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衛(wèi)霖+王潔
近年來,官方話語對外傳播的研究成為熱點話題之一。官方話語具有表達政治觀點、宣傳政治理念、形成輿論導向、建構民眾心理的重要作用。提高官方話語的對外傳播效能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一、概念界定
“所謂官方話語,是指國家領導人、官方文獻或官方發(fā)言人發(fā)表的正式觀點, 是一種包含具體目的的、受制于一定政治文化的語言的具體使用?!俜皆捳Z具有政治話語和機構話語的雙重性,是政治人物或官方機構的話語?!雹?/p>
在全球化背景下,對外傳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跨文化和跨語言。而官方話語的對外傳播是通過人際和組織傳播及大眾媒介向所有外國人傳播代表國家喉舌的國家領導人、發(fā)言人及政府機構發(fā)出的話語。
官方話語的對外傳播結構可用圖表歸納表示如下(如圖1)。
二、我國官方話語對外傳播研究的現(xiàn)狀
相比國外研究,我國官方話語對外傳播多集中于外交學、國際政治學以及新聞傳播學等領域,語言學研究學者介入很少。綜合分析期刊文獻、碩博論文以及專著,筆者發(fā)現(xiàn),研究者主要從以下幾個視角展開相關研究:
第一,結合傳播學理論的研究。傳播學理論在官方話語的對外傳播研究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結合傳播學理論對官方話語進行研究主要有以下幾條思路:1.傳播學領域的官方話語變遷研究,主要是梳理官方話語與傳播的關系,以及官方話語的功能衍變。2.官方話語的傳播模式研究和新媒體時代官方話語的對外傳播,這主要集中在2010年之后。3.官方話語對外傳播的案例分析,主要是分析熱點事件的官方報道,如“非典事件”、“汶川地震”、“3·14事件”、“甬溫高鐵事件”等等。或是,將其與外媒的報道進行比較分析,從而得出中外官方話語對外傳播的不同之處,以及如何應對可能預見的一些報道沖突。這些研究較為偏重應用性、戰(zhàn)略性、對策性,其中不少文章是國家級課題的研究成果,可見國家近年來非常重視對跨文化傳播中的國家形象研究、國際涉華輿情研究、中國媒體的國際化戰(zhàn)略研究、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研究、軟實力與國際傳播研究等等。②
第二,結合國際關系及外交學學科等的研究。官方話語對外傳播起著表達政治觀點,在國際社會創(chuàng)建有利發(fā)展環(huán)境的作用。這些都與國際關系學、外交學等有很大關系,因此,結合上述學科的官方話語對外傳播研究也是一大熱點。該方面的研究往往涉及國家形象構建、意識形態(tài)研究以及政治觀點傳播等等。
第三,語言學角度的研究。語言學角度的研究主要包含有話語分析研究和官方話語文體特征研究。話語策略研究,如模糊性策略、閃避策略以及隱喻的運用等受到學者重視,其中語用模糊是學者們研究最多的話題。對于官方話語,模糊性既是一種語言特征,又是一種交際策略。語氣隱喻是另一研究較多的話語分析話題。語氣隱喻研究有助于分析人際關系和會話意義,從而應用于政治實踐。針對政治人物話語的文體特征研究也是一大熱點,從中國領導人毛澤東、鄧小平、溫家寶、習近平等到美國總統(tǒng)布什、奧巴馬,都有一些個案研究和中外比較研究。還有翻譯學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外交語言的翻譯以及對外報道的翻譯策略等。這些都是通過研究官方話語的語言特點以更好地在國際事務中付諸實踐。
總之,以官方話語對外傳播為主題的研究論文數(shù)量呈現(xiàn)逐漸增長的趨勢,相關研究大多是跨學科交叉研究時邊緣性涉及官方話語。從研究方法來看,大部分論文多是在案例分析法的基礎上,跨學科對官方話語進行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較少。在研究主體方面,對國家領導人話語的研究較多,以政府發(fā)言人為主體的官方話語對外傳播研究和對政府機構的公關宣傳和組織標志系統(tǒng)的研究較少。研究素材多為演講資料,而諸如領導人會談和訪談、政府報告、政府聲明、以及政府網(wǎng)站內容的研究較少。官方話語對外傳播的效果研究對于官方話語對外傳播具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而針對傳播受眾和傳播效果層次的研究更少。有關官方話語的理論研究也較薄弱,只有極少的研究通過對政治語言的定義、研究歷史和方法綜述,從而研究媒介社會中政治語言的傳播特點,并歸納和總結媒介社會中政治與語言的互動關系,并對媒介政治語言學理論框架的構建提出前瞻性的思考。
三、重視提高官方話語對外傳播能力
基于當前的研究現(xiàn)狀,還有待學者們對官方話語對外傳播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尤其是在以下三個方面要從關系國家形象和軟實力建設的高度重視官方話語對外傳播能力的提高。endprint
