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
學生網絡道德問題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從互聯(lián)網出現后就一直存在,對于其的解決之道,國內外學者提出了許多的建議,也做了很多的嘗試,雖然沒有完善的解決方法,但一個重要的共同點就是對于學生上網必須以調控和疏導教育為主,而不是簡單粗暴的進行阻斷。在對網絡違法犯罪行為進行堅決打擊有效凈化網絡環(huán)境的同時,關鍵還是要構筑學生的心理防線,提高對不良信息的分辨能力和免疫能力。
一、學生網絡道德問題自防自控
識利弊。主要是引導學生辯證的看待網絡,分清網上的“虛”與網下的“實”,健康上網的“利”和沉迷網絡的“弊”,短期娛樂刺激的“輕”與長期個人成長的“重”,網絡虛情(學生網戀等)的“偽”與父母溫情的“真”,對網絡樹立正確的使用觀念,行動上做網絡的主人不做網絡的奴隸。
辨糟粕?;ヂ?lián)網是一個開放性的多元化信息流通平臺,不同價值觀和不同目的驅使的人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平等、自由的獲取和發(fā)布信息,文化沖突、價值沖突、道德沖突現象時有發(fā)生,尤其是一些蠱惑性信息和色情信息更是對學生有很強的欺騙性,會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產生嚴重誤導作用。因此,應該注重提高學生對網絡信息的分辨能力,自覺抵制網絡不良信息的侵蝕,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會自保。中學生濫交“網友”而受傷害的案例屢屢發(fā)生,究其原因是由于中學生正處在青春期,天真單純、涉世不深,他們渴望友誼和交流,而網上聊天能給他們傾訴的空間和對象?,F實生活中因為耳聞目睹的原因,學生對陌生人具有較強的戒備心理,但對網絡交往對象則愿意抱著僥幸的心理,很容易對對方形成一種主觀意愿的理想化印象,把個人信息毫不保留地透露給對方,有的甚至相約見面。因此中學生應當對復雜的網絡人群有清醒的認識,要善于識別真?zhèn)巍⑸茞?,學會自我保護。
能自律。虛擬社會和現實世界一樣,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幫助,需要有和現實社會一樣的倫理道德,諸如窺探他人隱私,侵犯他人利益,污辱、攻擊他人、危害網絡安全和國家安全的等等不道德甚至違法網絡行為都是應該受到唾棄的,觸犯刑律必將受到追究。因此,青少年應具有較強的網絡自律意識,不去瀏覽、傳播不良信息和不實施不道德的網絡行為。
能自評。歷史上唐太宗以三面鏡子的比喻來衡量自已施政的得失,在對待學生的網絡行為方面,也應該給學生一面可以全面檢查自己的鏡子,建立一套比較科學合理的網癮和網絡道德自評標準,讓學生可以經常對照檢查,及早發(fā)現問題,自我調控消除隱患和規(guī)范自己的網絡行為。
會自療。學生出現涉網問題其根本原因還是受網絡的影響致使自身心理出現了異化,輕度的心理問題可以通過自我調適來解決。如學生發(fā)現自己有網絡成癮傾向時,可以采用轉移法,通過參加集體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或者通過閱讀書籍等方法,激發(fā)自控能力弱化網絡的吸引,再如在網上和別人產生沖突或感覺難于抵御不良信息的誘惑時,采用回避法,暫時躲開網絡,讓自己的心情回歸平靜和理智。
二、學校疏導教育對策
1. 開展好中學信息技術課程
中學信息技術課程不單要開足,而且要開好,其它科目擠占計算機課和放羊式的把學生趕到計算機教室胡亂操作的方式是絕對不可取的。在傳授計算機和網絡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同時,也應該引導學生開展一些與網絡道德有關的自主學習活動,初步鍛煉學生系統(tǒng)利用計算機和網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判斷電子信息資源的真實性、準確性和相關性的能力,樹立正確的科學態(tài)度。
2. 推動網絡與學科教學的融合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教育工作者們也應該轉變觀念,把教與學從課堂中解放出來,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優(yōu)化學生學習環(huán)境。如教師設立自己的學科博客或學科QQ群,發(fā)布與教學相關的信息、布置作業(yè)、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評價以及提供學習資源鏈接。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通過這個平臺進行討論、交流、溝通,以此促進學習,拉近距離,讓學生獲得強烈的成就感,感受利用網絡促進個人成長的樂趣。
3. 德育工作中開展網絡道德教育
學生德育工作是學校一項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學校還應當把網絡道德教育作為德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時俱進地主動化解網絡傳媒帶來的沖擊與挑戰(zhàn)。
責任編輯 羅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