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孝利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蒲江醫(yī)院·蒲江縣人民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1630)
肺炎患者醫(yī)院感染的預防與護理措施分析
陳孝利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蒲江醫(yī)院·蒲江縣人民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1630)
目的對肺炎患者醫(yī)院感染的預防與護理措施進行探討分析。方法回顧性分析2013年1~6月我院呼吸內科明確診斷為肺炎的患者醫(yī)院感染的發(fā)生情況,結合患者伴隨疾病、住院時間、抗生素使用情況、年齡等考慮肺炎患者發(fā)生院感的因素,分析醫(yī)院感染誘發(fā)因素及護理干預效果。結果采取相應預防與護理措施后,醫(yī)院感染發(fā)生率明顯降低(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發(fā)生院感的相關因素中,采取措施前后住院時間、抗生素使用情況、伴隨疾病上的差別較大,而在年齡等方面差異不明顯。結論醫(yī)院感染雖然在肺炎患者中普遍多發(fā),積極采取相應的預防與護理措施可以明顯降低院感發(fā)生率,值得臨床科室學習應用。
醫(yī)院感染;肺炎;預防;護理;感染誘發(fā)因素
醫(yī)院感是困擾臨床科室多年的棘手問題之一,近年來,隨著抗生素使用頻率增加、耐藥菌中的增多,院感發(fā)生的百分率居高不下且越來越難以預防和治療[1]。對于肺炎患者而言,由于治療原發(fā)病必須使用抗生素,加上內環(huán)境的特殊性,院感發(fā)生率普遍高于臨床一般科室,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和經濟負擔[2]。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證明,院感重在預防,可通過采取相關預防與護理措施來控制和減少院感的發(fā)生[3]。為了對肺炎患者醫(yī)院感染的預防與護理措施進行探討分析,特選取我院呼吸內科的肺炎患者進行相關的對比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分別選取我院2013年1月到6月和2013年7月到12月這段時間呼吸內科明確診斷為肺炎的115例和120例患者,分別稱為預防前組和預防后組。其中預防前組中男性65例,女性50例,年齡分布在58~73歲,平均66.3歲;預防后組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齡分布在60~73歲,平均66.5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上的差別不明顯,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采取回顧性和前瞻性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對比研究。統(tǒng)計患者的伴隨疾病、住院時間、抗生素使用情況、年齡等指標。并針對常見導致肺炎患者院感的原因采取相應措施,具體的預防和護理措施介紹如下:①嚴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常規(guī)對患者進行呼吸道分泌物培養(yǎng)和藥敏實驗,遵循檢查結果選擇相應的抗生素;在藥敏試驗結果未出來之前結合患者的癥狀、體征和嚴重程度使用抗生素,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結果出來后及時更換抗生素類型;避免聯(lián)合應用抗生素;對于特殊病原體感染的病例嚴格把握抗生素的使用時間和劑量。②加強手衛(wèi)生管理:在洗手池上方用醒目的字體介紹七步洗手法的步驟,臺上放置洗手液和消毒液,在對患者進行任何操作之前均嚴格按照步驟洗手并指導患者家屬也參照進行;每個病床前放置免洗消毒液,接觸患者后立即用消毒液進行消毒;需要接觸患者分泌物時戴無菌手套,操作結束將手套放入處置室的醫(yī)用垃圾桶并常規(guī)洗手、涂抹消毒液;為患者進行輸液和注射時仔細消毒患者局部皮膚并應用無菌棉簽沾取碘伏對食指、拇指和中指進行消毒。③改善病區(qū)環(huán)境:保持病房空氣流通;確保病區(qū)整潔,每天至少兩次全面打掃病區(qū)衛(wèi)生;保證每張病床配備一個生活垃圾筒,對有特殊病原體感染的患者提供專門的醫(yī)用垃圾桶并進行隔離,病區(qū)走廊每兩個病房之間放置一個垃圾桶,由專人負責清理;病房使用循環(huán)風紫外線消毒機隨時對各個病房消毒,處置室、治療室等每天定時用循環(huán)風紫外線消毒機消毒;查視結束后常規(guī)清理患者的床鋪,定期為患者更換床鋪,將換下的物品統(tǒng)一消毒;患者出院后及時更換床鋪并全面消毒;每天用500 mg/L含氯消毒劑對床頭燈開關、門把手、水龍頭、呼叫按鈕等裝置消毒兩次;每天對有特殊病原體感染的患者所在的病房使用敏感消毒液進行消毒。④妥善規(guī)定工作范圍:采取責任制的整體護理模式,各組的護士嚴格執(zhí)行責任范圍內的工作,做好工作的銜接,保證護理工作的整體性,盡量避免交叉工作,減少污染接觸傳播的機會。預防和護理措施于2013年7月1日應用于臨床,比較采取措施前后院感發(fā)生情況和考慮與院感有關的因素的平均值。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5.0對成績進行記錄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來表示,組間比較應用配對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院感發(fā)生情況
經過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采取措施后,肺炎患者的院感發(fā)生率明顯降低,采取措施前后的院感發(fā)生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采取措施前后的院感發(fā)生情況[n(%)]
2.2 與院感相關因素的比較
經過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采取措施前后住院時間、抗生素使用情況、伴隨疾病上的差別較大,而在年齡方面差異不明顯。具體比較值,見表2。
表2 與院感相關因素的比較
院感的發(fā)生原因很多,涉及到每個醫(yī)護人員的日常工作,可以通過采取一定的措施來預防和控制[4]。對于護理工作者來說,臨床工作涉及面廣,與患者接觸機會多,做好相應的護理預防工作,可以有效減少院感的發(fā)生[5]。為了對肺炎患者醫(yī)院感染的預防與護理措施進行探討分析,特選取我院呼吸內科的肺炎患者進行相關的對比研究。研究表明,分析院感發(fā)生原因并積極采取相應的預防與護理措施可以明顯降低院感發(fā)生率,該臨床工作思路值得在呼吸內科和其他臨床科室學習應用。
[1] 陳珠華.105例惡性腫瘤患者醫(y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海南醫(yī)學,2010,21(13):142-144.
[2] 楊樂.2011年常州市15所醫(yī)院醫(yī)院感染現(xiàn)患率調查[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2,11(6):444-445.
[3] 羅文瓊.病房內造成醫(y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及原因與管理措施分析[J]. 醫(yī)學信息,2013,26(4):38-39.
[4] 閆志梅.引發(fā)醫(y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對策[J].護理研究,2009,23(2):144-146.
[5] 曹淑鈞.老年呼吸內科感染的因素及預防措施探析[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0,6(15):171-172.
Analysis of Hospital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Nursing measures in Pneumonia
CHEN Xiao-li
(No.3 People’s Hospital of Chengdu Pujiang Hospital & Pujiang People’s Hospital, Chengdu 61163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and analysis the hospital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nursing measures in pneumonia.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January 2013 to June 2013 respiratory medicine hospital diagnosed as pneumonia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The patient comorbidities, length of stay, antibiotic usage, age and other factors considered were analyzed in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The hospital infection-induced factors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 were also analyzed in this study.ResultsAfter taking th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prevention and care, hospital infec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The taking hospitalization, use of antibiotics before and after measures have associated with hospital infection of factors,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e and other aspects.ConclusionAlthough common hospit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pneumonia-prone and take appropriate prevention and care measures actively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It is worth learning applications in clinical departments.
Hospital infection; Pneumonia; Prevention; Nursing; Infection induced factors
R563.1
B
1671-8194(2014)28-00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