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芬
【摘要】目的探究護理干預對于ICU氣管插管患者中非計劃性拔管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82例ICU氣管插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不同的護理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措施,觀察記錄兩組患者非計劃性拔管的發(fā)生率以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結果兩組患者非計劃性拔管情況以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明顯綜合護理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結論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可降低ICU氣管插管患者非計劃性拔管的發(fā)生率,還可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
【關鍵詞】護理干預;ICU;氣管插管;非計劃性拔管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8-0183-02
重癥監(jiān)護室(ICU)是把危重患者集中起來,在人力、物力以及技術上給予病人最佳保障,以期得到最好的治療效果。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進步,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已經被廣泛用于臨床危重病人的搶救以及治療中,但是其中最為常見的嚴重并發(fā)癥之一就是氣管插管非計劃性拔管,即指還未達到拔管的時間氣管因意外拔出,包括病人自行拔管與醫(yī)務人員操作不當等[1]。一旦出現(xiàn)非計劃性氣管拔管事件,常會引起嚴重的并發(fā)癥,例如:急性缺氧,甚至循環(huán)驟停,直接導致病人死亡。我科對82例ICU氣管插管患者進行綜合性護理干預,取得良好的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82例ICU氣管插管患者進行研究,全部采用經口氣管插管,其中呼吸衰竭患者33例,重癥肺炎15例,腦血管意外23例,其他11例。按照不同的護理方法隨機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41例,其中對照組年齡51歲~81歲,平均年齡(62±5.6)歲,男性21例,女性20例;實驗組年齡50歲~80歲,平均年齡(63±4.5)歲,男性20例,女性21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進行組間比較。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均實施常規(guī)護理,用膠布固定住氣管,長度合適的寸帶繞過枕后沿乳突或者耳廓上系緊插管,繞1或2圈后打結。定時觀察病人氣管插管的深度,聽診肺部呼吸音。護理人員不定時為病人吸痰,注意吸痰前后充分給養(yǎng),吸痰的時候,動作要輕柔,持續(xù)時間不要超過15秒,避免病人氣道黏膜出現(xiàn)損傷[2]。
1.2.2實驗組護理方式
實驗組患者在實施常規(guī)護理的同時進行綜合護理,具體內容如下:①進行插管前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解釋清楚氣管插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讓病人及其家屬對呼吸機的使用與作用有個初步的了解,消除患者緊張不安等負面情緒,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治療。②護理人員必須工作經驗豐富,能充分掌握病人的病情,進行有針對性的臨床專業(yè)護理。③加強醫(yī)務人員手部的衛(wèi)生,手部的細菌易使病人發(fā)生交叉感染[3]。醫(yī)務人員在進行治療與護理工作時須戴上手套。在機械通氣病人的床旁設立醒目的提示牌,提醒醫(yī)護人員按新規(guī)程對病人進行護理。④與神志清醒的患者溝通時,可借助寫字板、手勢等輔助工具,正確理解病人想要表達的意思,做好相應的護理措施。而神志不清的病人則需要嚴密觀察其生命指征、氣管插管位置、呼吸機管路以及病情變化,及時發(fā)現(xiàn)病人的問題,遵循醫(yī)囑處理。⑤制定防止非計劃性拔管的措施:對于非計劃性拔管率較高的患者高度警惕,并采取應對的防護措施;制定出一套能有效降低氣管插管自行脫落的固定措施等。插管后護理人員每日仔細檢查患者插管的深度,更換有脫落跡象的固定帶與膠布。⑥對于有語言障礙或者躁動不安的病人進行保護性約束,適當約束其肢體活動,約束帶應松緊適度。一旦出現(xiàn)非計劃性拔管,嚴格按照呼吸衰竭病人進行臨床處理,立即通知主治醫(yī)生,盡快給予病人高流量面罩吸氧,時機恰當時再次進行氣管插管。
1.3統(tǒng)計學處理
數據的收集與處理均由我院數據處理中心專門人員進行,保證數據真實性與科學性。初步數據錄入EXCEL(2003版)進行邏輯校對與分析,得出清潔數據采用四方表格法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出現(xiàn)非計劃性拔管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進行不同的護理方式后,對照組出現(xiàn)非計劃性拔管18例,約占43.9%,實驗組出現(xiàn)非計劃性拔管2例,約占4.8%。兩組非計劃性拔管患者均安全再次進行氣管插管。具體分析見表1。
表1兩組患者非計劃性拔管情況比較(n;%)
n 非計劃性拔管 發(fā)生率
對照組 41 18 43.9
實驗組 41 2 4.8
χ2 - 16.7226 16.7226
p值 - 0.0000 0.0000
注:兩組患者在非計劃性拔管發(fā)生率的比較上,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兩組患者經不同的護理方法后,其中對照組29例對護理不滿意,9例滿意,3例持中間態(tài)度,實驗組對護理滿意35例,不滿意2例,4例持中間態(tài)度。具體分析見表2。
表2兩組患者對護理情況的滿意程度對比(n;%)
n 滿意 不滿意 中立
對照組 41 9(22.0) 29(70.7) 3(7.3)
實驗組 41 35(85.4) 2(4.8) 4(9.8)
χ2 - 32.7488 37.3491 0.1543
p值 - 0.0000 0.0000 0.6945
注: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上,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討論
氣管插管是指將特制的氣管內導管經過聲門插入氣管,保持氣道暢通,為病人提供氧氣。由于治療需要進行氣管插管的病人,在插管后因咽喉部刺激、不能經口進食以及不能說話等使得患者難以忍受,因而非計劃性氣管拔管時常發(fā)生,是臨床風險管理中不可忽視的一大問題,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治療效果,可能會造成患者窒息、感染肺炎、氣管損傷以及住院時間延長等嚴重后果,容易造成醫(yī)療糾紛的隱患[4]。
對ICU氣管插管患者進行綜合護理,例如加強患者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護理,合理的使用鎮(zhèn)靜劑,固定好氣管插管,并對部分有需要的患者進行肢體約束,改良治療的環(huán)境,進行規(guī)范地護理操作,重視專業(yè)護理知識培訓,加強病室的巡視等[5]。本文對兩組患者進行不同的護理方式后,得出結論,兩組非計劃性拔管比較χ2=16.7226(p=0.0000),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證明綜合護理可有效的降低氣管插管患者非計劃性拔管的發(fā)生率。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χ2=32.7488(p=0.0000),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證明綜合護理可提高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
綜上所述,對ICU氣管插管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的降低非計劃性拔管的發(fā)生率,提高病人對護理的滿意度,值得應用及推廣。
參考文獻:
[1]毛麗潔,鄭秀云,趙思思等.ICU氣管插管患者非計劃性拔管的臨床特征分析及對策[J].護理學報,2011,18(1):49-51.
[2]羅德生,王慧,方敏等.綜合護理干預在預防ICU氣管插管患者非計劃性拔管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08(16):36-37.
[3]方少樣,衛(wèi)慶,黃海萍等.身體約束對ICU氣管插管清醒患者的心理影響[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yī)學雜志,2012,07(9):890-891.
[4]武巖.護理干預對ICU氣管插管非計劃性拔管的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23(4):435-437.
[5]左擁軍.ICU氣管插管患者非計劃性拔管的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0):2381-2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