近年來,官方話語對外傳播的研究成為熱點話題之一。官方話語具有表達政治觀點、宣傳政治理念、形成輿論導向、建構民眾心理的重要作用。提高官方話語的對外傳播效能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一、概念界定
“所謂官方話語,是指國家領導人、官方文獻或官方發(fā)言人發(fā)表的正式觀點, 是一種包含具體目的的、受制于一定政治文化的語言的具體使用?!俜皆捳Z具有政治話語和機構話語的雙重性,是政治人物或官方機構的話語。”①
在全球化背景下,對外傳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跨文化和跨語言。而官方話語的對外傳播是通過人際和組織傳播及大眾媒介向所有外國人傳播代表國家喉舌的國家領導人、發(fā)言人及政府機構發(fā)出的話語。
官方話語的對外傳播結構可用圖表歸納表示如下(如圖1)。
二、我國官方話語對外傳播研究的現(xiàn)狀
相比國外研究,我國官方話語對外傳播多集中于外交學、國際政治學以及新聞傳播學等領域,語言學研究學者介入很少。綜合分析期刊文獻、碩博論文以及專著,筆者發(fā)現(xiàn),研究者主要從以下幾個視角展開相關研究:
第一,結合傳播學理論的研究。傳播學理論在官方話語的對外傳播研究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結合傳播學理論對官方話語進行研究主要有以下幾條思路:1.傳播學領域的官方話語變遷研究,主要是梳理官方話語與傳播的關系,以及官方話語的功能衍變。2.官方話語的傳播模式研究和新媒體時代官方話語的對外傳播,這主要集中在2010年之后。3.官方話語對外傳播的案例分析,主要是分析熱點事件的官方報道,如“非典事件”、“汶川地震”、“3·14事件”、“甬溫高鐵事件”等等。或是,將其與外媒的報道進行比較分析,從而得出中外官方話語對外傳播的不同之處,以及如何應對可能預見的一些報道沖突。這些研究較為偏重應用性、戰(zhàn)略性、對策性,其中不少文章是國家級課題的研究成果,可見國家近年來非常重視對跨文化傳播中的國家形象研究、國際涉華輿情研究、中國媒體的國際化戰(zhàn)略研究、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研究、軟實力與國際傳播研究等等。②
第二,結合國際關系及外交學學科等的研究。官方話語對外傳播起著表達政治觀點,在國際社會創(chuàng)建有利發(fā)展環(huán)境的作用。這些都與國際關系學、外交學等有很大關系,因此,結合上述學科的官方話語對外傳播研究也是一大熱點。該方面的研究往往涉及國家形象構建、意識形態(tài)研究以及政治觀點傳播等等。
第三,語言學角度的研究。語言學角度的研究主要包含有話語分析研究和官方話語文體特征研究。話語策略研究,如模糊性策略、閃避策略以及隱喻的運用等受到學者重視,其中語用模糊是學者們研究最多的話題。對于官方話語,模糊性既是一種語言特征,又是一種交際策略。語氣隱喻是另一研究較多的話語分析話題。語氣隱喻研究有助于分析人際關系和會話意義,從而應用于政治實踐。針對政治人物話語的文體特征研究也是一大熱點,從中國領導人毛澤東、鄧小平、溫家寶、習近平等到美國總統(tǒng)布什、奧巴馬,都有一些個案研究和中外比較研究。還有翻譯學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外交語言的翻譯以及對外報道的翻譯策略等。這些都是通過研究官方話語的語言特點以更好地在國際事務中付諸實踐。
總之,以官方話語對外傳播為主題的研究論文數(shù)量呈現(xiàn)逐漸增長的趨勢,相關研究大多是跨學科交叉研究時邊緣性涉及官方話語。從研究方法來看,大部分論文多是在案例分析法的基礎上,跨學科對官方話語進行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較少。在研究主體方面,對國家領導人話語的研究較多,以政府發(fā)言人為主體的官方話語對外傳播研究和對政府機構的公關宣傳和組織標志系統(tǒng)的研究較少。研究素材多為演講資料,而諸如領導人會談和訪談、政府報告、政府聲明、以及政府網(wǎng)站內容的研究較少。官方話語對外傳播的效果研究對于官方話語對外傳播具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而針對傳播受眾和傳播效果層次的研究更少。有關官方話語的理論研究也較薄弱,只有極少的研究通過對政治語言的定義、研究歷史和方法綜述,從而研究媒介社會中政治語言的傳播特點,并歸納和總結媒介社會中政治與語言的互動關系,并對媒介政治語言學理論框架的構建提出前瞻性的思考。
三、重視提高官方話語對外傳播能力
基于當前的研究現(xiàn)狀,還有待學者們對官方話語對外傳播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尤其是在以下三個方面要從關系國家形象和軟實力建設的高度重視官方話語對外傳播能力的提高。endprint
