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平
當前全面深化改革已成為時代強音、眾望所盼,如何敢于擔當,不負眾望?這是各級領導干部應當思考和實踐的重要命題。
擔當需要壯士斷腕的勇氣開路。當前改革的思想認識還不統(tǒng)一,既得利益者有的還不同意,改革就是砸了他的飯碗,摳掉他嘴里的肥肉,改革勢必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阻力,所以改革越難越需要勇氣,需要一批不計個人得失,以黨、國家和人民長遠利益至上為追求的領導干部。思想上需要沖破傳統(tǒng)思想的障礙,堅決支持改革,行動上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切實推進改革。不怕任何人的非議,敢闖敢試,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勇氣,敢于正視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難點問題,想方設法從政策制度層面加以解決。有改革就有失敗的可能,領導干部就是要敢于承擔改革所帶來的風險和責任,敢于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要像宋政治家王安石那樣,面對北宋當朝積貧積弱的局面,敢于推行新法。而當前相對穩(wěn)定的國內外環(huán)境,給改革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機遇稍縱即逝,不抓即退,各級領導干部要牢牢把握機遇,以非凡的膽略,擔當起改革發(fā)展的歷史重任。
擔當需要大智慧支撐。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進行了全方位的謀劃和制度性安排,頂層設計科學,主攻方向明確,成為改革開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我們需要認真領會《決定》和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的實質,科學統(tǒng)籌一攬子改革項目,分類指導,各個突破。既要抓面上的統(tǒng)籌,又要抓重點任務的推進。毛澤東同志早年提出“彈鋼琴要十個指頭都動作,不能有的動,有的不動。但是,十個指頭同時按下去,那就不成調子。”當下的改革也是一樣,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亂跟風,亂作為,要分清輕重緩急,協(xié)調有序推進。抓住主要矛盾,統(tǒng)籌兼顧,重點領域重點突破。抓改革要有主心骨,把方向,聚共識,大膽探索,彰顯特色,完善法制,走穩(wěn)步伐。
擔當需要務實的作風保證。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承擔重大改革事項,要結合實際抓落實,不唯GDP,不竭澤而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張藍圖畫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要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不盲從,不浮躁,不搞短期行為。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帶著問題下基層,問政問計問需于民,號準群眾的脈搏,開好改革的“藥方”。貪腐是改革的大敵。領導干部唯有做到秉公用權,執(zhí)政為民,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人民群眾才會跟你一塊干一塊苦。相反,多一份私心就少一份信任,多一個貪官,黨就少一塊陣地。我們要堅定共產黨人的信仰,多養(yǎng)浩然正氣,多增改革銳氣,多添雅量大氣,從而凝心聚力,把崇高的改革事業(yè)推向前進。
擔當需要最廣泛的群眾支持。為政之道在于順民心,調動基層群眾參與改革的積極性,是各級領導干部推進改革取得成功最管用的辦法。改革貫穿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各個領域各個環(huán)節(jié),有了群眾廣泛參與,改革的路子就容易摸索,各項改革就不會偏離方向。歷史上,隋文帝楊堅就是調動群眾參與改革的開明君主,他創(chuàng)立科舉制選拔官吏,統(tǒng)一全國幣制,頒布均田令,輕徭薄賦,最大限度減輕百姓負擔,建立社會義倉備荒,制訂了著名的《開皇律》,改革被百姓全面擁護,隋朝迅速繁榮,國力強盛,其在任期間結束了自東晉十六國以來近300年分割的局面,開創(chuàng)了20年間天下無事的“開皇之治”。隋文帝的實踐再次告訴我們,改革的力量和源泉在民眾。群眾參與改革的廣度和深度,對于領導干部的動員組織能力、駕馭改革復雜局面、帶領群眾一起推進改革的能力都是重大考驗。當前,我們要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充分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和群眾共改共享,讓有利于科學發(fā)展的全社會活力競相迸發(fā),形成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合力。
(作者為江蘇省委省級機關工委書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