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麗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產科,河南 鄭州 450003)
產后抑郁者的心理特征及社會支持情況分析
杜 麗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產科,河南 鄭州 450003)
目的研究探索產后抑郁者的心理特征及社會支持情況。方法隨機抽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本院接診的256例孕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采用調查問卷調查其社會支持情況、人格特征以及產后抑郁程度,并對其調查結果進行研究分析。結果產后抑郁患者的人格特征以及社會支持與正常產婦比較差異顯著(P<0.05),抑郁組與正常組在工作、社交以及正性事件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在家庭方面、負性事件以及生活實踐總分方面差異顯著(P<0.05)。結論產婦的人格特征、社會支持以及生活事件均與產后抑郁癥的發(fā)生密切相關。
心理特征;社會支持;產后抑郁
近年來,產后抑郁的發(fā)生有明顯上升趨勢[1],其不僅為產婦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帶來嚴重影響,也嚴重危害到嬰幼兒的治理以及發(fā)育,因此,深入研究產后抑郁的相關因素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本院接診的256例孕產婦作為研究對象,研究探索產后抑郁者的心理特征及社會支持情況,現(xiàn)總結如下,以供業(yè)內參考。
1.1 一般資料:隨機抽取本院接診的256例孕產婦作為研究對象,產婦年齡22~39歲,平均年齡(28.6±2.2)歲,產婦文化程度:碩士以上4例(1.56%),本科49例(19.14%),大專68例(26.56%),中專72例(28.13%),高中22例(8.60%),初中以下41例(16.02%)。
1.2 方法:①采用愛丁堡產后抑郁表篩選產后抑郁者[2],共10條,其中總分≥12分者為產后抑郁癥患者;②采用艾森克人格問卷調查山腹人格特征,其中分為神經質、內外傾向性、精神質以及掩飾4個部分,包括共88項;③采用社會支持評定表,其中包括主觀支持分、客觀支持分以及利用度;④采用生活事件量,其中包括負性事件分,正性事件分,家庭、工作、社交以及生活實踐。
1.3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資料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7.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使用t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篩選,本調查對象中產后抑郁者80例,正常者176例。
2.1 兩組產婦人格特征的對比:在神經質、內外傾、精神質、掩飾性等方面,抑郁組產婦與正常組產婦比較均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人格特征的對比
2.2 兩組產婦社會支持情況的對比:在支持總分、主觀支持分、客觀支持分以及利用度方面,抑郁組產婦與正常組產婦比較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社會支持情況的對比
2.3 兩組產婦生活事件情況的對比:在工作、社交以及正性事件方面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在家庭方面、負性事件以及生活實踐總分方面抑郁組與正常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生活事件情況的對比
多方研究證實[3],產后抑郁癥的致病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遺傳、生物學以及心理社會學等多方面因素,心理社會因素是影響產后抑郁癥發(fā)生以及的重要因素。人格是建立在遺傳基礎上,通過后天環(huán)境影響而形成心理特征和行為方式,人格不同處理外界事的態(tài)度與方式也不同。本組調查結果表明,產后抑郁組的神經維度評分顯著高于正常組,二者差異顯著(P<0.05),產后抑郁組的內外向傾向維度評分顯著低于正常組(P<0.05)。由此可見,產后抑郁婦女更易緊張、焦慮,性格上以離群、內向、悲觀為主要表現(xiàn),此結論與徐慧蓉[4]、吳問蘭等人所得結論一致。
在一些情況下,缺乏社會支持,也會導致產婦發(fā)生情緒障礙以及心理活動紊亂。本組實驗中,抑郁產婦組在支持總分、主觀支持分、客觀支持分以及利用度方面,均與正常組產婦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除此之外,生活事件也為產后抑郁癥的重要誘導因素。本組實驗中,兩組產婦在工作、社交以及正性事件方面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在家庭方面、負性事件以及生活實踐總分方面抑郁組與正常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
綜上所述,產婦的人格特征、社會支持以及生活事件均與產后抑郁癥的發(fā)生密切相關。在孕產婦保健工作中,對性格內向、神經質傾向明顯的孕婦進行教育、指導等干預,降低產后抑郁癥的發(fā)生率。
[1] 馬琳,郭麗.產后抑郁者的心理特征及社會支持情況分析[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3,21(8):49-51.
[2] 仇劍鎣,王祖承,謝斌,等.產后抑郁的有關心理、社會和生物學研究[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2,27(1):26-28.
[3] 汪向東.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2012:40-186.
[4] 徐慧蓉,吳問蘭.產后抑郁癥患者的心理社會因素調查[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2,6(3):161-163.
R395.6
B
1671-8194(2014)28-01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