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琴
摘 要:新課程標準提出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那么如何改變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過于主動的角色,使教師從一個灌輸者轉變?yōu)閱l(fā)者,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使用各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樹立學習的主體意識。
關鍵詞:主體意識;影響因素;迫切性;學習動力
一、初中英語學生主體意識培養(yǎng)的迫切性
學以致用是學習的根本目的,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是提高學習效率最好的方式。在英語教學中由于英語不是學生的母語,因此中國學生想要把英語這門實踐性強的學科學好,就必須不斷實踐。從英語學習的本質來說,我們應當注意到英語學習需要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這就意味著學生在課堂的有限時間里除了要掌握相關知識以外,更加需要的是自身的實踐。所以在英語教學中學生應是課堂的主體,學生的英語學習程度也是英語教學成果的重要體現(xiàn)方式。只有將學生作為教學中的主體,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潛能,而教師則應作為學生學習英語的引導者與促進者,借助教材、教學方式、教學工具等因素,把學生作為英語教學的中心來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就需要教師轉變自己的角色,不再把教學的過程當作對學生知識的灌輸與包裝,將學生當作被動的接受對象。而應針對不同學生的差異性,將學生作為主角,實現(xiàn)每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這樣的轉變中,我們應清晰地認識到:事物的內在矛盾會推動事物發(fā)展,它決定著事物發(fā)展的性質和方向,因而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而事物的外因即為變化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jù),外因則會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由此我們能看出在英語教學中老師作為外因,一定程度上起的是推動作用,無論教師擁有怎樣的水平、制定怎樣的教學內容、采取怎樣的教學方法、利用怎樣的教學設備,都不能替代學生作為主體即英語學習中內因的地位,唯有不斷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確立其自身的主體意識才能真正幫助學生提高英語成績與運用能力。因此教師如何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還有待思考。
二、如何在初中英語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主體意識
1.老師要樹立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
為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教師對于教學設計的整體思路應進行更新。傳統(tǒng)的教學設計理念采用的是以知識為基礎和價值取向建構的知識本位課程觀。繼而傳統(tǒng)的教學設計往往是以教師的教為本,學生的學只能圍繞教師的教而展開,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學生則被視為教師的勞動對象,僅僅被要求把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儲存起來。因此教師教學設計理念的更新是強化學生主體意識的基石。從以教為本過渡到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應端正態(tài)度,將學生看作真正的學習主體
(2)遵從全員參與原則
通過分層教學使不同層次的全體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
(3)學生參與應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各個階段
不僅局限于課堂獨立思考和練習階段,從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開始到學習方法的選擇都就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參與其中,逐漸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強化主體意識。
(4)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
2.學生要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
由于教學過程是一個相互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承擔者,是保障其主體地位的決定者。為了能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把自己置于主體地位,我們應努力讓學生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善于自我激勵學習動機
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對學習興趣的形成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它是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形成的基本條件。一個有強烈學習動機的人,才可以有強大的學習動力,也才能主動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去。
(2)善于自我調動學習的主動性
學生要自覺地確立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總結學習方法,建立認知結構。從學習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某種滿足感,并以興奮活躍的思維狀態(tài)面對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在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的同時,使基礎知識轉移為語言技能,并發(fā)展成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3)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
當今時代是信息時代,而英語堪稱時代信息的首要載體。對于中國人來說學會英語就等于打開了世界之窗,使自己與世界聯(lián)系得更為密切。學生只有把英語學習的目的與自己全部生活的目標聯(lián)系起來,才能把英語學習真正作為自己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才能真正增強自己的主體意識。
(4)培養(yǎng)自我創(chuàng)新能力
自我創(chuàng)新能力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能力。特別是對我們中國的學生學習英語來說,只有不斷地創(chuàng)新才能不斷地去總結,才能不斷地創(chuàng)造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找到一個適合自己英語學習的方法對于學習英語來說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馬清華.發(fā)揮學生主體意識,拓展學習空間和興趣:初中英語生活化教學活動設計理念與實踐[J].新校園:當代教育研究,2008(1).
[2]孟利平.初中英語課堂中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11).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