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華
教學是一種交往、互動,是師生在精神領域的對話。小學高段語文教學設計既不是傳統(tǒng)方式下的“訓誨—馴化”模式,也不是“傳授—訓練”模式,應該是學生、老師、文本等各種主體之間多重對話的交織,旨在通過對話交流,鍛煉并培養(yǎng)語文能力。對于學生來說,語文對話教學模式的構建意味著主體性的張揚、個性的凸顯、心態(tài)的開放、思維的創(chuàng)新。對老師來說,語文對話教學模式的構建意味著在課堂之中分享知識遠比傳授知識更有意義。因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激活師生的思維,使多重對話交織,彰顯語文的活力與魅力。
一、展開對話
(一)老師和文本的對話
老師要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挖掘其中的“引爆點”,將文本信息激活,使相關知識、生活與文本自身構建的意義發(fā)生碰撞,從而帶領學生深入到原本僵硬的文字當中。比如在講授《草船借箭》這課時,我有意地把“借”寫作“騙”,有學生馬上就說題目寫錯了,課文中諸葛亮分明是從曹操處“騙”來箭,為何文題中卻說是“借”呢?一時間,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不約而同地去細細回顧文本,各抒己見,課堂活躍起來了,老師通過自身與文本的溝通,創(chuàng)新地提出了問題,起了一個“引境”的作用,帶領學生去感受作品,實現(xiàn)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溝通。
(二)學生和文本的對話
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是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的主導。二者之間的對話需要經(jīng)歷三個程序:朗讀、感悟、思 索。第一是朗讀,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反復 復地去吟誦文本,才能對文章風格、語言、(下轉第48頁)(上接第46頁)情感有一個體悟;第二是感悟,語文不同于數(shù)學、物理這些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在它的文本當中蘊藏著作者的個性氣質(zhì)、微妙情感,這些都需要自己去感受把握;第三是思索,思索的過程從本質(zhì)上來說就是積極探究、深化對話的一個過程,老師通過給予學生暢所欲言的空間去討論,去表達,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二、交流對話
(一)師生對話
在講《古詩詞三首》中納蘭性德的詩詞《長相思》時,一些優(yōu)秀教師教課過程中不乏這樣的對話:
師:有人指出詩中的“風”“雪”只是為了寫心情而創(chuàng),是不是呢?
生1:不是。“風”“雪”是邊塞的一種常見的天氣。
生2:我個人以為是的,風雪交加,象征詩人沉郁的心情。
師:這種想法非常富有詩意,有道理。如果詩人在這兒承接上一句寫山水跋涉之中的秀麗風光,還可以很好地表達思鄉(xiāng)的情感嗎?
生3:不能,無法營造出一種凄冷的氛圍,也不能突出家鄉(xiāng)和邊塞對比之后的美好。
師:對!對!同學們都很聰明。(大笑)這種寫作方法叫做“借景抒情”,也可以說是“融情于景”。同學們的小腦袋瓜中有許多老師沒想到的東西,大家一起討論,確實能夠集思廣益。
從上面的一段對話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師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每個學生都可以隨意說出自己的觀點、發(fā)表個人的見解,求同存異。老師和學生通過一起分享知識經(jīng)驗,交流情感觀念,使以往自身“獨奏者”的角色轉變?yōu)椤鞍樽嗾摺?,使學生從以往被非改變不可的客體轉變?yōu)楣餐掝}的交流者。
(二)生生對話
小學語文高段教學中留一部分時間給學生之間交流對話是尊重生命主體的表現(xiàn)。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質(zhì)疑、討論、爭辯、解疑來抒發(fā)個人意見,升華語文文本學習。生生對話是最容易展開的對話,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欲望,樂于與同伴分享,老師不妨以小組為單位,在保證紀律的前提下,就某一問題,展開全班范圍內(nèi)的討論。
三、對話延伸
(一)和生活對話
生活處處是語文,語文處處是生活,小學語文文本中都是學生很容易見到且較為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但往往在不經(jīng)意間被忽視。教學前教師鼓勵學生留意生活,去觀察、去體驗,擴大視野,這樣學生就能夠源源不斷地為語文課堂“對話”創(chuàng)造新的空間。如教《慈母情深》這一課時,我請小朋友們有意識地觀察一下一天之中媽媽都為我們做了什么,并將其寫在紙條上。待講課開始時,幾乎所有的同學都寫了十條以上,他們告訴我,媽媽每天為他們做的事情不一樣,還有許多沒有寫。這樣一來慈母的形象就印刻在學生的腦子中,學生對于文本中的感情,因為有了共鳴,體會自然而然加深了,文本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共同經(jīng)歷了充實、開放的對話過程。
(二)和內(nèi)心對話
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的各種“對話”均是建立在學生、教師內(nèi)心對話的基礎上的。它既是依托文本構建生成自我知識的一種過程,也是對文本自身創(chuàng)新的一個過程,是形成語文能力必不可少的條件。因而,老師在構建對話時,尤其要注意給予充分的時間和足夠的空間,讓學生進行自我思考。
我們一直在追尋更有效的課堂教學,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對話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倘若每位老師都可以轉變觀念,多花一些精力去解讀文本,多花一點時間去和學生交流,多花點功夫去磨練語言,我們將與學生共同走入語文的世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