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立昕
【質量沙龍 第9期】
產品質量擔保制度的“前世今生”
文/汪立昕
完善產品質量法律體系,應該兼顧現(xiàn)代立法分工的一般原則和市場經濟的發(fā)展需要,厘清質量監(jiān)管部門的產品安全管理職能和生產經營者涉及產品質量的法律責任,提高監(jiān)管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建立民事法律范疇的產品瑕疵擔保法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基礎內容。
核心提示
產品瑕疵擔保法是產品質量法律體系的基礎
在日常經濟生活的各種交易形式中,產品買賣交易是最常見、最典型的一種。買賣交易遵守的基本原則是當事人意思自治,力求平等和公平。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面對在資金、人力、技術、信息等方面均占有絕對優(yōu)勢地位的經營者,一旦購買到的產品不具有應當具有的性能或質量不符合要求時,往往很難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而產品瑕疵擔保則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一難題。
如此一來,賣方在法理上就具有了應擔保“出售的產品應符合買方的需要,或者符合約定、具有應該有的性能”,一旦違反就應該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19世紀末以來,隨著消費者保護主義的興起,在消費品買賣領域,為了彌補消費者的弱勢地位,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權益,絕對的契約自由受到了某些限制,如“限制銷售者的一些權利,擴充消費者的選擇權,制定最低保護標準,政府加強對市場行為的監(jiān)督管理”等,這不僅是對弱者的保護,也是為了提振消費,促進經濟健康發(fā)展。
比如歐盟,考慮到不同國家的法律傳統(tǒng)不同,消費品買賣及擔保制度也存在差異,專門制定了《歐盟消費品買賣及擔保指令》。相比之下,美國在20世紀初頒布《美國統(tǒng)一商法典》等一般意義的產品交易規(guī)則的基礎上,還出臺了一系列專用于個人和家庭的消費品買賣及擔保的法律規(guī)則,如《邁格努森—莫斯擔保法》等聯(lián)邦擔保法及以汽車產品為對象的各州檸檬法為代表的州擔保法。這些擔保法的立法宗旨基本一致,都是為了規(guī)范消費品市場競爭、防止欺詐性擔保、保護消費者權益,被視為產品質量法律制度的基礎。
作為一個新興的市場經濟國家,我國的產品質量擔保制度無論在法理研究還是在實務領域都存在差距。要改善這一現(xiàn)狀,可以考慮以現(xiàn)有《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等法律為基礎,專門制定以消費品為對象的產品瑕疵擔保責任法律,以保護消費者為目標,促進買賣雙方按照誠實信用的原則進行交易。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①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我國經濟持續(xù)快速發(fā)展,全社會年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21萬億元,并且每年以11%~14%的速度增長。由于各地區(qū)經濟發(fā)展、人群收入和需求水平存在差異,滿足市場不同層次需求的產品質量水平也參差不齊。現(xiàn)實生活中,普通消費者很難全面了解產品信息,進而要求生產經營者對售出的產品依照法律做出客觀、明確、真實的質量保證。制定產品瑕疵擔保法律有利于保護總體上處于弱勢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我國消費品市場的健康發(fā)展,提高經濟活動的效率和國民的生活質量,并提高每個公民的契約精神和誠實信用水平。
②在日常買賣交易中,因產品質量或產品瑕疵使消費者產生抱怨,進而買賣雙方發(fā)生爭議,最終消費者遭受損失的情景幾乎每天都在上演。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近5年受理消費者投訴的統(tǒng)計表明,全國每年65萬~70萬件的投訴中50%以上都與產品質量有關。產品瑕疵擔保法律的實施,可以有效調整、指導、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因產品質量問題產生的大量爭議、抱怨,疏導社會的不滿情緒。
③我國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起草制定、推動實施過各類消費品以及農業(yè)機械產品三包制度,積累了許多有益經驗??梢酝ㄟ^對歐盟、美國等國家和地區(qū)的消費品瑕疵擔保制度進行比較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根據(jù)需要選擇性地吸收和借鑒這些制度,最終制定出適合我們的產品瑕疵擔保法律。
制定產品瑕疵擔保法律,一方面有利于促使賣方按照法律要求和誠實信用的原則,對其賣出的產品做出明確的說明和具有法律效力的保證;另一方面,以專門的法律為依據(jù),增強消費者合理預期,提升消費者對消費市場的信心。
(作者: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質量管理司副巡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