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丹荷
一、案例背景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庇耸且粋€長期、系統(tǒng)、復雜的過程,它更需要我們懷有一顆愛心,耐心地等待和守望。
一年前,我剛接手二(2)班時,第一個認識的孩子就是小Y。那是開學的第一天,遲到的他,由父母送進教室,卻找不到原先的座位。我告之家長可以讓孩子暫時坐在最后一排的空位上。不料,家長一邊說著“那怎么可以,看不到的”,一邊自己搬桌椅……當時,我就意識到這個孩子,將會成為我接下來最大的一塊“心病”。事實證明,他果然不是一盞“省油的燈”。在課上,他經常搞小動作,甚至連規(guī)規(guī)矩矩坐著,安安靜靜聽課都做不到。上課基本不聽講,但是一旦聽到他感興趣的話題,馬上開始“發(fā)散性思維”,一個人滔滔不絕地講一大堆題外話,絲毫不理會課堂紀律。
二、案例描述
開學第二周,我為全班學生重新安排座位。于是,小Y有了一個成績優(yōu)異、自控能力較強的女同桌。前排后排,又特地安排了性情溫和的孩子。希望能夠減少矛盾的發(fā)生。事實證明,我的做法是對的。
兩天后,我走進教室,就看到小Y抱著水壺坐在位置上,一邊哭一邊喊:“你們?yōu)槭裁窗盐业钠孔尤恿??那是我的!……”我讓他先不要哭,告訴我為什么哭。他絲毫不理我,繼續(xù)哭。這時,我猛然發(fā)現(xiàn)旁邊的幾張桌子上都有水,還有小朋友在擦書,問了孩子們才知道:小Y違反紀律帶著礦泉水到學校了。他找到了拉在學校里的水壺,把水倒回水壺,班里的小朋友強行將他的塑料瓶給搶走,扔進了垃圾桶了。頓時,他火了,發(fā)瘋似地將水潑了出去,周圍的孩子全遭殃了。聽到這兒,我很生氣,示意值日班長做課前背書,準備淡化此事。結果,他就更拼命地哭,一個人的哭聲竟然蓋住了全班的聲音。瞬間,我準備爆發(fā)了。當我走向他時,竟忽然想明白了他哭的原因,他可能認為全班孩子合伙欺負他了。我走過去,輕輕地摸著他的頭,表揚幾個被“殃及”的孩子大度、寬容,表揚其他小朋友不僅懂得管好自己,還會幫助小Y改正缺點,批評他們的做法欠妥當,應該跟小Y好好說,小Y肯定會乖乖讓班干部收走瓶子,肯定不會鬧。因為小Y也知道塑料瓶不能用,才要把水倒到水壺。……說著說著,小Y竟然安靜了。我趕緊說:“你看小Y多棒!老師讓他不要哭就不哭了!他昨天不留意把水壺拉在學校了。他今天肯定是找不到水壺,才用的飲料瓶。對不對?”小Y終于點頭了。
經過這一次的“偏心”,小Y開始聽我的話了。有時下課后,會拉著我的手,跟我說悄悄話了,盡管他還是管不好自己。
我覺得要改變小Y,就應該充分了解他,了解他的家庭,走進他的內心世界。我聯(lián)系了家長了解“水壺”事件起因,了解他在家的情況。我聯(lián)系了他原來的班主任,了解他的情況。又找了搭班的數(shù)學老師……
很快,小Y又有新情況了。因為他的胡鬧,體育老師發(fā)火了,說不準他再上體育課了。第二天的體育課,他真不敢去上課了。當全班小朋友都排好隊的時候,他就在旁邊的護欄邊上轉,偷偷地看。見老師不理他,就跑回教學樓里。我一緊張,準備去找。他竟然跑到辦公室找我了。他怯生生地說:“老師,體育老師不讓我上課?!薄盀槭裁囱??”我裝作不知,“難道是你上課的時候,不聽話?”他點點頭,轉身竟然想跑。我一把抓?。骸澳阆氩幌肴ド希俊彼豢月?,但從他的表情上,我早就明白了?!拔宜湍闳ド险n!你要乖,老師讓你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亂跑,知道嗎?”離開操場時,我悄悄地對他說:“乖?。 彼苌髦氐攸c了點頭。我回到辦公室,看著他在隊伍里高興地玩耍。下課后,我告訴他,在我心里,他是個守信的孩子,因為他答應老師的事做到了。
我每天尋著他的每一點進步表揚他。在我的表揚中,他能在我面前保持幾分鐘良好的坐姿了。雖然只是幾分鐘,我知道這對于他來說,已經是不小的進步了。
盡管他還是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但是他確實一天天地進步了。進辦公室的次數(shù)少了,被同學告狀少了,字也端正了,成績也穩(wěn)定了。
我知道:因為我的等待、耐心、寬容、理解、期待,他開始做一個“好孩子”了?,F(xiàn)在,我仍然在等待,因為等待代表著希望!這就是我,作為一個班主任的慢教育,這就是我的教育藝術。
三、案例反思
“教育應該是慢的藝術”這一觀點來源于張文質的《慢教育》。教育,作為一種慢的藝術,恰如教孩子學步。對待學生的成長,來不得半點兒急躁,不需要越俎代庖。放手是必要的,嘗試是必要的,等待是必要的。孩子還沒有邁開第一個腳步,你就去牽引他,甚至一會兒捉住他的右腿,一會兒抓住他的左腿,幫他邁步,那孩子也許永遠也學不會獨立邁步。他們需要的是我們的鼓勵,我們的等待。
葉圣陶說過:“教育是農業(yè),不是工業(yè),農業(yè)有季節(jié),要遵守生物的成長規(guī)律,需要我們每個老師有耐心,有細心,要等待孩子們的成長,在等待的過程中,需要我們懂得教育是慢的藝術。而工業(yè)是標準化,批量化生產的。”面對緩緩生長的莊稼,有經驗的農夫總是不緊不慢、不急不躁,悠然自得。這是予以生命的一種尊重,對成長的一份理解。這是經驗,更是智慧!
一位生物學家在散步時,看到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蹲在一個地方,長時間一動不動,他感到很奇怪:小家伙在干什么呢?于是他來到小男孩身邊,蹲下去仔細觀看才發(fā)現(xiàn),原來小家伙在觀賞螞蟻搬家!他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有時只有“蹲下去”并予以足夠的耐心才能洞悉孩子的內心世界。
很多時候,孩子想的和我們不一樣。他們走得要比我們慢,有的甚至比同齡人慢,比伙伴慢,我們就應該用心地“牽著蝸牛散步”。這就是一份平和的慢教育。
讓我們真正靜下心來,陪著孩子慢慢地走,一路慢慢地欣賞成才的快樂。
讓我們真正靜下心來,耐心等待,用愛守望,期待我們的小花在師愛的灌溉下,悄然開放。
(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北白象鎮(zhèn)第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