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晚,歌手李代沫在北京家中因吸毒被捕。
2012年,李代沫在選秀節(jié)目《中國好聲音》舞臺上,憑借翻唱一首《我的歌聲里》,走進大千觀眾的心。獨特的嗓音,酷酷的形象,一度如前輩李宇春等人一樣,掀起了一股青春風暴。李代沫在第一屆好聲音比賽結(jié)束后不久就成為所有學員中第一個簽約唱片公司的人。2013年年初發(fā)行首張翻唱專輯《我的歌聲里》,年中又帶來一張原創(chuàng)專輯《敏感者》,還主演了好聲音電影《為你轉(zhuǎn)身》,其身價一路飆升,商演出場費一度達到38萬元。
不過,出道后,李代沫的輿論話題也一直不斷。從翻唱版權(quán)到同性緋聞再到如今的吸毒事件,他曾經(jīng)的光輝形象正在觀眾心中一點點黯淡。如今那句“沒有一點點防備,也沒有一絲顧慮。你就這樣出現(xiàn)在我的房間里,帶給我警襲……”的歌詞已成為無數(shù)網(wǎng)民調(diào)侃李代沫吸毒事件的戲語。從《我是一只小小鳥》的高亢羅琦,到《笑臉》的低沉謝東,從《懂你》的深情滿文軍再到《我的歌聲里》的李代沫,年輕歌手們不斷崛起,又一個個地倒在毒品下,令人唏噓。
然而,隨著娛樂圈各類丑聞不時的曝出,人們對丑聞的心理底線正步步后退。數(shù)年前,陳冠希艷照門事件讓全社會震驚與斥責。而今天,李代沫被曝吸毒后,一項即時發(fā)起的網(wǎng)絡調(diào)查顯示,超過九成網(wǎng)友對此“并不吃驚”。還有人笑言,按照以往那些犯事兒明星的“操作流程”,李代沫出來之后道個歉,“在臺上哭一哭”,人氣也就回來了。
熱議銳評:社會輿論對丑聞明星的這種接納,與其說是事不關(guān)己的漠然,不如說是“見怪不怪”的麻木。在一樁樁的“復出”背后,是道德評判的消解和規(guī)則底線的失守。在“明星壓力大”“娛樂圈大環(huán)境”這類言論所包藏的“理解之同情”,事實上早已打破了法律和道德的雙重底線,是批評的缺位,更是無形中的放縱。
“李代沫們”的惡性示范效應是最大的毒素,它不僅是娛樂圈的負能量,更是影響無數(shù)青少年成長的隱患。他們是青少年爭相效仿的偶像,在青少年價值觀逐漸發(fā)展、成型的特殊階段,明星偶像言行舉止間潛移默化的影響力不可小覷。如果對違法亂紀、觸犯道德底線的行為一味放縱,甚至在炒作與包裝中讓偶像的污點成為賣點,恐怕會模糊不少孩子的是非觀念。(袁汝婷,新華網(wǎng))
話題拓展:追星與“媚”星;寬容與縱容;道德與法律;演藝圈亟待“消毒”;修煉;社會責任;底線;理性看偶像;警醒與反思……
(資料來源:華聲在線、光明網(wǎng)-時評頻道、《大連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