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市礪志中學 羅立新
專門教育也是優(yōu)質教育
——武漢市礪志中學轉型發(fā)展紀實
■ 武漢市礪志中學 羅立新
羅立新,武漢市礪志中學校長。湖北大學教育管理課程與教學論專業(yè)研究生,中學高級教師,中國工讀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全國科研杰出校長,主持湖北省 “十二五”重點課題子課題《新課程改革下,問題學生健康課堂教育教學策略研究》,武漢市“十五”規(guī)劃課題《專門教育問題研究》,發(fā)表文章10余篇,多次受邀作專題講座、經驗交流。提出“專門教育也是優(yōu)質教育”的觀點,提煉出“個性化的訂單教育,人格化的學校文化”,開創(chuàng)了專門教育學校的新理念。
2012年2月,我經過競聘被武漢市教育局調任市礪志中學。與普通學校相比,礪志中學集中了那些學校難教、家庭難管的學生,我們稱之為“兩難學生”,對這些孩子的教育難度不言而喻。在《未成年人保護法》里,類似我們這樣的學校,被稱為“專門學?!薄T诘Z志中學這所校園面積不大、教學設施簡陋的特殊園地里,我們的教師一年四季全天候陪護著學生。他們沒有寒暑假,沒有雙休日,也沒有可引以為傲的職稱和榮譽,但他們在特別艱苦的條件下,忍受著心理的煎熬、同行的不解,一直堅守在讓常人看不上眼的教育陣地。與之相伴的還有職業(yè)的倦怠、落后的教育觀念、鐵門鐵窗式的管理模式。所有這些不利的因素使得學校的發(fā)展陷入尷尬艱難的境地。
兩年來,我與學校其他領導班子成員一道研究校情,商討對策,嘗試在專門教育領域進行改革和轉型,借此來改變學校的現(xiàn)狀。我們提出了“專門教育也是優(yōu)質教育”的理念,借鑒國內兄弟學校的辦學經驗,嘗試新的教育路徑,探索新時期適合社會需要的專門教育的教育教學模式。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學校知名度與美譽度不斷擴大,受到了社會與家長的好評,開始在專門教育領域占據(jù)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從2013年開始,武漢市教育局給學校開辟了畢業(yè)綠色通道:學校獨立設置中考考點,不要求升入普通高中的學生只需參加語文、數(shù)學統(tǒng)考,即可獲得初中畢業(yè)兩證。
由于歷史上的一些原因,工讀學校一度給人以“壞學生,差學?!钡挠∠?,簡陋成為學校的代名詞。為了淡化工讀色彩,我們提出“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的辦學目標,倡導個性化、訂單式教育模式,力爭讓每一個孩子通過在這里的學習和生活,找回自信,找回自尊,找到興趣,找到成功。
為了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推進學校二次創(chuàng)業(yè),兩年來,我們采取了“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一方面,我們與武漢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湖北大學、湖北省校長協(xié)會、武漢市教科院等教育科研機構建立了聯(lián)系,邀請專家到校給教師、學生作講座或來?,F(xiàn)場指導。武漢市教科院的專家在業(yè)務指導方面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他們親臨我校課堂聽課,悉心指導我校中青年教師,使他們進步迅速。另一方面,我們選派教師到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四川師范大學、貴州師范大學、曲阜師范大學等高校學習進修,到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太原等兄弟城市的專門學校取經,與專家、名師面對面交流。有老教師坦言,這兩年選派教師外出培訓的人數(shù)大大超過了學校成立十多年來的總和。現(xiàn)在,廣大教師對學校發(fā)展與個人專業(yè)成長充滿信心。
2012年5月,學校承接了湖北省“十二五”重點課題《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建設健康課堂的研究與實驗》,致力于打造適合我們學生的專門教育健康課堂。教師們在教學實踐中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在研究的基礎上推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設法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學校實行寄宿制小班化教學模式,班額控制在20人以內,教師悉心呵護學生,與學生同吃住、同活動,用感恩教育、挫折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孝雅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及拓展教育等多種教育手段,對學生進行立體式、個性化的教育轉化。2013年12月,湖北省初中學校校長年會在武漢市漢陽區(qū)二橋中學召開。我作為專門學校的代表,在大會作“打造專門學校健康課堂”的主題發(fā)言,引起了與會專家與校長的共鳴。他們感嘆說:“礪志中學的課堂才是真正的健康課堂?!?014年1月10日,學校承接的武漢市課題《專門教育問題研究》正式開題。
