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禮賢
隨著課程改革的縱深發(fā)展,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機制進行改革,全面提高課堂效率,構建高效課堂,已經(jīng)成為當前高中物理課程教學的迫切要求。本人聯(lián)系普通高中的現(xiàn)況結合學生實際,探討高中物理教學的優(yōu)化途徑。
一、設計備課梯度,實現(xiàn)學習個性化
備課的關鍵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加順利、輕松地理解、把握物理知識,學案要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學生個體,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差異,根據(jù)對象確定分層施教,架好橋梁,使基礎較差的學生“聽得懂,消化得了”,使學有余力的學生“學有成,提高有道”。
如在高三一輪復習到力與物體平衡的內容時,我備課時按照新課標要求,根據(jù)班級學生實際的能力特點設計了三道有梯度的例題,后在課堂以幻燈片示出:例一題型為單項選擇題,考察物體在斜面上受重力、拉力和摩擦力的靜態(tài)平衡;例二題型為雙項選擇題,考察小球在斜面受擋板的作用,改變擋板的角度,由豎直方向變到垂直斜面方向小球的為動態(tài)平衡;例三題型為計算題,考察帶電小球在重力場和電場的復合場的平衡問題。解題則由學生根據(jù)自己能力選一題花6分鐘的時間去完成,教師巡查,然后由學生自由評講。成績較差的學生可以嘗試做中等題,成績好的學生可以把例三再改編,如在原有的條件上加多一個磁場。假如學生在講評過程中不完善則由其他學生補充,當然最后由教師作總結。在這三題中全班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從學生的反饋情況看,全班學生都能完成例一,班里70%的學生能夠完成例二,班里的40%學生能夠完成例三。通過引導學生自學、思考、討論,學生均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思路、方法,備課中考慮分層施教對象的實際情況,充分發(fā)揮競爭的激勵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把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到極限。
二、轉化演示方式,提升學習興趣
不少教師有一種簡單的認知,認為演示實驗就是“老師演,學生看”。但學習了新課標后,我認為有些演示實驗應轉型到“教師導,學生演”效果會更好,學生興趣會更高。在演示實驗的操作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景,作一些簡明、嫻熟的示范點撥,然后加強引導,讓學生在對物理概念的形成階段主動思索實驗方案,控制實驗條件,排除干擾因素,在實驗中測量數(shù)據(jù),獲取信息,交流信息,處理信息,在信息中尋找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例如在《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等效與替代》的演示實驗中,我不再自己演示,而是請上兩組學生6位學生,引導全班,讓他們自己設計方案去完成實驗,在實驗前由學生發(fā)表見解,理解實驗原理,確定實施方案,選擇實驗器材,把握問題要點。特別提出,方案中是如何解決一個力的作用效果和兩個力共同作用效果相同的問題。學生分組演示,在演示中逐步解決問題:第一組學生直接把橡皮筋掛在黑板的鐵釘上,一位學生用彈簧秤拉橡皮筋到一定位置,另一位學生用粉筆直接畫出位置并讀數(shù),第三位學生畫表格作記錄;第二組兩位學生各自用彈簧秤互成一定角度拉橡皮筋到剛才同一位置,并由第三位學生用粉筆分別把兩位學生拉力方向標出并讀數(shù)和記錄,另一組則在講臺上操作完成實驗,其他學生觀察演示。經(jīng)過學生討論、交流、畫圖并觀察多媒體輔助教學總結:互成角度兩個力的等效力,以表示兩個力的線段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則所夾的對角線表示等效力的大小和方向,得出結論,互成角度兩個力的等效力滿足平行四邊形定則。
鑒于此,在中學物理教學中轉化演示實驗教學的方式,把物理演示實驗的操作、改進、設計列為實驗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我們要真正重視實驗教學,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促進學生物理實驗和科學探究能力的提高。
三、改變講解思路,鞏固學習效果
物理習題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它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解題技巧、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現(xiàn)在普通高中的情況而言,不少教師存在講習題純粹就是講答案的習慣,很多學生一看就懂,一聽就會,但一做就錯。我認為典型例題要進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的綜合分析、啟發(fā)講解。
對于一個很有價值的典型例題,教師要把它分析通透:從審題到最后求出答案,把每一個細節(jié)的狀態(tài)、過程和所遵從的規(guī)律細致地呈現(xiàn)給學生。有時候一道例題還應該把條件變一變,把例題拓展,在習題的設計上體現(xiàn),在習題的講評中解決,并從中滲透新的理念、方法,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覺、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進而提高習題教學的有效性。
責任編輯 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