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紅
(大連人民文化俱樂部,遼寧 大連 116000)
對打擊樂中的重點進行分析
陳曉紅
(大連人民文化俱樂部,遼寧 大連 116000)
客觀分析打擊樂的功能要素,對進一步發(fā)展完善這一獨特的音樂表演形態(tài)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本文對打擊樂表演形態(tài)中五個主要功能要素分別加以闡釋。
打擊樂;功能要素;表演形態(tài)
不同民族的音樂節(jié)奏形態(tài)具有不同的特征,這是人類對節(jié)奏審美追求多樣化的體現。而正是這些豐富多樣的音樂節(jié)奏,在不斷地刺激人的聽覺,引發(fā)聆聽者的審美快感。從發(fā)端于世界各民族的打擊樂到西洋古典打擊樂,再到現代時尚通俗的打擊樂,無不以節(jié)奏為主要的藝術表現功能。進入20世紀以來,人們對音樂節(jié)奏的審美需求日趨增強,更具多樣化和創(chuàng)新性的現代打擊樂便應運而生,其音樂節(jié)奏展示更為新穎奇特,也使其感性魅力更為多元。通過節(jié)奏的千變萬化來體驗音樂之美,是打擊樂最主要的美學意義所在。
音色是由物體振動狀態(tài)決定的聲音聽覺,是音樂諸元素中最具辨識度的功能要素。在眾多門類的樂器中,打擊樂器的個性化音色特征最為突出和鮮明。據不完全統(tǒng)計,世界現有打擊樂器近兩萬種之多,每一種打擊樂器音色都不盡相同,千變萬化的聲音構成了一個奇妙無窮的音色世界。
樂器的音色有“自然音色”和“人工音色”之分?!白匀灰羯奔礃菲鞅旧砉逃幸羯?;“人工音色”則須靠演奏者的人為控制。而音色控制能力是每一個打擊樂演奏者都必須要面對并需解決好的問題。實踐告訴我們,要想獲得良好的音色,必須掌握正確的演奏方法、演奏技巧,同時要熟知樂器性能并具備良好的音樂感覺。我們以西洋打擊樂中最具音色美感的馬林巴為例淺析音色控制的重要性。作為打擊樂家族中主要的旋律性打擊樂器,馬林巴的音色控制最為講究,也很值得去細心研究和琢磨。為尋求馬林巴符合音樂表現的理想音色,演奏者除了掌握正確合理的擊打方法外,還需對琴槌的控制有更高的要求。通常馬林巴最低的八度音區(qū)演奏應盡可能使用較重、較軟的琴槌,并需在擊打時適當加大力度,用以獲得有回音質感且較為柔和的聲音。而在最高的八度音區(qū)演奏時,則應選擇使用較硬、較小的琴槌,這樣才能保證該音區(qū)的音色更加清脆和明亮。對于不同種類的打擊樂,我們要充分了解樂器及擊打用具特質,善用不同的擊打方法獲得不同的音色,同時注重自身音樂修養(yǎng),力求準確把握作曲家所創(chuàng)作的音樂作品風格,演繹出應有的韻味和音色。
西方交響音樂發(fā)展至19世紀末時,因常規(guī)管弦樂隊的建制已基本定型,各類樂器的音響已無更多挖掘潛力。進入20世紀以來,作曲家們便開始積極探索并努力尋求新的“音響世界”,結果作曲家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向打擊樂領域“求索”,他們開始嘗試用打擊樂特殊的音色效果來裝飾其作品,如拉威爾《波萊羅》舞曲中小軍鼓和響板的成功運用即是較為典型的一例。而今打擊樂器不僅已成為與弦樂、木管樂、銅管樂組地位相當的樂器組,而且還常常在一些現代音樂作品中扮演重要角色,甚至起主導作用。在不斷擴展的打擊樂器中,還有一些被統(tǒng)稱為非常規(guī)打擊樂器,這類“樂器”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從日常生活用品或勞動工具中發(fā)掘出來的新品種,小至酒瓶、瓷杯、銅盤、鑰匙,大到廢汽油桶、有共鳴的家具、汽車等,這些所謂的“非常規(guī)打擊樂器”取材簡便、演奏靈活,且不受時空制約,由于它們能發(fā)出奇特的聲音,加之演奏者新穎特殊的演奏手段,不僅讓作曲家、演奏家們獲得了符合創(chuàng)新意圖和表現需求的多種音響效果,而且更讓欣賞者感受到打擊樂變幻莫測的無限魅力。
打擊樂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力度的合理運用,是其演奏功力的具體體現。由于力度是一種動態(tài)性的功能要素,所以用力的“大與小、強與弱、實與虛、松與緊、巧與拙”均直接影響著音響效果及質量的優(yōu)與劣,也關乎著演奏者藝術表現力的高與低。
打擊樂演奏者的表演能力既體現于其內在演奏功力,同時也需用自然合理的外在表演加以配合運用。只有將這兩點有機結合,打擊樂演奏的審美體驗才會完美無缺。由于打擊樂的種類繁多,因此其表演形式也必然會多種多樣。
表演作為打擊樂的外化功能要素,其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美觀得體、落落大方,它既關系演奏者自身外在形象,同時也關系著欣賞者對其視覺形象觀感;二是肢體語言符合音樂表現需求,自然適度,形隨其樂;三是演奏者的“精、氣、神”,即演奏者與音樂意境相吻合的一種精神面貌和藝術氣質。如在西洋古典打擊樂中,小軍鼓的執(zhí)棒方法非常規(guī)范講究,而在現代打擊樂中則不然,演奏者可根據音樂表現的需要而選擇各式各樣的執(zhí)棒方法,其隨意性很強。爵士鼓演奏者甚至可以在演奏中即興表演拋鼓槌和手指上的一些花活技巧,表演性極強。在一些大型的露天演出中,演奏者也可根據整體表演需求,輔以人聲或諸如隊列式的表演動作,做到“聲型合一”。在中國的民族打擊樂中,歷來就有注重“神韻”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而“神韻”的體現,一是精湛的技能技巧,另則是演奏者借以“傳神達意”的形體表演。
在我國音樂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今天,打擊樂已在音樂表演體系中凸顯獨具魅力的主體功能。我們深信,21世紀的打擊樂將愈加生機勃勃、絢麗多彩。
[1]王安潮.打動天下觀上海音樂學院打擊樂團音樂會[J].音樂愛好者.2010(09).
J625
A
1005-5312(2014)08-01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