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進軍
【摘 要】在我國,作為從小學、中學至大學的必修科目,尤其中學因其基礎及承轉作用,英語學習深具意義。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性不表自明,如何充分利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也成為我們思索最多的課題。本文提出中學英語的本質目標是借由課堂教學使學生逐步習得自主學習能力,充分認識和利用英語課堂教學是目標達成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中學英語;課堂教學;自主學習能力
一、引言
中學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學英語課程是中學必修基礎課程。中學英語課程的實施通常主要有以下步驟:學情分析、教材開發(fā),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成果評估。其中,課堂教學這一步驟作為直接與教授對象產生成果的步驟最為重要。但遺憾的是,盡管我們對課堂教學十分重視,一直致力于研究課堂教學的具體方法,但傳統(tǒng)中學英語課堂教學多為形式單一,方法程式化的“單詞學習—課文講解—課后習題”模式。即便如今引入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技術手段輔助,也只是把黑板換成屏幕,并無實質發(fā)展。這樣的授課方式,根本無法達到使學生主動、樂于學習的預期效果。從而英語課堂教學改革一改再改,大多數教師的課堂教學還是受沿襲傳統(tǒng)模式,主要為考試服務。
二、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本質目標
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為學生今后進入大學繼續(xù)深造打好基礎。其本質目標,是在這個系統(tǒng)、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和增強學生的語言自主學習能力。那么如何充分認識和利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呢?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討闡釋。
1.引導動機轉化為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學英語課堂教學如何激發(fā)和保持學生學習興趣的呢?
(1)教授者本身。大多數學生往往會因為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其所教授課程。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水平、多方面文化素養(yǎng)、語言表達藝術甚至個人風度,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對教師來說,最簡單成功的教育莫過于發(fā)揮自身的榜樣影響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語言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2)課堂活動。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生參與語言實踐的熱情。教師應該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興趣偏向的基礎上,結合階段性教學目標來計劃和安排課堂活動。課堂活動既要圍繞語言學習的階段目標展開,即語言活動不能偏離教學內容,也要考慮到不同學習者不同階段的心理和認知特點,使他們在放松、愉悅的氣氛中學習語言。
(3)成功心理體驗。教師多在課堂上積極創(chuàng)造機會,如競賽、表演等,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建立一個全面合理的評估機制,及時反饋學生的進步。不斷讓學生體驗自己的進步能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成就感,就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從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這種成就感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尤為重要。
2.語言實踐為主,課外資源為輔
傳統(tǒng)中學英語課堂教學往往忽略了語言實踐練,這也是造成一些學生英語學習高分低能的重要原因之一。Language is not taught,but learned.我們實際并不能教給學生一門語言,而是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適合學習語言的環(huán)境。因此,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不能僅限于語言技能的操練,而要用英語進行溝通。在教學課堂上,老師和學生用所學習的語言進行真實的交際活動,才是學生真正的語言學習實踐。
3.及時評估,個體學習方法指導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光“提供知識”,還需要評估學習成效和提供學習方法指導以促進學習。在每個學習階段,教師都應及時對所教授的知識進行有效評估,檢測學習的成果,這樣才能及時有效調整下一階段的教學策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對不同個體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態(tài)及需求進行分析。學習方法指導對英語學習效果至為重要。教師可明確向學生指導或由成功的學生介紹示范,也可以把指導跟教學過程結合,在提出學習任務、布置課外作業(yè)時提出求,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學習方法指導。實驗證明,經由個體學習方法指導的學生,能快速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質量。因此,幫助學生了解并使用符合個人情況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應是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不能忽略的一環(huán)。
4.文化傳播,道德教育
語言是為了傳播文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應考慮和滲透文化因素,引導學生接受中西文化和思維的差異,明白不同文化只存差異,沒有優(yōu)劣。這能讓學生表達出更加得體的英語,不會因誤讀對方而產生“文化休克”,同時也使學生在了解外國文化同時更好認識本民族文化。英語不僅是一種交流工具,英語教學也不僅是一種技術教育。教育在傳導過程中,教師應在進行語言文化知識傳授和語言應用技能培養(yǎng)的同時,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
三、結語
成功的外語學習者往往是成功的學習策略使用者,他們是積極的語言實踐者和運用者,對語言使用有強烈的愿望,并能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中學英語教學課堂,也應逐漸從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既傳授語言知識與技能,更注重語言實際應用能力,更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思想和實踐轉變。
參考文獻:
[1]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束定芳,外語課堂教學新模式芻議[J],外語界,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