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阿娉
初見伍偉亮,就被他那薄小的嘴唇,瞇縫的眼睛,短粗的眉毛吸引了,和旁邊一尊擺著“V”字造型的兵馬俑遙相呼應,營造出微妙的喜劇效果,讓人忍俊不禁。在攝影師給他拍照擺造型的時候,為了一個漂亮的POSE,他努力地睜大雙眼,微挑的眉毛下,眼睛里零星的光芒,透過眼鏡片折射出來,他笑稱,這是思想的聚光。
這樣一個正式拍照的機會對他來說,比較少。“這感覺像是在重溫拍婚紗的舊時光,”他笑談,并調侃攝影師,“您以前是婚紗攝影師出生吧!”有個動作需要倚靠在書架上,人到中年,胸部以下的領土難免會自由崛起,他冷不丁的來了句:“需要收腹嗎?”
坐在MR.JOKER COFFEE里的小紅色圓木桌前,桌子的圓形線條自然舒緩的將伍偉亮和我們的距離拉近。在卡布奇諾和拿鐵香氣的縈繞中,伍偉亮將他的故事娓娓道來。
實體書店的追崇者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改革開放伊始,民營企業(yè)開始異軍突起,珠三角的實體書店比較稀少,熱愛閱讀的人們,不得不去廣州買書,這樣費周折的事情,讓人無可奈何。文華書城的創(chuàng)始人希望能方便讀者在本地買書,心里默默籌劃起辦一間民營書店的想法。
“文華書店的店名來源比較有意思,”伍偉亮比劃著手勢,用食指在桌子上畫出一個圓,指著中間的一個點,“我們的創(chuàng)始人在創(chuàng)辦文華書城前,曾經了解到故宮里面有個‘文華殿,相傳是以前太子專門讀書的地方,環(huán)境特別好。他希望能給讀者提供一個好的閱讀環(huán)境,故給書店起名‘文華書城?!?/p>
1993年,文華書城的首間門店開珠海拱北,在交通網(wǎng)絡尚不發(fā)達的年代,一間好的書店,是熱愛閱讀的人最向往的地方,人們找到了心靈棲息的港灣,沒過多久,就出現(xiàn)門庭若市的繁盛景象,開設分店,已是大勢所趨。
到目前為止,文華書城已經遍布中國九個城市。武漢漢街旗艦店在2011年9月籌備開業(yè),楚河漢街抓住“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這樣一個契機,計劃所有店鋪在9月30開業(yè),文華書城也根據(jù)這契機,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開業(yè)以分層開業(yè)的形式進行,先開第一二層,再開第三層,然后再開第四層。
與傳統(tǒng)書店不同的是,他們將漢街的文華書城定位為“生活書店”。在書店里,不僅可以安靜的閱讀,還可以喝一杯溫熱的咖啡;亦或是學習一下陶藝,隨時挑一件自己喜歡的精美家紡,也是近在手邊的事。
“生活書店”的理念,在分層上表現(xiàn)的尤為明顯。第一層的定位為時尚,所擺放的都是當下比較流行的暢銷書,引進一些時興的工藝品,“去年小黃鴨流行之際,文華書城引進的小黃鴨,在整個武漢地區(qū)來說,是整個武漢地區(qū)唯一一家引進正品的地方?!蔽閭チ劣行┡d奮。第二層定位為女性,擺放的書籍包括美容養(yǎng)生等與女性有關的書籍,引進的一些商家都是賣女性感興趣的物品,包括有特色的家紡等。第三層定位為商務,里面旅游、經濟、法律的書籍較多,切合男性讀者的閱讀需求,還有賣酒賣茶的地方,茶道,香道,花道的別致古樸小店,整齊的坐落電梯的一側。
第四層則是我們聊天的地方,定位為綜合和兒童。里面有漂亮的陶藝坊,用藍白相間的碎瓷塊拼湊的“氧瓷”二字格外醒目,角落邊的一塊空地被設計成了兒童樂園,家長帶兒童來閱讀的同時,也可到簡單的游樂園里活動一下小小的身軀。
