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愛軍 王茹
1.徐州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立體定向科 江蘇徐州 221000 2.徐州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泌尿外科 江蘇徐州 221000
磁共振DWI對腦轉移瘤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后早期療效評估的價值
蔣愛軍1王茹2
1.徐州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立體定向科 江蘇徐州 221000 2.徐州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泌尿外科 江蘇徐州 221000
目的:探討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DWI)對腦轉移瘤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后早期療效評估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確診的腦轉移瘤患者53例,在治療前1天和治療后3個月后進行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DWI)檢查,對腫瘤最大直徑、ADC及rADC值進行比較分析。結果:治療前1天患者腫瘤最大直徑、ADC及rADC值與患者治療后3個月比較有顯著差異(P<0.01)。結論: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DWI)對腦轉移瘤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后早期療效評估具有重要的意義,腫瘤的ADC及rADC值可以反映腫瘤的治療情況,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DWI;腦轉移瘤;立體定向;早期療效
腦轉移瘤是指顱外腫瘤細胞轉移到顱內導致的惡性腫瘤,臨床較常見,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手術難度較大且術后易復發(fā),已成為現(xiàn)階段臨床治療的難題。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DWI)是現(xiàn)階段唯一能夠檢測機體水分子成像和擴散運動的方法,無創(chuàng)傷性,可以提供大腦的狀態(tài)信息[1]。本文通過比較分析我院收治確診的腦轉移瘤患者治療前1天和治療后3個月的腫瘤最大直徑、ADC及rADC值,探討磁共振DWI對腦轉移瘤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后早期療效評估的臨床應用價值,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確診的腦轉移瘤患者53例,男性25例,女性28例,年齡42-76歲,平均(58.6±4.5)歲。其中肺癌40例,食管癌4例,乳腺癌6例,大腸癌2例,鼻咽癌1例。臨床癥狀主要有頭疼、發(fā)燒、嗜睡、惡心、四肢無力、嘔吐等。所有患者治療前1天和治療后3個月均經(jīng)過磁共振DWI檢查。
1.2 掃描方法
利用本院進口1.5T磁共振(美國GE公司)進行掃描,將患者頭部用專用海綿墊高,患者仰臥位,對T1WI、T2WI、DWI序列進行掃描。T1WI序列掃描參數(shù)為:NEX=4,TE=8ms、TR=350ms,無層間距,層厚2mm,視野25cm*25cm;T2WI序列掃描參數(shù)為:NEX=4,TE=80ms、TR= 2500ms,無層間距,層厚3mm,視野25cm*25cm;DWI序列掃描序列:NEX =2,TE=80ms、TR=6000ms,無層間距,層厚3mm[2]。
1.3 放射治療
所有患者采用奧沃公司OUR-XGD型頭部旋轉式伽瑪?shù)哆M行治療。立體定向放療前對患者進行頭皮局部麻醉,加強MRI掃描,確定顱內腫瘤靶區(qū),利用TPS軟件制定相應治療計劃,最后進行立體定向放射治療[3]。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l3.0軟件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差異具有顯著性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1天患者腫瘤最大直徑、ADC及rADC值與患者治療后3個月比較有顯著差異(P<0.01),詳見表1。
表1 治療前1天與治療后3個月腫瘤最大直徑、ADC及rADC值比較(X±S)
現(xiàn)代社會飛速發(fā)展,由于飲食習慣和生活節(jié)奏的變化,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且呈現(xiàn)年輕化的趨勢。惡性腫瘤一直是一個臨床治療難題,腦轉移瘤患者預后更差,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4]。
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DWI)是現(xiàn)階段唯一的能夠反映人體水分子擴散運動的方法,具有無創(chuàng)傷、副作用少等優(yōu)點,對于年齡偏大患者采用DWI可以有效避免手術帶來的危害[5]。表觀擴散系數(shù)(ADC)代表人體水分子的擴散狀態(tài)和速率,并反映細胞的功能狀態(tài)和密度以及結構的改變。相對表觀擴散系數(shù)(rADC)是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后腫瘤變化的重要觀測指標,治療后反應較好的腫瘤ADC值以及rADC值都會發(fā)生顯著變化。
現(xiàn)階段單純通過MRI指標反應腫瘤的大小不能準確反應放療的療效,DWI可以結合檢測的ADC和rADC指標反應腫瘤細胞的狀態(tài),對腫瘤放射治療后的早期反應進行較準確的評估。有報道顯示治療后反應較好的腫瘤最大直徑、ADC值以及rADC值會發(fā)生變化,這也與本文的研究結果相符合,因此利用DWI對腦轉移瘤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后早期療效評估具有可行性。
本研究顯示治療前1天患者腫瘤最大徑、ADC及rADC值與患者治療后3個月比較有顯著差異(P<0.01)。
綜上所述,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DWI)對腦轉移瘤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后早期療效評估具有重要的意義,腫瘤的ADC及rADC值可以反映出對腫瘤的治療療效,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1]Upadhyay N,Waldman AD.Conventional MRI evaluation of gliomas [J].British Journal of Radiology,2011.107-111.
[2]黃振建.DWI在腦轉移瘤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影響學雜志,2013,11(4):380-381.
[3]Kang Y,Choi SH,Kim YJ.Gliomas:Histogram analysis of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maps with standard-or high-b-value 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correlation with tumor grade[J].Radiology,2011.882-890.
[4]王萍.DWI在惡性膠質瘤和單發(fā)腦轉移瘤鑒別中的應用研究.國際醫(yī)學放射學雜志,2013,36(5):431-434.
[5]黃仁華.DWI在腦膠質瘤與腦轉移瘤鑒別診斷中的應用.中國醫(yī)學導報,2012,9(33):93-95.
R445.2
B
1009-6019(2014)09-01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