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英
(河北省衡水市衛(wèi)生局科教科 053000)
黑升麻制劑聯(lián)合中藥改善婦科惡性腫瘤術后絕徑相關癥狀的療效分析
周冬英
(河北省衡水市衛(wèi)生局科教科 053000)
目的:研究黑升麻制劑聯(lián)合中藥改善婦科惡性腫瘤術后絕經相關癥狀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68例婦科惡性腫瘤術后有絕經相關癥狀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所有患者均口服黑升麻制劑20 mg,每天2次,觀察組加用補腎健脾益氣化淤中藥方劑口服,統(tǒng)計分析兩組用藥12周后Kupperman評分及性激素水平、骨質疏松及泌尿系統(tǒng)感染情況。結果:兩組中除了泌尿生殖系統(tǒng)感染率外均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黑升麻制劑聯(lián)合中藥可顯著增強婦科惡性腫瘤患者術后絕經期癥狀的治療效果。
黑升麻;絕經癥狀;惡性腫瘤
圍絕經期是婦女生命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生理轉折點,約20%患者不能耐受其圍絕經期癥狀[1]。目前,黑升麻制劑在治療絕經相關癥狀方面廣泛應用。筆者近年來運用黑升麻聯(lián)合補腎健脾化瘀中藥治療婦科惡性腫瘤患者術后出現(xiàn)絕經癥狀的婦女,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68例患者為2012年3月~2013年2月就診于我科的婦科惡性腫瘤術后患者,入組患者均為術前未絕經、術后出現(xiàn)絕經癥狀且Kpperman評分≥15分婦女,均無重要臟器功能不全,分為觀察組(33例)及對照組(35例),兩組患者一般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藥物服用
患者口服莉芙敏(黑升麻根莖的易丙醇提取物;進口藥注冊證號Z20080002,德國Schaper&Brummer公司生產)20mg,每天2次,連用12周。觀察組患者加用補腎健脾益氣化淤中藥方劑治療,方劑組成:炙黃芪l5g、丹參20g、生山楂15g、杜仲15g、仙靈脾15g、骨碎補15g、柴胡10g、山藥l0g、茯苓10g、澤瀉10g、熟地10g、甘草6g;根椐辯證加減。將上述方劑水煎后制成袋裝劑,每包l00ml,每次l包,每日2次,連用12周;
1.3 療效評估
用藥12周后進行Kupperman評分、骨密度骨鈣素及泌尿生殖系統(tǒng)感染等評估。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以α=0.05作為檢驗水準。
2.1 Kupperman評分比較觀察組各方面的治療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用藥主要分項評分比較
2.4 泌尿生殖道感染情況比較觀察組在對骨密度和骨鈣素的恢復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泌尿生殖道感染則不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 05)。
表2 骨質疏松及泌尿生殖道感染情況比較
圍絕經期患者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內分泌、軀體、心理方面的變化。同時,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的圍絕經期癥狀常較正常婦女更常見、更嚴重、持續(xù)時間更長。
相關研究[2]表明:黑升麻制劑可能通過雌激素受體介導與雌激素協(xié)同作用,且該作用具有高度的組織選擇性,在子宮內膜、乳腺等部位呈現(xiàn)出拮抗雌激素作用,但在骨骼中卻呈現(xiàn)出雌激素樣作用,提高骨密度,防治骨質疏松。祖國醫(yī)藥[3]認為腎虛為誘發(fā)該病的根本原因。擬補腎健脾益氣化淤中藥方劑進行治療,方中仙靈脾、骨碎補、杜仲、熟地溫腎壯陽,疏經通絡,強骨溫筋,散寒驅痛;炙黃芪、山藥、茯苓、澤瀉健脾和胃,益腎精補陰血,利濕益氣;丹參苦寒,功同"四物",養(yǎng)血活血,生山楂活血化瘀;柴胡疏肝解郁;甘草緩肝之急,調和藥性,益氣和中,全方配伍,攻補兼施,補而不膩,攻不傷正。根據(jù)病情隨癥加減。本方聯(lián)合黑升麻制劑可較單獨運用黑升麻更快、更快改善圍絕經期癥狀,有效消除患者不良情緒,促進骨骼鈣質沉積,防止骨質疏松,改善陰道萎縮癥狀,提高生活質量。聯(lián)合運用中藥可顯著降低泌尿生殖系統(tǒng)感染率。
綜上所述,黑升麻聯(lián)合中藥可以顯著改善圍絕經期女性的絕經相關癥狀,但其具體作用機制及確切療效尚需多中心、前瞻性、隨機雙盲、大樣本試驗加以證實。
[1]孫寧霞,金志軍.黑升麻制劑改善絕經后婦女陰道萎縮癥狀的探討[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12,33(3):339-341.
[2]李文,孫寧霞,陳旭等.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術后應用黑升麻制劑治療絕經相關癥狀[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12,33(5):562-564.
[3]歐陽穗,吳煒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對圍絕經期及絕經期婦女骨質疏松癥的細胞因子影響分析[J].中藥材,2012,35(6):1014-1016.
R737.3
B
1009-6019(2014)01-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