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國農歷七夕,出身英國中產階級家庭的英國姑娘妮可,和中國蒙古族小伙巴音達來喜結良緣,在新疆伊犁昭蘇大草原舉行了一場有300只牛馬羊見證的別樣婚禮。妮可2006年來到中國新疆師范大學留學,與高中沒畢業(yè)就打工,當時也在該校自費進修的巴音達來相識。巴音達來出身普通牧民家庭,家中貧困;而妮可的父親在英國是一名軟件工程師,母親在高校任職。懸殊的家庭出身背景,并沒有妨礙他們的愛情和結合。他們跨國姻緣的背后,有著怎樣感人的故事?
英國來華留學姑娘邂逅中國蒙古族打工小伙
巴音達來是一個蒙古族小伙子,1987年出生在新疆伊犁昭蘇縣一個普通牧民家庭。他們家的全部家當,只有格登山下的22只羊、15頭牛、4匹馬,加上兩間帶著木柵欄的土房子。從小在馬背上長大的巴音達來體格健壯,在貧窮生活中練就了不怕吃苦、勇敢堅毅的品格。
由于家境貧寒,父母又體弱多病,自幼好學的巴音達來剛讀到高三,就主動輟學外出打工掙錢了。無論是在伊犁替人打理奶牛場,還是在烏魯木齊的建筑工地上當工人,每個月的工資只要領到手,他就會把大部分錢寄給在家鄉(xiāng)讀書的弟弟妹妹,以減輕父母的負擔。2006年9月,19歲的巴音達來拿出自己的積蓄,到新疆師范大學外語系進修俄語。
2007年2月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巴音達來正在新疆師大圖書館里查閱資料時,有人不小心將書架上的兩本書抽落在地。
巴音達來急忙彎腰撿起書,下意識地用衣袖抹了抹書上沾染的灰塵,這才小心翼翼地把書放到書架上。
“謝謝你!”耳畔傳來蹩腳的普通話。
巴音達來轉過頭,發(fā)現說話的是一個金發(fā)碧眼、身材高挑的外國女孩,她正含笑望著他,明澈的大眼睛仿若一汪幽谷清泉。
女孩叫妮可,與巴音達來同歲,出生在英國倫敦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妮可的父親是英國一家軟件公司的工程師,母親在一所高校任職。
2006年冬天,對華夏文明仰慕已久的妮可,來到新疆師范大學學習漢語。她的漢語基礎比較薄弱,主修的幾門功課分數也都不理想,這令她有些沮喪又深感孤獨無助。
“巴音,你能做我的漢語老師嗎?我會付費的?!币环徽労?,妮可試探性地問巴音達來。
“我可以免費教你??!”巴音達來爽快地說。
一聽這話,妮可興奮地給了巴音達來一個大大的擁抱,巴音達來的臉“騰”地紅了。
“我愛的是你,又不是你的貧窮或富貴”
2007年4月的一天,妮可逛街時不慎被一輛轎車撞倒,一下昏迷過去。她被送進醫(yī)院后,醫(yī)生診斷她系腦外傷導致昏迷。
為了全力照顧無依無靠的妮可,巴音達來請假休學兩個月。
在病房里,巴音達來每天細心地用溫水浸過的毛巾,為妮可擦手擦臉,一勺勺給她喂飯,甚至幫她清理大小便。妮可心情低落時,他就說笑話、講述草原上的種種趣事,哄她開心。
每天晚上,巴音達來就在妮可病床邊的地板上鋪一張席子湊合著睡。夜里,妮可稍微發(fā)出些響動,他立即爬起來觀察。
在巴音達來的悉心照料下,兩個月后,妮可康復出院了。此時,她對巴音達來已經有了深深的依賴和愛戀。
一天傍晚,在一片樹林中,妮可拿出帶來的牛肉、香腸和啤酒,兩人一邊喝著酒,一邊開心地說笑。
聊著聊著,妮可突然問道:“你喜歡外國女孩嗎,如果喜歡,會找英國姑娘做朋友嗎?”
近乎表白的提問,令巴音達來感到十分窘迫,一時不知如何回答才好。可是,妮可窮追不舍:“我們從陌生到認識,算不算緣分?你喜歡我嗎?”