近年來,官方話語對外傳播的研究成為熱點話題之一。官方話語具有表達政治觀點、宣傳政治理念、形成輿論導向、建構民眾心理的重要作用。提高官方話語的對外傳播效能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一、概念界定
“所謂官方話語,是指國家領導人、官方文獻或官方發(fā)言人發(fā)表的正式觀點, 是一種包含具體目的的、受制于一定政治文化的語言的具體使用?!俜皆捳Z具有政治話語和機構話語的雙重性,是政治人物或官方機構的話語?!雹?/p>
在全球化背景下,對外傳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跨文化和跨語言。而官方話語的對外傳播是通過人際和組織傳播及大眾媒介向所有外國人傳播代表國家喉舌的國家領導人、發(fā)言人及政府機構發(fā)出的話語。
官方話語的對外傳播結構可用圖表歸納表示如下(如圖1)。
二、我國官方話語對外傳播研究的現(xiàn)狀
相比國外研究,我國官方話語對外傳播多集中于外交學、國際政治學以及新聞傳播學等領域,語言學研究學者介入很少。綜合分析期刊文獻、碩博論文以及專著,筆者發(fā)現(xiàn),研究者主要從以下幾個視角展開相關研究:
第一,結合傳播學理論的研究。傳播學理論在官方話語的對外傳播研究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結合傳播學理論對官方話語進行研究主要有以下幾條思路:1.傳播學領域的官方話語變遷研究,主要是梳理官方話語與傳播的關系,以及官方話語的功能衍變。2.官方話語的傳播模式研究和新媒體時代官方話語的對外傳播,這主要集中在2010年之后。3.官方話語對外傳播的案例分析,主要是分析熱點事件的官方報道,如“非典事件”、“汶川地震”、“3·14事件”、“甬溫高鐵事件”等等?;蚴?,將其與外媒的報道進行比較分析,從而得出中外官方話語對外傳播的不同之處,以及如何應對可能預見的一些報道沖突。這些研究較為偏重應用性、戰(zhàn)略性、對策性,其中不少文章是國家級課題的研究成果,可見國家近年來非常重視對跨文化傳播中的國家形象研究、國際涉華輿情研究、中國媒體的國際化戰(zhàn)略研究、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研究、軟實力與國際傳播研究等等。②
第二,結合國際關系及外交學學科等的研究。官方話語對外傳播起著表達政治觀點,在國際社會創(chuàng)建有利發(fā)展環(huán)境的作用。這些都與國際關系學、外交學等有很大關系,因此,結合上述學科的官方話語對外傳播研究也是一大熱點。該方面的研究往往涉及國家形象構建、意識形態(tài)研究以及政治觀點傳播等等。
第三,語言學角度的研究。語言學角度的研究主要包含有話語分析研究和官方話語文體特征研究。話語策略研究,如模糊性策略、閃避策略以及隱喻的運用等受到學者重視,其中語用模糊是學者們研究最多的話題。對于官方話語,模糊性既是一種語言特征,又是一種交際策略。語氣隱喻是另一研究較多的話語分析話題。語氣隱喻研究有助于分析人際關系和會話意義,從而應用于政治實踐。針對政治人物話語的文體特征研究也是一大熱點,從中國領導人毛澤東、鄧小平、溫家寶、習近平等到美國總統(tǒng)布什、奧巴馬,都有一些個案研究和中外比較研究。還有翻譯學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外交語言的翻譯以及對外報道的翻譯策略等。這些都是通過研究官方話語的語言特點以更好地在國際事務中付諸實踐。
總之,以官方話語對外傳播為主題的研究論文數(shù)量呈現(xiàn)逐漸增長的趨勢,相關研究大多是跨學科交叉研究時邊緣性涉及官方話語。從研究方法來看,大部分論文多是在案例分析法的基礎上,跨學科對官方話語進行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較少。在研究主體方面,對國家領導人話語的研究較多,以政府發(fā)言人為主體的官方話語對外傳播研究和對政府機構的公關宣傳和組織標志系統(tǒng)的研究較少。研究素材多為演講資料,而諸如領導人會談和訪談、政府報告、政府聲明、以及政府網(wǎng)站內容的研究較少。官方話語對外傳播的效果研究對于官方話語對外傳播具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而針對傳播受眾和傳播效果層次的研究更少。有關官方話語的理論研究也較薄弱,只有極少的研究通過對政治語言的定義、研究歷史和方法綜述,從而研究媒介社會中政治語言的傳播特點,并歸納和總結媒介社會中政治與語言的互動關系,并對媒介政治語言學理論框架的構建提出前瞻性的思考。
三、重視提高官方話語對外傳播能力
基于當前的研究現(xiàn)狀,還有待學者們對官方話語對外傳播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尤其是在以下三個方面要從關系國家形象和軟實力建設的高度重視官方話語對外傳播能力的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