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鑫華
(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23)
“物理習題選議”是由學生(教育碩士)課前選一道習題,并作相關準備,于上課時間向師生介紹及分析所選習題,隨后師生一起討論.該案例充分展現(xiàn)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自主選擇物理習題,并結合自身特點,設計習題介紹流程及分析深淺度,而教師在此次教學中,只作為組織者、引導者及促進者.在物理習題的交流與討論過程中,有了新的生成,包括新的解法、新的變式、習題情景與技術結合等.總之,“物理習題選議”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方式,能夠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促進學生交流,提高表達能力.
此次“物理習題選議”有4位學生就所選習題進行了匯報.以生甲為重點,將案例片段呈現(xiàn)如下.
師:今天,我們一起討論習題……(教師就此次教學進行了相關說明),請生甲先上臺作匯報吧.
生甲:(上臺,打開PPT課件)我選取了一道力學題,將從呈現(xiàn)試題、簡析試題、解答試題、簡評試題、再思試題共5個方面作介紹與分析.首先請看我選取的試題.
在理論上,有一種構想是利用重力的推動,來建造高速運輸通道.如果在臺北和高雄之間,穿過地下,挖通一條直線通道,如圖1所示(不按比例,夸大顯示),假設不考慮任何摩擦力或阻力的影響,A和B兩點間的直線距離為300 km,地球的半徑R=6 400 km,C為AB直線上的某一點,和地心之間的距離為r,回答下列問題:
圖1
(1) 求C點的重力位能和r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設在無窮遠處的重力位能為零).
(2)以A為原點,C點的橫坐標為x,若有一質(zhì)量為m的物體,在A和B之間的直線軌道上運動,求此物體的運動方程式.
(3)物體從A點自靜止開始運動至B點,需花費多少時間?
接下來,我們簡單分析試題:
第(1)問重力位能即指重力勢能,其勢能大小等于從r處到無窮遠處,力點乘位移的積分;
第(2)問求物體運動方程,一般方法是先受力分析,再列牛頓第二定律,將加速度a改寫為位移x對時間t的二階導數(shù)即得運動方程.而此問難點在于受力分析時,力的大小并非恒定不變.此時,我們可以轉變思路,運用能量守恒來解運動方程;
第(3)問在第(2)問的基礎上,可進一步求得從A至B所需的時間.
(1)C點重力位能計算如下
(2)由力學能量守恒定律得
式中C為恒量.根據(jù)圖2幾何關系,有
r2=h2+(x-150)2
R2=h2+1502
聯(lián)立以上兩式得
r2=R2-1502+(x-150)2=
R2-300x+x2
圖2
將幾何關系代入力學能量守恒式
化簡并對上式求時間t求導得
由
即
所以
令X≡x-150,則上式可改寫為
此式即標準簡諧運動方程.
接著,我們再簡單評述試題.
(1)層次性與承接性.試題分層設問,且前后承接.如第(2)問在求運動方程時,用到第(1)問的重力位能,而求解第(3)問依賴于第(2)問的運動方程.
(2)選拔性與新穎性.試題具有一定的難度與區(qū)分度,可以達到選拔的目的.其中,數(shù)學求解是本題難度之一,涉及積分與微分.此外,利用重力的推動來構思建造高速運輸通道,無疑是大膽而又新穎的.
(3)生活性與價值性.在臺北和高雄之間,挖高速地下運輸通道,這種情景比較生活化.此外,建立地下直線通道可節(jié)省運輸距離,且地下列車的啟動與制動均由萬有引力提供,可有效減少能源消耗.若能真正實現(xiàn)運輸,其價值可觀.
以上是我對所選習題的介紹與分析,歡迎交流!
師:生甲從5個方面對試題作了較完整的分析,大家在聽了生甲的分析之后有什么問題或見解?如果讓你們來分析這個習題,你們將怎么去設計?