2013年8月28日,武漢市專門教育研討會在礪志中學召開。市教育局徐定斌局長、各區(qū)教育局分管領導與武漢市有效德育工程專家團隊參加了研討會。會上,我介紹了學校近兩年來的辦學改革思路與做法;與會專家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徐定斌局長充分肯定了學校轉型發(fā)展的成績,強調要繼續(xù)加強專門學校建設,暢通專門學校與各區(qū)教育局、初中學校的聯(lián)系渠道;各區(qū)教育局領導則分享了我校近年與普通中學攜手教育“兩難”學生的成功體驗。
學校根據(jù)學生的興趣特點,開設了管樂、舞蹈、刺繡、美術、書法等各種特長班,由專業(yè)老師進行輔導,使學生的潛能得到了激發(fā),藝術才能得到了施展。管樂班是學校素質教育的品牌;刺繡課成為校本課程開發(fā)的亮點;舞蹈班編排的舞蹈多次在武漢市藝術小人才比賽中獲獎;美術班讓學生學會審美,在提升學生美術素養(yǎng)的同時也完善了學生的品性人格;書法班讓學生平心靜氣,在國學經典中修身養(yǎng)性。通過開展各種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學生的面貌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學生不僅完成了文化學習任務,還學會了做人做事,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施展了自己的個性才華。其中一些典型個案的成功,特別讓人欣慰,讓人感動。
親子關系緊張型——父母離異,長期遭受父親家庭暴力的小彥性格自閉,但是她聲音甜美,老師推薦她擔任學校大型活動主持人,幫助她在各項活動中展現(xiàn)才能,走出過去。小彥現(xiàn)就讀于湖北廣播電視學校,是學生會成員與校廣播臺女主播。小彥返??赐蠋煏r,動情地說:“沒有礪志中學,就沒有我的今天?!?/p>
行為偏常型——學生小亮,上初一時就開始逃學、談女朋友,后來發(fā)展到盜竊財物。進校后,班主任制訂詳細的訂單教育方案:先道德法紀教育,后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使得進校一年后的小亮完全變了樣。2013年9月,小亮在家鄉(xiāng)應征入伍,因其在新兵連表現(xiàn)突出,獲得了部隊表彰。
網絡成癮型——小彬因迷戀網絡被家長送入我校,但他進校后就以絕食方式對抗教育。小彬絕食期間,老師全程陪伴、積極引導,在老師的耐心教育下,絕食六天的小彬終于相通了,端起了老師為他精心烹飪的水餃,配合老師完成各項學習和訓練任務??吹絻鹤幽樕现噩F(xiàn)陽光和自信時,小彬的媽媽激動得熱淚盈眶:“孩子從小愛走極端,我們每次只能滿足他的不合理要求。孩子今天的轉變你們是怎么做的?”老師的回答很簡單:“教育目標的一致性和嚴格要求是融化堅冰的暖陽?!?/p>
豐富生動的生活就是最直觀、最有效的課程,因此,學校大膽地把學生帶出校園,讓大自然成為學生的第二課堂。自然的廣闊和校外生活的魅力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們,讓他們盡情地釋放個性與歡樂。學校為學生購買了武漢市21個標志性景點的旅游年票,帶領學生游覽辛亥革命紅樓、東湖、黃鶴樓、木蘭天池等武漢市標志性景點,并把拓展趣味運動會開到了廣闊的木蘭草原。學校讓學生積極融入自然與社會,讓孩子們在學習之余了解武漢的人文地理,欣賞武漢的自然風光與風土人情,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也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學校改變“關管看”的傳統(tǒng)專門教育模式,在元旦、春節(jié)、清明、“五·一”、中秋、國慶等傳統(tǒng)佳節(jié),讓孩子們與普通學校學生一樣正常放假,與家長一起同享天倫之樂。這種讓學生回歸正常生活軌道的作法,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學生也不負學校的信任與期望,假期結束,個個都能按時返校并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