巴音達來好不容易地擠出了一句:“我會成為你的摯友,但不適合做你的戀人?!?/p>
在巴音達來看來,這個美麗的女孩是因為對他充滿感激,才主動示愛。更何況,對方是出身于英國中產階級的女碩士,而自己只是一個從牧民家庭走出的窮打工仔。
但妮可對追求意中人的執(zhí)著,遠遠超乎巴音達來的想象。此后一年多時間里,她又幾次向巴音達來發(fā)出了求愛信號。
2009年春天的一個黃昏,在校園外的一條小河邊,妮可第5次向心上人射出了丘比特之箭。
巴音達來如實相告,自己的家境十分貧寒,并勸她慎重考慮。
“這有什么關系,我愛的是你,又不是你的貧窮或富貴!”妮可不假思索地說。
終于,這對相互傾慕已久的年輕人,緊緊擁抱在了一起。
牛馬羊作“嘉賓”見證跨國姻緣
2009年暑假,妮可堅持要去草原看望巴音達來的父母。
巴音達來說那邊生活條件太艱苦,怕她適應不了。
妮可生氣了:“怎么能這樣小瞧我呢?與相愛的人在一起,走到哪里都是天堂!”
令妮可意想不到的是,當她來到巴音達來的家鄉(xiāng)時,竟發(fā)現屋外站了100多個人,其中既有巴音達來家的親朋好友,也有當地的熱情村民,大家為她披上潔白的哈達,以蒙古族最高的禮儀歡迎這個外國姑娘。許多親友還是從四五十公里外的草原上騎馬趕來的,妮可聽說后感動極了。
在這之前,巴音達來的父母對兒子找了個洋女友還是心存疑慮的,妮可用實際行動給了兩位老人最好的答案。
到了巴音達來的家中,妮可不讓大家把她當客人照顧,而是搶著燒火做飯,即便被濃煙熏得眼淚汪汪,也毫無怨言。
當地的茅廁,就是在每家屋后支一頂小帳篷,里面黑乎乎的,蚊蠅亂飛,這對于一個從小在英國富庶家庭長大的女孩子來說,簡直太不方便了,但妮可很快就能入鄉(xiāng)隨俗了。
手提電腦在這里根本上不了網,連手機信號都很差,妮可反而說,遠離現代通信工具的打擾,內心變得更寧靜了。
一個月后,妮可就從一個打扮時尚的倫敦潮女,變成了穿著樸實、素面朝天的女牧民。
此后連續(xù)3年的暑假,妮可都到昭蘇大草原看望巴音達來的父母。漸漸地,兩位老人也深深地喜歡上了這個活潑可愛的洋女孩。
然而,好事多磨。當妮可的母親得知女兒愛上了一個中國窮小伙,當即在電話中表示反對。
妮可就在電話中反復向父母解釋,巴音達來對自己多么好,還曾為她休學兩個月,在醫(yī)院里悉心照顧她。為了讓父母明白自己的選擇并非一時沖動,2010年春天,妮可讓父母來中國旅游。
妮可父母來中國后,巴音達來全程陪同,帶他們暢游了北京故宮、八達嶺長城、敦煌莫高窟、新疆天山天池等景點。令妮可母親感動的是,巴音達來得知她患有嚴重的脊椎病后,通過北京的一位同學,為準岳母找了一位著名老中醫(yī),使用推拿和針灸治療,使她的病情大為好轉。
經過兩個月的相處,妮可父母終于喜歡上了這個能講一口流利英語、很有愛心和上進心的中國男孩。
2010年10月,巴音達來和妮可舉行了訂婚儀式。在儀式上,妮可的父母還送給巴音達來一部轎車和一臺筆記本電腦。
妮可在新疆師大讀完碩士以后,于2011年進入臺灣一所高校繼續(xù)攻讀漢語博士學位,巴音達來結業(yè)后則到另一所大學繼續(xù)深造。
2013年農歷“七夕節(jié)”,巴音達來和妮可舉行了一場草原婚禮,100只羊、100匹馬、100頭牛作為“特邀嘉賓”,見證了這場傳奇的跨國之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