交流:……(師生共同交流與討論,其中生乙提出了一種新的解法)
生乙:我認為,第(2)問可通過受力分析求解.在運輸通道內(nèi)任一點處物體受力是可求的,因為以地心為圓心,以地心與該點的連線為半徑的球體對物體有力的作用,而此半徑以外的球殼對物體沒有力的作用.
生甲:雖然半徑以外的球殼對物體沒有力的作用,但力的大小隨所取點不同而不同,這樣就不容易求得運動方程吧.
師:AB直線任一點的受力確實可以求得,如何通過這個非恒力去解得運動方程,生甲回去之后可以再思考.好,這題就到這兒,下一個同學匯報準備的習題.
匯報:……(其他準備習題的學生進行了匯報,之后就各習題一起交流與討論)
最后,教師進一步總結,并提出一些反思性問題,如讓學生思考:回去之后,就各自的習題還可做些什么?可如何發(fā)展?
課后,生甲根據(jù)討論結果,對習題作進一步發(fā)展.具體如下.
以AB中點為原點建立x坐標系,如圖3所示.
圖3
則任意點C處,質(zhì)量為m的物體所受萬有引力大小為
其中
而
代入得
方向指向圓心,其沿AB直線方向的分力為
而
即
代入運動方程得
此處x即為原解X(與坐標選取有關).我們發(fā)現(xiàn),通過受力分析與能量守恒導出的結果一致.
生甲利用Flash軟件,模擬地下列車簡諧運動,形象生動的將題設情景展現(xiàn)給學生.制作步驟主要如下:
第一,網(wǎng)上尋找臺灣地圖等相關素材,利用Photoshop簡單處理;
第二,打開Flash軟件,導入素材;
第三,利用傳統(tǒng)補間,創(chuàng)建通道挖掘動畫;
第四,創(chuàng)建影片剪輯,畫列車模型圖,將其拖到場景中,并利用Flash自帶三角函數(shù)Math.sin(rad),編寫代碼以實現(xiàn)簡諧運動;
第五,配上相關字幕及效果,適當修飾與調(diào)試.通過以上步驟,最終制成列車簡諧運動視頻,效果如圖4所示.
圖4 列車簡諧運動視頻
該案例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又促進學生交流與表達,有必要在中學進行推廣與嘗試,但考慮到大學與中學的教學差異,在中學嘗試該教學方式需要做好以下3點.
“物理習題選議”強調(diào)學生主體地位,學生以自身的視角對習題作介紹與分析,從中展現(xiàn)其解題思維、知識理解及掌握程度等.通過師生進一步交流與討論,發(fā)現(xiàn)試題可創(chuàng)新點、技術結合點、新解法及新變式等.因此,我們建議在中學習題課型中使用這種教學方式,也可嘗試應用于復習課中.例如,中學物理教師在習題課之前,事先安排學生準備一道習題,課上由學生匯報,師生互動.通過這種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方式,掌握習題所考察的知識與技能,及其延生的解法與變式,并發(fā)展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
“物理習題選議”教學案例中,教師只限定從力學、電磁學里選取題目.這種寬泛的范圍設定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性,又考慮到教育碩士的實際,且力、電、磁是中學基礎物理知識.由于中學生涉獵面較窄,對物理知識又缺乏綜合深入的研究與理解,建議物理教師結合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準備習題集,供學生自主選擇.為滿足全班學生需求,選取習題應具備分層特點,包括難、中、易三類.
目前,“物理習題選議”是針對教育碩士的一種教學方式,它是小班化的教學.由于班級人數(shù)較少,課時較長,幾乎所有學生都有選擇、匯報習題的參與機會.而中學班級人數(shù)較多,課時較短,大部分學生無法在一堂課中參與習題的匯報.因此,我們建議中學物理教師需作精心預設,根據(jù)學生掌握物理知識情況,有意識地將學生分層.每次習題課前,教師從各層次中指定一位學生做相關準備.通過這種預設,讓所有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當然,為避免傷及學生自尊與學習興趣,這種分層并不公開,教師做到心中有數(shù),合理指定學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