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啟
[摘 要]如何培養(yǎng)初一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一要利用實踐活動,培養(yǎng)初一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二要時時處處褒獎學生,培養(yǎng)初一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三要充分利用合作學習的機會,培養(yǎng)初一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關鍵詞]培養(yǎng) 初一學生 學習英語 興趣 措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上至教育學者、專家,下至工作在教書育人第一線的老師們達成的共識。對于初中生來說,由于他們在小學階段學到的英語知識極其有限,因此,當他們進入初中學校,像學習數(shù)學、語文等主課一樣學習英語時,會一時難以適應那種“高強度”的學習環(huán)境。一旦適應不了那種“高強度”的學習環(huán)境,則會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跌落成英語“學困生”。當學生有小學六年級進入初中學校學習初一英語知識時,擺在初一英語教師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培養(yǎng)初一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那么,如何培養(yǎng)初一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呢?
本人在一所農(nóng)村初中學校從事初中英語教學滾爬摸打了三十余年,摸索出了三條培養(yǎng)初一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途徑。從實踐來看,效果還是不錯的。
一、利用實踐活動,培養(yǎng)初一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為了在工作和生活中應用。學生利用課堂學到的英語知識是極其有限的。因此,初一英語教師,應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英語、利用英語。當學生在實踐中感到英語的用途是那么美妙時,就會從內(nèi)心里想好好地學習英語。有了想把英語學好的沖動,那么,學生就有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學生的英語實踐活動可以分為校內(nèi)、校外兩種活動。
在校內(nèi),當學生學完了一部分英語知識后,師生見面談話,可以偶爾用幾個英語單詞和漢語結合在一起進行。這種“中西結合式”的談話多了,學生會受此感染,相互交流時也會采取“中西結合”的方式進行。久而久之,學生不但在這種交流方式中識記了許多英語單詞,也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起了興趣。除此之外,課外活動的“英語角”的交流、談心、背誦英語單詞比賽,都是培養(yǎng)其興趣的好辦法。班級內(nèi)的墻報、壁報,學校“宣傳墻”的黑板報,學生在規(guī)劃、布置、書寫有關內(nèi)容時,也可以采取“中西結合”的方式“錄入”有關文字和英語單詞、詞匯。
我們學校位于城鄉(xiāng)結合部,同義烏齊名的臨沂批發(fā)城近在咫尺。在確保學生安全的前提下,本人曾多次利用節(jié)假日、實踐活動等時間,帶領學生到臨沂各類商品批發(fā)城里“轉(zhuǎn)悠”,因為,這里,有許多“老外”在此淘金、購物、向國外配貨。讓學生利用這樣的機會接觸“老外”,用簡單的單詞、詞匯同“老外”交流;向“老外們”學習單詞、詞匯的標準發(fā)音,學生對此是受益匪淺的。
三、時時處處褒獎學生,培養(yǎng)初一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成年人在工作單位里,時時處處能得到領導的褒獎,就會永遠有工作干勁;而如果時時處處“撞南墻”,久而久之,就會沒有了積極性。成年人都是如此,幼稚的學生又怎會不如此呢?所以,時時處處褒獎學生,也是培養(yǎng)初一學生學習英語的一條有效措施。
學生的學習成績不一樣,對他們的褒獎形式不能“一碗水端平”,而應采取“分門別類、因材施教”的形式進行褒獎。
對于“優(yōu)等生”來說,因為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滿滿的自信心以及對英語有獨到的感悟力,他們學習起英語來感到像喝“白開水”那么容易。對他們的褒獎,可采取如下兩種形式進行。一是要“點到為止”,不可過多渲染,以免他們因此“受寵若驚”,飄飄然起來。二是要讓他們多幫助“學困生”學習。通過幫助“學困生”,能極大地滿足他們的成就感。
對于“中等生”和“學困生”而言,他們一般都缺乏學好英語的信心和毅力,對此,初一英語教師應降下身段來,以朋友或同伴的身份出現(xiàn)在他們面前,同他們心貼心地交流,自始至終用贊許的目光或“你能行”、“你一定比其他同學學得好”的語言激勵他們。在課堂上,有意識地讓他們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對他們精彩的回答,發(fā)動全班學生報以熱烈的掌聲給予褒獎,借此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他們的點滴“閃光點”,要時時處處采取“拔高”的方式給予褒獎,借此培養(yǎng)他們學習英語的毅力和恒心。
四、充分利用合作學習的機會,培養(yǎng)初一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顧名思義,合作學習,就是幾個學生或一個學習小組內(nèi)的同學聚在一起,共同探討學習。這種學習模式,既能促進同伴之間的相互幫助;又能促使同伴之間的合作交流。通過合作學習,同學們之間的合作意識會增強起來;相互之間的溝通也會順暢起來;同伴之間的相處之道也方便起來;并且,也能鍛煉他們?nèi)蘸筇と肷鐣纳鐣m應能力。如此這般,初一學生就有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合作學習雖有諸多好處,但要注意如下兩個問題,以免流于形式,造成適得其反的結果。一是要合理、科學地搭配合作學習小組,讓“優(yōu)等生”和“中等生”或“學困生”結合在一起,相互促進,共同提高。二是要給合作學習小組營造一個和諧、平等的氛圍。在這個合作學習小組里,沒有“優(yōu)等生”和“中等生”、“學困生”之分,他們的關系應是平等的,避免給“中等生”和“學困生”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