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維清
江山代有才人出。當下一大批90后新教師已走上講臺。年輕、激情、活力,是這些新教師的自我名片。他們給語文課堂帶來了熱情與生氣,同時也存在諸多相似的問題。這些問題既困擾著這些年輕人,也給學生平添了許多煩惱,故而有必要給這些新手們一些善意的提醒。
第一,忌易動怒。許多新教師在剛工作時任教低年級,一個月下來,很多教師的嗓子常常會沙啞,說不了話。問他們,都反映學生太調(diào)皮,不聽話,管不住他們。在課堂上,時常會花大量的時間來組織紀律,費盡口舌甚至大發(fā)雷霆,做出體罰或變相體罰的行為。事后,有些老教師也會向他們面授機宜,認為對學生兇一點,狠一點,效果就會好。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是很多新教師剛剛走上講臺,對低年級學生沒有一個整體的認知,沒有準確地把握低年級孩子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年齡特征。另一方面,因為教師對學情的了解不夠。學生為什么不聽?是不是教師講的內(nèi)容沒有吸引力?認識到這些,新教師們就要在課堂教學時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從容面對學生,巧妙運用教育機智,面對坐不正、不聽講的孩子,不必斥責他們,而是著力表揚那些坐得正、認真聽的學生,小孩子喜歡表揚,如此課堂紀律自然會有改觀。這比教師花大力氣,用大嗓門要有效得多。
第二,忌語速快。課堂上,學生不聽講,很多時候是因為他們聽不懂教師在講什么,對上課也就失去了興趣。在新教師們的課上,常能感受到他們說話語速快,容量大,他們將課堂語言與自己平時的說話語言一樣來對待。殊不知,此刻面對的是一群鴻蒙初開的孩子,在知識水平層面,師生是不平等的,也許在教師看來簡單的一句話,但在孩子聽來卻要經(jīng)過一番思考方能理解。如果新教師們不能正視師生之間的差距,用自我的眼光來看待學生,那么必將換來許多的苦惱與著急。這也是許多新教師常常抱怨“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知道,我講了幾遍他們還是不會”的癥結(jié)所在。因而,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做到講清每一句話,不求快,不要長,盡量縮減每一句話的長度,盡可能做到一句話一個重點,讓學生一聽就懂。
第三,忌板書草。新教師們常常是帶著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進入課堂,多媒體技術(shù)的運用駕輕就熟。然而語文課講究語言文字的習得與訓練,教師們避免不了要在黑板上板書,或是范寫生字,或是提示關(guān)鍵詞語,或是補充學習素材。不少新教師都忽視了板書的重要作用,認為板書可有可無,故而板書時也是隨心所欲,一揮而就。學生看見的是筆畫隨意,字跡潦草。長此以往,學生也會逐漸形成書寫馬虎的不良習慣。因此,新教師在板書時要做到筆筆到位,規(guī)范書寫,既可以給學生有效的課堂學習提示,又可以給學生進行規(guī)范書寫的完美示范。
第四,忌走教案。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離不開課前的精心備課。新教師們在課前都會精心設計教案,有些也會向有經(jīng)驗的教師請教修改,并將教學程序爛熟于心。但從他們課堂教學實施來看,常常出現(xiàn)一心一意走教案的現(xiàn)象。他們一味遵循教案的既定模式,不偏不倚,完全遵照教案的設計推進課堂,不敢越雷池半步。面對設計中未曾預設到的問題和學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大多生拉硬拽地將課堂牽引到自己的教學軌跡上來。這樣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另一種形式的機械化的滿堂灌行為。教案是教學的藍本,是課堂教學的一個思路,新教師要認識到教案的作用,不在于一步一步將教案走完,而是需要在教學中依照一定的過程給予孩子發(fā)展的空間和收獲的喜悅。常說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就是這個道理。
第五,忌滿堂講。在課堂教學中,除一味走教案外,還有一類現(xiàn)象也值得新教師們注意。有些教師在面對一篇文本時不知如何取舍,似乎處處都有重要的地方,全面著力,一字一詞都不放松。結(jié)果一節(jié)課下來,大多時間都是教師在唱獨角戲,這種狀況正顯現(xiàn)出教師對教材的價值把握不準。課堂時間是有限的,文本內(nèi)容也是有限的,教師應當在有限的時間里對有限的文本進行有限的挖掘,不求全面,只求一點,深挖其中,讓學生能在一節(jié)課中實實在在地收獲知識,扎扎實實地鍛煉能力。如此足矣!有少數(shù)新教師課堂教學中依據(jù)文本內(nèi)容隨意拓展,語文課堂變成談天說地,表面看學生興趣高昂,但真正基礎(chǔ)性的知識和能力沒有得到學習與鍛煉,這也是新教師要注意避免的。
一名新語文教師,要在工作中端正心態(tài),把孩子當孩子,不苛責強求同樣的標準;努力錘煉教學基本功;課堂教學注重扎實訓練,追求精致靈動,方能實現(xiàn)自己的華麗轉(zhuǎn)身,也才能在工作中彰顯生命價值,感受教育樂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