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燕
【摘 要】讀是積累語言的伊始,看是積累素材的源泉,引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必須途徑,練是提高習作能力的平臺,評是點燃寫作熱情的火花,教師要對這五環(huán)節(jié)持之以恒,這樣就能有效提高習作能力。
【關鍵詞】積累;提高;寫作能力
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說它重要,是因為寫作能力是伴隨學生終身的能力,它無論在學習、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說它艱巨,是因為寫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個漫長的訓練過程。寫作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到最困難的事情,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 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做法。
一、讀,積累語言的伊始
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發(fā)現(xiàn)的,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也容易掌握其中的內(nèi)在規(guī)律、性質和聯(lián)系。”廣泛閱讀,積累語言是解決學生“有話道不出”的重要方法。語文課標明確規(guī)定小學生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這是十分必要的。當然,讀書不能漫無邊際,教師要給學生推薦文字精品、大家名著或有利于積淀語言的報刊、雜志等,以便學生學習運用語言。在讀的同時,要讓學生學會積累語言,把讀到的精彩句段摘抄下來,制作成“手抄報”或“采蜜集”,同學之間交流閱讀,評析欣賞,更有利于學生學習、吸收語言。久而久之,學 生讀得多了,積淀的語言自然會豐富得很,寫作時運用自如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大量的閱讀背誦,達到“語言積蓄,厚積薄發(fā)”的目的。
二、看,積累素材的源泉
在《新課標》第二學段(3-4年級)習作一項中指出:“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闭f明觀察能 力是習作最重要的基礎實不為過,魯迅先生在《給董永舒》結尾處寫到“此后如要創(chuàng)作,第一須觀察……”強調了觀察在習作中的重要性。觀察是認識的源頭、寫作的起點,我們要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觀察周圍的人、事、景,培養(yǎng)敏銳的感知力,逐步養(yǎng)成觀察的習慣。如引導學生觀察自然界的風霜雨雪,生活中的偶發(fā)事件,重大節(jié)日的慶?;顒樱瞽h(huán)境的 改善等;讓學生動手進行小實驗、小制作、家務勞動等;讓學生深入實際調查,如環(huán)保調查,節(jié)日禮品的調查,零花錢的使用調查,餐桌食品的調查等,這些都是學生絕好的寫作素材。
三、引,提高寫作能力的必須途徑
小學語文課本選材文質兼美,體裁多樣,這些文章在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等諸多方面獨具匠心,給學生學習寫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發(fā)揮語文閱讀教學的引路功能,結合范例教給學生寫作的技能技巧。例如教學《丑石》著重讓學生領悟“欲揚先抑”的習作方法,之后讓他們采用這種手法進行習作訓練;教學《三峽之秋》,要引導學生懂得如何運用時間順序抓住主要景物的特點進行深入描繪;教學《養(yǎng)花》讓學生感受如何圍繞一個中心進行多角度的選材。教師長期堅持授之以漁,學生定會在眾多課例的學習中掌握各類文章的寫作技巧。學生心中有法,寫起文章來自然就從容得多了。
除了訓練各類文章的寫作技巧之外,還應注重品詞析句能力的培養(yǎng),其方法主要是抓住典型詞、句、段,通過去詞、換詞、品讀等手段,體會其用詞、修辭的精妙。例如教《把掌聲分給她一半》時,為了體會孫晉芳以祖國利益為重的體育精神,我抓住了“懊悔不已”這個詞語,為了引導他們深入地理解這種精神,我設計了一連串的問題:“在什么情況下會懊悔不已?”“聯(lián)系上下文,這次失敗孫晉芳承擔全部責任嗎?”“她犯的錯誤是不可饒恕的嗎?”在一連串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的思想感情也在逐漸升華,從而理解了孫晉芳的體育精神實質。課文的學習中,抓住重點詞句展開教學,學生在品賞別人語言的同時,深深感受到字斟句酌,仔細推敲的重要性,寫作時自然就養(yǎng)成了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嚴謹態(tài)度。
