huán)。
參考文獻:
[1]張麗娟.醫(yī)學生社會實踐活的理性思考[J].理論界,2006,(02).
[2]褚金星.加強醫(yī)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作法和體會[J].醫(yī)學與社會,2005,(01).
[3]張峰,章錫貴等.對高等醫(yī)學院校大學生社會實踐創(chuàng)新的思考[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7,(03).
作者簡介:段華慶,單位:贛南醫(yī)學院,江西贛州,研究方向:大學生社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