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志英
作為語文教師,只有正確理解語文積累,熟練駕馭語文積累,才能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培養(yǎng)語感、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積累的重要性
語文素養(yǎng)的外在體現(xiàn)是“聽說讀寫書”的能力表現(xiàn)?!扒上眿D難為無米之炊”,肚子里沒有“語文”的積累,聽說讀寫書就無從談起。全國小學語文教研主任崔巒也強調(diào)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積累”??梢姟胺e累”對學生以后在語文方面的發(fā)展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v觀古代私塾先生的教學模式:先生搖頭晃腦領(lǐng)讀幾遍“子曰詩云”后,剩下的時間大多是學生們自己誦讀,直至能背,背不出就打手掌心,這種打手掌心的教學模式居然也能打出個李白、杜甫、曹雪芹來。這可別輕估古人的“死記硬背”教學法,這樣做是為其學生在以后的學習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和良好的語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達到厚積方能薄發(fā)的效果??梢姟氨场睂τ谔岣邔W生的語文素質(zhì)舉足輕重。由讀至背,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二、積累的雙重性
“積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此重要,那么積累什么呢?一是積累基礎(chǔ)知識:字、詞、句、段、篇等語言素材。二是積累基本技能:聽說讀寫書的能力。“雙基”的積累過程不是絕緣分開的兩條道,而是相輔相承、辯證統(tǒng)一的。如積累一個優(yōu)美的詞句,教師應引導學生朗讀、背誦、書寫、運用,這樣在積累了基礎(chǔ)知識的同時也積累了“讀”、“書”、“寫”的能力。同樣,其它基本技能的積累也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如聽、說、寫能力的積累,當然也包括了隱形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積淀等。所以,正確認識積累的雙重性,對教者在課堂教學中嫻熟地“駕馭”積累很有幫助。
三、常用的積累方式
聽寫積累。我的學生一般能很快養(yǎng)成“隨時準備老師聽寫”的習慣。聽寫的時間、方式、內(nèi)容變化也較多,有時課前,有時課中,有時課后,以需聽寫的內(nèi)容掌握情況而定。聽寫的方式也較靈活,有時聽意思寫詞語,有時一口氣聽完整段讓學生靠回憶寫下來,有時蜻蜓點水般提示關(guān)鍵詞讓學生補充寫完整。內(nèi)容上有字、詞、句、段,或單純、或綜合。凡是聽寫的內(nèi)容,學生都較深刻,有助于學生積累語言材料。
背默積累。背誦,自古有之,被稱為語文教學的“千古真經(jīng)”,是學習語文最實、最有效的策略。而默寫則是有效鞏固已經(jīng)背誦了的內(nèi)容,而且對加深記憶大有好處,正如俗話說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背誦和默寫,不但是檢查積累的方式,其本身也是一種積累方式。背誦前需要讀,讀的過程便需點滴積累,直至完全內(nèi)化(死記硬背不是內(nèi)化)就能成誦。默寫的要求更高一層,當學生能夠默寫的時候就一定能夠背誦。教學中遇到的好詞好句,我一般都要求學生背下來,特別好的就默寫下來。
熟讀積累。古人云“熟讀賢文會說話”。積累需要多讀。課堂上學生的讀是積累語言的主要方式。一節(jié)沒有學生讀的語文課不叫教學,只有教沒有學,讀是語言積累的重要途徑。所謂“以讀代講”即是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積累。在教學中,對凡是精彩句段,我都讓學生多讀、熟讀,而且根據(jù)學生的語文程度提出不同的積累要求,有些只要求讀得流利有感情就算達到目的,而有些則要求熟讀成誦,那是心領(lǐng)神會的牢固記憶。如《匆匆》一文中對描寫時間是如何悄悄流逝的兩段文字,語言非常優(yōu)美,是值得好好去積累的語言材料。教學中我便采用配樂范讀、個人練讀、小組賽讀、點撥式的引讀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入情入境,讀出文中的韻味,在此基礎(chǔ)上,還可引導進行學生句式仿說。這樣,在讀中既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又在運用中不知不覺完成了積累語言的目的。
品賞積累。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與感受,積累語言。遇到精彩句段便可通過多種形式的品味、欣賞、感悟,讓學生以審美的情感把它積累下來。例如在指導學生理解文段時,我們可采用重點詞句的品析,指導學生在讀、議、思、品中理解文段內(nèi)容,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就拿《生命 生命》一文來說,如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尾段,感悟作者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結(jié)合文中三個事例的學習,引導學生扣住“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這個重點句,聯(lián)系前文再讀再悟,在讀品中不斷加深理解,在理解中不斷加深個人感悟,自然而然地便熟記了這段話,不僅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同時也達到情感品質(zhì)、審美品位積淀的目的。
責任編輯 邱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