除此之外,還可以依托文本對課文進行仿寫、縮寫、續(xù)寫等練習。如:學完《三峽之秋》后,可以讓學生按照時間順序對某一處景物進行詳細觀察后描寫,學完《小英雄雨來》后,可讓學生對期進行縮寫,學完《金色的魚鉤》后,可讓學生以博物館解說員的身份介紹魚鉤的來歷及老班長的事跡。在學文的同時學會其寫作方法也是提高習作能力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
四、練,提高習作能力的平臺
長期的語文教學中,讓我發(fā)現(xiàn)學生特喜歡寫想象作文。因為他們覺得想象作文少了束縛,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任由自己發(fā)揮。教師就要抓住這一心理,借助語文教材指導學生多練筆,如改寫古詩《贈汪倫》,想象李白與好朋友的分別是是怎樣的難分難舍,會有哪些語言與心理活動,引導學生把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也可以續(xù)寫結尾,如學了《窮人》一文,可以引導學生想象桑娜夫婦多了兩個孩子以后的生活境遇,會產(chǎn)生什么結局,任由學生淋漓盡致的發(fā)揮; 也可以變換思維角度去想象,如《楚王好細腰》故事結局“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讓學生緊緊圍繞這句話進行大膽想象,在這之后會有什么事情發(fā)生。
另外,在作文指導課上,教師要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情境,使課堂充滿活力。如:在《禮物》一單元的作文訓練中,我創(chuàng)設了送禮物的情景,拿出事先包裹好的禮物,讓學生猜,在逐層的揭秘中,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最后終于揭開謎底——是一只美羊羊,再讓學生猜猜我送禮物的用意,最終明白老師的用意是要同學們講衛(wèi)生。在不斷的猜中,調動了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在樂于參與中得到表達能力的訓練。
五、評,點燃寫作的熱情
學生個體是千差萬別的,我們也不應該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學生,應實事求是地、因人而異地看待他們。讓不同的學生都得到成功的激勵,促使他們在各自的中國上得到相應的發(fā)展。
有一次,有位老師翻看特級教師于永正班上學生的作文本,對于老師為那些寫得不怎么樣的作文打高分,表示不解。于老師回答說:“手指有長短,能力有大小,成功的標準自然也不一樣。我評價作文因人而異,不橫向比較。無論是誰,只要發(fā)揮了他的最好水平,超過昨天,都給滿分?!?/p>
不要吝嗇你手中的高分?!肮?,我也是作文的高手!”學生有了這樣的一種自我認識,就有了成功的激勵和體驗,必然產(chǎn)生巨大的內(nèi)驅力,從而信心地邁出習作的第二步,第三步……
張萬化老師曾說:“兒童寫作不光是語言學習的需要,還是為了健康、自然地宣泄感情,和別人溝通。學生的作文必須有更多的傾聽者,欣賞者,讓學生得到情感上的滿足?!币虼耍魑闹v評課上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互相交流、評議,把寫得好的習作掛在“學習園地”中展示,讓學生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自改作文。在作文評價時注意采取各種形式來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不斷鼓勵學生的自信心。讓每位學生都真切地感受到“我能行!”“我是優(yōu)秀的!”
廣泛閱讀、仔細觀察、寫法引導、多元練筆、賞識評價,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要我們語文老師持之以恒,就會提高小學生的習作能力。
參考文獻:
[1]于永正.關于作文教學幾個問題思考.《百通期刊網(wǎng)》,2009.3
[2]楊曉峰.關于小學作文教學方法的探討.《文理導航(下旬)》,2011.3
[3]孫照寶.與張化萬老師談作文.《綠色圃中小學教育網(wǎng)》,2009.2
[4]管建剛.《我的作文教學故事》.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5
[5]葉圣陶.《作文論》.商務印書館,1924
[6]莊素芳.引領孩子在習作天地里拾級而上.《新作文.小學作文創(chuàng)新教學》,2014.3
[7]姜華.用好題材,輕松作文.《新作文.小學作文創(chuàng)新教學》,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