在電子閱讀風靡的年代,實體書店的生存,在大眾看來,已經岌岌可危。但伍偉亮卻不這么認為,“中國的市場份額這么大,網(wǎng)絡只占了一小部分,實體書店其實還是有很大的市場的,問題是看你怎么來定位,怎么來改革,更加適應讀者的口味。文華書店以一種親民的姿態(tài)來迎接每一位來閱讀的人,讀者可以在閱讀的同時,擁有其他更多的服務,書店的多元化趨勢,讓書城不再僅僅是書庫,而是一個讀者俱樂部,在這里,你可以以玩的心態(tài)來閱讀,精神會更放松?!?/p>
理性做事的感性人
伍偉亮對于自己的工作十分負責,清明小長假,他沒有出去游玩,而是行走在基層,在各個分店里視察。在他看來,作為一個領導,一來是可以給員工起到一個表率作用,能給員工打打氣。同時,在基層里走走,能和讀者近距離接觸,傾聽讀者的需求,更好地優(yōu)化服務。他喜歡在書城的各個書架間穿梭,每個讀者認真閱讀的神態(tài),是他見過是最美的畫面。
3月份,他剛去臺灣誠品書店做調研,剛進門,就可以嗅到書店內附設雅座所飄逸的濃濃咖啡香,伴隨著書香,兩種香氣在空氣中奇妙結合,散發(fā)出迷人的氣息?!斑@種感覺真的非常美好,”對于熱愛讀書的伍偉亮,不禁由衷的感嘆。臺灣誠品的發(fā)展策略打破了傳統(tǒng)書店的經營模式,先由品牌奠定成功基礎,再帶動商場、書店與零售的“復合式經營”,使書店不只賣書,而是包羅書店、畫廊、花店、商場、餐飲的復合組織。這讓臺灣誠品愈顯繁盛態(tài)勢。這次調研,讓伍偉亮受益匪淺?!拔娜A書城作為一個民營企業(yè),其發(fā)展?jié)摿€有很大,”伍偉亮很果斷地說道。
4月8日,北京三聯(lián)書店開始試行24小時營業(yè)模式,嗅覺靈敏的伍偉亮開始理性的分析三聯(lián)書店這樣一個舉措,“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化城市,能有這樣一間深夜書店,去供人憩息,在安靜的深夜里,一邊閱讀,一邊冥想,對于愛讀書的人來說,當然是一個福音。但我們不得不考慮現(xiàn)實問題,首先是安全問題,夜晚是一個犯罪率較高的時段,深夜歸家的讀者,安全存在隱患。其次就是交通配套的問題,一般的公交或者地鐵,可能過了十點就比較少了,讀者如何回家也是一個問題,”伍偉亮的擔憂在眉間簇成一團,似乎讀者就是他的家人。
工作中的他,總是很理性地思考每一個細節(jié)問題,這得益于他對于哲學書籍的偏愛。和常人一樣,他也覺得哲學類書籍晦澀難懂,每次讀到一個段落或者句子,不能理解,他便將書扔在一旁,等到哪天突然有了靈感,或者頓悟,他再拿起來翻閱一下,“讀書就是為了來指導生活的,”他很直接的表示,“哲學書能夠教會我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同時,你在生活的歷練中,獲得的感悟,也能在哲學書的觀點里得到印證,哲學和生活是能夠融為一體的?!?/p>
當被問到是否是一個很理性的人時,他卻開始俏皮起來:“當然不是啦,我平時看到一些很煽情的電視劇時,都會忍不住流眼淚呢!”endprint
“平等自由的讀書”
經常深入到基層,他交到了一些愛讀書的朋友,這些朋友有的是大學教授,有的是醫(yī)生,各行各業(yè)都有,但聚到一起討論,就都是讀者身份。有一次在福州,和朋友一起開詩會,其中一位在政府工作的朋友很贊同伍偉亮“平等自由讀書”的理念。在伍偉亮看來,每一個走進書店的人,就只有讀者這一個身份,讀者就是上帝。
