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燕
長期以來,作文評改一直是壓在語文老師肩上的一塊石頭,為了評改學生的作文,老師煞費苦心,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效果卻不見得有多好。學生對老師改得密密麻麻的作文不屑一顧,只是注意成績,瀏覽總評語,很少有學生會進行反思和修改。究其原因,是老師在批改作文時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葉圣陶先生說:“做老師的,最好是學生的顧問,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再顧而課之。我當過教師改過學生的作文不計其數(shù),得到深切體會;徒勞無功。假如著重培養(yǎng)學生自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修改作文是學生習作的延伸,從長遠的觀點考慮,指導學生掌握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是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是學生今后自立與謀生的需要。因此我們教師應該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培養(yǎng)。
一、激發(fā)學生修改作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睘榱思ぐl(fā)學生修改作文的興趣??梢灾v述一些有關修改文章的故事。比如王安石所做《泊船瓜洲》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之所以能成為千古名句是因為詞句凝練,尤其是“綠”字寫出了江南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赏醢彩_始并不是用“綠”,他曾用過“到”、“吹”、“來”……經(jīng)過一次次修改,才得出這個形象又生動的“綠”字。還有賈島對“僧敲月下門”一句也是進行過無數(shù)次的修改才得來“敲”字。讓學生對比欣賞老師的文章,一段原稿,一段修改過的文章,讓學生品析、比較,從而讓學生明白“玉不琢不成器”、“文成于改”的道理。告訴學生一切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只有反復多次修改才能改正自己文章中的錯別字、病句、標點,才能把文章變得文從句順,具體而生動。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修改興趣,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修改,勤于使用激勵性語言,哪怕學生圈出了一個好詞一個好句,訂正了一個錯別字,改通順了一個句子,增加了一個細節(jié)描寫,都要加以肯定,給予表揚、鼓勵??梢宰寣W生把修改后的作文讀給大家聽,或貼在“學習園地”讓大家觀賞;還可以設立“園丁獎”。對像園丁認真修剪枝葉一樣,修改自己習作的同學給予鼓勵,讓學生產(chǎn)生自豪感和自信心,進而對修改作文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讓自己的作文錦上添花。
二、示范引導評改
俗話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在引導學生學習修改作文的初始階段,教師要示范修改,帶學生走一程,讓學生有個模仿學習的過程。我每次接任一個新班級的第一次作文寫完,我要先瀏覽全班學生的作文,及時做好記錄,再歸納出幾個與這次訓練要求和作文基本要求相關聯(lián)的共同性問題,然后選擇一篇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語句不通順或內容空洞不具體的)抄寫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自由讀黑板上的病例,讀后說說自己對這篇作文的看法,盡可能找出一些優(yōu)點,培養(yǎng)學生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問題。再針對文章的缺點,引導學生逐句閱讀,教師用彩色粉筆根據(jù)學生的意見,適當點撥,示范修改。示范修改時盡可能改得精細些。凡是需要添、改、調、刪、換的地方都要引導學生認真修改,并準確用上規(guī)范的批改符號,而且要說明這樣修改的理由。最后讓學生把修改后的文章讀幾遍,并說說修改后的文章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三、明確要求,小組修改
新課程改革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來學習語文。作文的修改也一樣,除以自主習作、自主評改,還必須進行小組合作評議。小組評改,要把學生分好小組。班級里各種層次、性格的學生都有,教師事先可根據(jù)合作學習異質分組的原則,分好四人小組,這樣組內的學生之間在能力、個性等方面是不同的,而且互補的,便于學生間的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充分發(fā)揮小組的作用,組間同質有利競爭。
為了避免修改的盲目性,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分好了小組,在修改前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明確習作訓練要求,除了每篇文章都要做到正確使用標點符號,不寫錯別字,語言通順流暢、有頭有尾之外,每次作文都有訓練的重點,有具體的要求。例如:第十一冊《積累、運用二》的習作要求是:選擇一個人寫一篇作文,重點是訓練學生通過具體事例抓住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tài),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第十二冊第二單元“假如我會克隆……”,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和想象力,要求學生能借助收集的資料,大膽展開想象,把克隆什么,為什么要克隆寫通順、具體。
在學生明白了此次作文訓練重點以后,便開始修改。首先把習作輕聲讀一遍,要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發(fā)現(xiàn)漏字、錯字,上下文承接不當,用詞不當,標點不正確的地方用鉛筆做上記號。讀完后小組討論,依次對做了記號的地方進行評議,達成小組共識后進行眉批,并用正確的修改符號進行修改,寫上評語。然后再由一人把修改后的文章讀一讀,看看還有沒有“漏網(wǎng)之魚",再進行補充修改。最后放眼全篇,關注篇章結構,立意構思,把優(yōu)缺點記錄在本子上。通過小組評改,同學們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積累語言,習作水平也隨之提高了。
四、多評講,多欣賞
“樂于表達,勤于動筆”這是對小學生習作態(tài)度的評價,也是作文教學的原則。學生只有勤于動筆,才會成為生活的有心人,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樂于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真實地記敘下來。我每個星期都要讓學生動筆寫上一、兩次作文,可以是課文的續(xù)寫、可以是讀了文章的體會、可以是某項活動、可以是某節(jié)有趣的課。有時寫上一個片段,有時寫個全篇。這么一來,單元習作,檢測習作,加上上述的小練筆,每個星期學生有二到三篇習作,如果都精批細改,老師就難以兼顧。因此,對于學生的小練筆,我注重評講。先大體瀏覽一遍,然后提些針對性問題,寫上幾句激勵性的評語再用一節(jié)早課對此次練筆進行總結,表揚同學們的進步,指出不足之處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最后選一、二篇優(yōu)秀習作請作者朗讀給大家聽,然后集體評議,哪些地方值得你學習,哪些句子、哪些段落你很欣賞。經(jīng)過一次次的練筆,一次次的評價和欣賞,學生的作文進步很快,興趣也很濃,許多同學也從中學到了評改作文的方法。
評講是學生作文能力持續(xù)發(fā)展的一個新起點。“潤物細無聲”只有多講讀,學生才會盡可能多地接受反饋,對自己的作文及時“揚長避短”;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師生才會共同創(chuàng)建平等、民主、合作的氛圍,學生才會在這種自由、自在、自覺的空氣中激活思維,煥發(fā)創(chuàng)造能力,從而獲得作文和人格的雙重發(fā)展。
責任編輯 邱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