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潔玲
(安徽省天長市人民醫(yī)院內一科 安徽天長 239300)
神經內科護理中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
左潔玲
(安徽省天長市人民醫(yī)院內一科 安徽天長 239300)
目的:探討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療效。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共收治36腦卒中患者,按照隨機自愿的原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規(guī)臨床治療方法和神經內科基礎護理,研究組在此基礎上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進展制定相應的康復護理干預措施。結果:經治療護理四個月后,研究組的痊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以及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在神經內科護理中,康復護理能夠提高腦卒中患者康復療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神經內科護理;康復護理;腦卒中;療效觀察
腦卒中是一種臨床常見的老年多發(fā)性腦血管疾病,目前臨床發(fā)病率逐年升高,且呈年輕化趨勢,其發(fā)病迅速、病情變化較快,臨床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和致殘率。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發(fā)展進步,腦卒中造成的致死率已出現(xiàn)顯著降低,但仍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受到腦卒中后遺癥的影響,出現(xiàn)致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1]。如何降低腦卒中患者治療后的致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成為腦卒中臨床研究的熱點??祻妥o理通過將康復治療和護理干預相結合,制定科學合理的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幫助患者最大程度的恢復身心健康,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36腦卒中患者,經治療過程中通過采取系統(tǒng)合理的康復護理干預措施,患者恢復良好,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臨床資料
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共收治36腦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均經顱腦CT或MRI檢查,診斷按照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有關腦卒中診斷標準[2]。按照隨機自愿的原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患者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齡38~76歲,平均(61.2±5.7)歲;病程5h~6年;11例左側偏癱,7例右側偏癱。對照組患者18例,其中男12,女8例;年齡39~79歲,平均(62.3±5.1)歲;病程2h~6年;10例左側偏癱,8例右側偏癱。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臨床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規(guī)臨床治療方法和神經內科基礎護理,研究組在此基礎上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進展制定相應的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如下:
①心理康復護理:腦卒中患者往往由于突然出現(xiàn)失語、偏癱等臨床癥狀,導致患者的日常的語言交流以及活動行走受到影響,患者的心理極易出現(xiàn)焦慮、害怕等不良情緒反應。醫(yī)護人員應加強腦卒中患者的心理護理,耐心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消除患者的心理顧慮,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3]。
②并發(fā)癥護理:針對患者治療期間容易出現(xiàn)的各類并發(fā)癥(如口腔疾病、靜脈血栓等),醫(yī)護人員應根據(jù)患者的情況加強并發(fā)癥的護理。加強患者口腔衛(wèi)生保健,給予及時吸痰,保證呼吸系統(tǒng)暢通。同時密切觀察患者尿液顏色變化,積極預防潰瘍的發(fā)生。此外,還應對患者的偏癱肢體進行護理,定時翻動身體,防止靜脈血栓的產生。
③康復訓練:盡早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配合針灸、按摩以及理療方法進行康復治療。同時加強患者肢體功能訓練,對患者的關節(jié)肌肉進行按摩,根據(jù)患者的情況進行被動活動,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對患者的坐、站立、行走等基本動作進行康復訓練,逐漸增加活動訓練量,不斷改善患者病情,促進患者早康復[4]。
1.3 療效評價
兩組患者經護理4個月后,根據(jù)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情況,按照衛(wèi)生部制定的有關腦卒中康復標準評估療效[5]。標準為:痊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100%,病殘程度為0度;顯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90%,病程1~3度;有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無效:神經功能缺損減少18%以內或出現(xiàn)惡化。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應用SPSS13.0軟件處理,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治療護理四個月后,研究組18例患者,5例痊愈,7例顯效,5例有效,1例無效,有效率為94.4%;對照組18例患者中,2例痊愈,6例顯效,6例有效,4例無效,有效率為77.8%,兩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康復情況比較
腦卒中在我國有著較高的發(fā)病率,關于其治療和護理一直是臨床研究的重點項目?;颊甙l(fā)生腦卒中后,其神經功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存活患者容易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致殘。針對損傷的神經功能,有研究表明,中樞神經系統(tǒng)具有一定程度的代償能力,能夠對受損神經功能進行重組。因此,在治療腦卒時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進展制定早期的康復護理干預措施,積極進行康復訓練,對于促進患者中樞神經功能的恢復,降低致殘率有著重大的意義。本次研究中,研究組在常規(guī)治療護理的基礎上采用康復護理干預措施,患者的康復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因此,在神經內科護理中,康復護理對增強腦卒中患者康復療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大的意義,值得在臨床護理中推廣。
[1]楊志宏,王彥麗,劉海萍,吳光珍,趙立軍.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功能預后的影響[J].河北醫(yī)藥,2011,75(10):87-88.
[2]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381-383.
[3]王玉紅,劉冰之.神經內科護理中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1,95(09):36-37.
[4]陳雪容,王永美,陳海英.康復護理訓練對老年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效果探討[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84(24):48-49.
[5]中華神經康復學組,國家"九五"課題-急性腦血管病早期康復研究[J].中華神經病學會第四屆全國神經康復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2001,5:31.
R255.2
A
1009-6019(2014)07-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