為了對學生們進行感恩教育,學校多次開展以感恩為主題的“家長開放日”活動,邀請家長走進校園,體驗學生生活,感受孩子的進步,也讓孩子感受父母的關愛?!凹议L開放日”活動中,孩子們的舞臺表演情真意切、書法作品風格多樣、人物素描栩栩如生、被子疊放有棱有角。學生們出色的表現(xiàn)讓不少家長感動得流下了熱淚,他們真誠地感謝政府和學校。因為,正是政府的關心和學校的堅持,讓他們的孩子告別了過去,學會了感恩,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2013年4月,我們帶領部分學生到革命老區(qū)——“將軍縣”紅安縣七里坪鎮(zhèn)山區(qū)的方西河中學開展“紅安礪志行”活動,把專門教育課堂開到了革命老區(qū),開到了老區(qū)學校,開到了農戶家里。在一周的活動時間里,我們的孩子與老區(qū)孩子同吃住、同學習、同勞動,結對成長。零距離的接觸,使學生們感受到了老區(qū)人民勤勞樸實、自強不息的優(yōu)秀品格,也使學生們懂得了珍惜,學會了感恩。活動結束時,結下深厚友誼的武漢孩子與紅安孩子難舍難分,他們與紅安媽媽激情擁抱,依依不舍地告別了這片土地……此次教育實踐活動受到老區(qū)群眾與紅安縣教育局的高度評價?!段錆h晚報》、鳳凰網等媒體也對我們此行進行了專題報道。
“紅安礪志行”活動的成功讓我們深受啟發(fā):相信孩子,賞識學生,讓孩子獲得應有的尊重和信任是多么重要的教育前提!
為推進“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的教育理念,學校不僅教孩子文化知識,教孩子做人,還注重激發(fā)他們對勞動技能的興趣,幫助他們掌握一技之長,為他們畢業(yè)后順利融入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學校和湖北省人力資源職業(yè)培訓中心、武漢市勞動就業(yè)管理局、武漢市群眾藝術館、武漢市多所中專職校等單位建立聯(lián)系,遴選門檻低、薪酬較高的專業(yè),針對學生的興趣對學生實行個性化訂單式教育,譬如開設汽車美容、西點制作、形象設計等專業(yè),力爭使每個學生在校園內能夠找到興趣點并最終掌握一技之長,讓孩子們離校后能融入社會并自食其力,讓孩子的未來不再是夢。
在兩年的專門教育轉型改革實踐中,礪志中學、啟新學校獲得了許多榮譽。學校先后榮獲全國優(yōu)秀青少年維權崗、全國養(yǎng)成教育特色學校、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單位、“武漢市五一勞動獎狀”、武漢市青少年教育先進集體、武漢市師德建設先進集體、武漢市教育系統(tǒng)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武漢建設世界城市的發(fā)展浪潮中,我們借著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改革東風,發(fā)揚“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漢精神,積極打造武漢專門教育品牌。市委市政府對學校的發(fā)展給予了鼎力支持,市教育局也十分重視學校的轉型發(fā)展,從硬件投入到軟件建設,都給予了政策傾斜?,F(xiàn)在學校正按照統(tǒng)一規(guī)劃,分年分步實施每一個發(fā)展計劃,發(fā)展勢頭良好;而且,學校教師隊伍建設與專業(yè)培訓力度空前,教師隊伍結構日益優(yōu)化,健康的校園文化也在逐步形成,學校正煥發(fā)著前所未有的活力!
教育創(chuàng)新是礪志人的追求?!包c石功夫,滴水精神”是礪志人的價值觀。我和我的礪志戰(zhàn)友們非常自信:專門教育一定會成為優(yōu)質教育!在一座省會城市,成百上千的問題孩子,也許可以忽略不計,但對于一個家庭而言,一個孩子就是家庭的全部——全部的牽掛和所有的希望;對于社區(qū)而言,一個孩子又是一個社區(qū)安寧穩(wěn)定的根基!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進步,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必定會成為政府和教育部門的重要課題。但凡問題孩子大都生活在問題家庭,而問題家庭大都屬于弱勢群體。試想,讓問題孩子能夠自食其力,自謀生路,不再“坑爹”“坑媽”,不再危害社會,就某種意義而言,他(她)就是優(yōu)秀的;專門學校讓問題孩子轉變好了,這難道不是優(yōu)質教育?也許,我們這是自戀,但我們更堅信這是愛的信念!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轉型發(fā)展中的礪志中學,正在為有效預防、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轉化兩難學生奉獻綿薄之力,相信我們的價值絲毫不遜于以升學論英雄的“優(yōu)質教育”!
責任編輯 廖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