在四樓的綜合和兒童一層,咖啡吧吧臺上有拿著電腦敲字的年輕人,一些讀者三三兩兩坐在寬敞的樓梯上閱讀,有情侶式的組合,也有閨蜜式的組合,還有一位穿著就綠色軍球鞋的成年男子,經過生活的洗禮,皮膚有些黝黑,也捧著一本書,坐在另一邊的寬臺階上虔誠的閱讀。伍偉亮指著樓梯:“我們的設計師是從香港請的,當時把樓梯設計的這么寬,就是希望能有更多的空間,讓更多的讀者來閱讀?!睘榱俗屪x者閱讀更加舒適,他們還將大理石樓梯上鋪上了厚厚的地毯。
伍偉亮經常告訴員工要給讀者一個放松自由平等的讀書環(huán)境,你就是躺著讀書,只要不影響其他人閱讀,工作人員都會小心的繞道,輕手輕腳地走開,這樣對下屬“平等自由理念”的灌輸,是對讀者最大的尊敬。
伍偉亮從來不約束讀者的閱讀,他覺得每個來看書的人都是有目的性的,有些專家學者在其專業(yè)的領域比他要精通得多,他只需要將近15萬多本的書籍分門別類就行,他請得員工很多都小他十幾歲,“有熱情有耐心是年輕人的共性?!惫ぷ魅藛T只用做好自己本職的服務工作就行,喜歡閱讀什么,就靠讀者自由發(fā)揮了。”伍偉亮的詼諧幽默,讓他在員工的心中就像大哥哥那樣。
伍偉亮說笑:“網(wǎng)上有個段子不是這樣說的嗎?要找對象最好的地方是圖書館,喜歡什么類型的人,只需要站在那類人喜歡閱讀的書籍展架前,等著‘邂逅就可以了?!痹洠娜A書城也舉辦過書店婚禮,自由的閱讀環(huán)境,讓讀者在閱讀的時候,也能收獲另一份驚喜。
忙里偷得半日閑
伍偉亮的存在,著實為交通行業(yè)的興旺發(fā)達貢獻了極大的力量。各個分店都會看到他忙碌的背影,工作對他來說就是放假,行走的各個展架間,隨手就可以翻閱一下書籍,擴寬了自己的視野,書中自有黃金屋,閱讀,可以讓他思想走得更遠。
伍偉亮的孩子,在他思想的熏陶下,非常熱愛讀書,有時候因工作的關系,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小孩,孩子會來到書城,自己自由地挑選喜歡的讀物,找個角落安靜的坐下,一坐就是大半天,伍偉亮很自豪地感嘆:“一代人讀書,三代人受益,一般讀書的人都很孝順,‘百善孝為先,是讀書人都知道的理兒,自己愛讀書,對于小孩就是以身作則,小孩在家長讀書的環(huán)境中,耳濡目染,也會因愛讀書,而變得聰慧。”
談到外出旅行,伍偉亮顯得有些詞窮,因為工作已經融入了他的生活。他唯一印象深刻的是2008年6月,和朋友組織的一次自駕游活動,提前幾個月就開始準備,計劃好廣東、溫州、四川、成都、湖北、湖南、廣東這樣一條線路。很巧合的是,那時正好發(fā)生了汶川大地震,6月的自駕游,他們帶了許多的食物和生活用品給災區(qū)人民,這次自駕游,附加了更多人文的意義。
采訪結束,我們握手惜別,“這里的工作人員去哪啦?”伴著拐杖敲擊地板的咚咚聲,雄渾滄桑的聲音打破了和諧的氛圍。轉過頭去,原來是一位帶著青色棒球帽,白發(fā)蒼蒼的老者,帶著同樣頭發(fā)花白的老伴,正焦急地發(fā)牢騷,伍偉亮趕忙跑過去,彎著腰,用右手攙扶起老者,得知老者是想找存放世界油畫地方后,他連忙謙卑地將左手指向一邊,扶著老者消失在重疊的書架間……
“哲學書能夠教會我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同時,你在生活的歷練中,獲得的感悟,也能在哲學書的觀點里得到印證,哲學和生活是能夠融為一體的?!?/p>
“一代人讀書,三代人受益,一般讀書的人都很孝順,“百善孝為先”,是讀書人都知道的理兒,自己愛讀書,對于小孩就是以身作則,小孩在家長讀書的環(huán)境中,耳濡目染,也會因愛讀書,而變得聰慧?!眅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