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紅斌
一、 修葺精神家園呼喚語言訓練
民族經(jīng)驗和民族傳統(tǒng)的傳承,都離不開語言文化。民族的語言文化是民族的精神之根,民族的語文教育是培育民族精神的家園。
我聽過一節(jié)競賽課《長征》。執(zhí)教者從一開始便以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場面開課,學生看得津津有味,接著聽課文朗讀,然后教師與學生一起逐句理解,每一句都配以精彩的動畫,真令人目不暇接。一些關鍵詞,教師也作了點撥。我聽課后產(chǎn)生了許多疑惑,于是找了一些學生,向他們提了幾個問題:a、你覺得這節(jié)課開心嗎?b、你讀了這詞后體會到了什么?c、文中為什么說‘大渡橋橫鐵索寒?你理解嗎?不料他們的態(tài)度著實讓我感到吃驚。如有人說:“這沒什么,老師的VCD碟我看過?!庇幸徊糠滞瑢W就說:“電視很有趣,沒有什么體會?!庇行W生說:“老師沒有解釋為什么用‘寒;也有的說不記得了”。這不能不讓我們懷疑其教學效率。
我在上這一課時,采用的是“誦讀——涵詠——品味——領悟”的方法進行教學,效果可大不一樣。課前要求學生完成1. 收集有關長征的資料。2. 自行觀看長征影片,談談自己的感受。上課伊始,我檢查預習時,先讓學生朗讀課文,然后放課文配樂朗讀,思考:自己的朗讀與播音員的區(qū)別在哪?你的感情是否與播音員的一致?隨后指導朗讀。與此同時思考:你從讀書中悟出什么了?有哪些不理解的?一陣沉默后,學生回答了:“我覺得這首詞很大氣,他把烏蒙山比作了泥丸,把五嶺看成是細浪,這是高興,是一種樂觀”。與此同時,有學生提到:“其他同學的意見我贊成,但是我不理解‘寒、暖的用法,這里明明是講長征的事,為什么用‘寒?”我為了解決這問題,先讓學生聯(lián)系影片《巧渡金沙江》細細品讀“金沙水拍云崖暖”,同時用平臺展示了長征中的一些鏡頭,看后要求在小組內(nèi)談談自己的看法。一會兒,就有學生說道:“影片上說紅軍度過金沙江后十分高興,在這場戰(zhàn)斗中紅軍打得十分‘漂亮,我想這里的‘暖應該指的是紅軍勝利后的喜悅心情?!币灿械膶W生說‘寒與‘暖并非作為自然的云崖與鐵索的自我感受,它們本身是沒有感覺的?!怯捎凇八摹?,拍是激蕩;“鐵索寒”由于“橋橫”,所以生出兩種對立感覺……我聽了,帶頭為他鼓掌,教師主動而熱烈的情感,像涓涓細流悄悄流進學生的心里,滋潤他們的心田,使學生在語言訓練中受到人文熏陶。隨后他們繼續(xù)說道:“‘暖充滿對那種沖擊力量的贊美?!薄昂侵冈诩t軍面前頑敵的寒栗”“為英勇犧牲的戰(zhàn)士感到可惜”在議論聲中,圓滿地解決了學生的困惑。這樣通過語言的揣摩與品味,去實現(xiàn)思想的升華,達到審美的愉悅,思維的訓練。
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呼喚語言訓練
語言訓練包含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思中的語言感受,語言積累、學習、品析與鑒賞的訓練,語言教學天然存在于每一節(jié)語文課中,語言教學是一種工具的授予,是一種技能的培養(yǎng),人文的熏陶。
例如,我教學《荔枝》一文采用了“感受——領悟——積累——運用”的方式教學。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默讀思考:a、作者此時的心情如何?b你從中知道了些什么?讀后有什么感受?c、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然后有感情地朗讀,讀后交流自己的看法。這時,多數(shù)同學認為我28歲才嘗荔枝是一種無奈而又渴望的心情,他們同時也感受到母親快70歲的人了還沒有嘗過荔枝,心里不好受,兒子今天有了42.5元,便有了些“膽氣”買了一斤,目的是讓母親高興的思想。質疑時,有同學覺得作者用“孤零零、咬牙、硬邦邦、膽氣”這些詞不好理解。我沒有馬上回答,而是提醒他們回憶課前交流收集有關知識分子上山下鄉(xiāng)的那段歷史和人民當時的生活水平。一會兒,他們紛紛舉起了小手。有人答到:孤零零反映了母親生活的艱難和孤獨、寂寞,我覺得可憐,這里也反映了兒子體諒、孝敬母親的心情。膽氣更能看出‘我愛母親的心,這點錢按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不值得一提,我們許多同學去買東西,就是幾百塊上千塊錢買一雙鞋,他們眼也不眨一下,肖復興錢不多,但一顆愛心促使他買了一斤。我還真佩服他。從這里我們看出,學生領悟了其中的親情,內(nèi)化為自己的思想,達到了‘本我與‘境我的和諧統(tǒng)一,內(nèi)部語言和外部語言都得到訓練。他們能與自己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運用知識去交流、分析,表達出自己的見解,這不僅要正確理解語言,而且體會到了如何運用語言表情達意,在思考中落實了聽說讀寫的訓練。語言是反映生活的,語言與生活密不可分。我們發(fā)現(xiàn)學齡前兒童學習口語的成功經(jīng)驗之一是在生活實踐中學習語言,學以致用,學用結合。教學中,我們?yōu)楹尉筒荒苋绱耍?/p>
責任編輯 邱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