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青花瓷作為我國“國瓷”,創(chuàng)燒于唐代,成熟于元代,盛行于清代,可以說元代是青花瓷發(fā)展史上承上啟下的重要時代。在元代,青花瓷也以其獨特的載體身份傳達出元代審美風尚的民族性、質(zhì)樸性和開放性等特征。
關(guān)鍵詞:青花瓷; 元代; 審美風尚特征
作者簡介:劉亮(1979-),男,吉林公主嶺人,吉林省公主嶺市文物管理所,文博管理系列助理館員,大學(xué)本科學(xué)歷,研究方向;文物管理。
[中圖分類號]:J5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08-0-01
中華瓷文化源遠流長,而青花瓷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是華夏瓷苑中的一朵奇葩,被譽為“國瓷”。青花瓷創(chuàng)燒于唐代,成熟于元代,盛行于清代,而元代可以說是青花瓷發(fā)展史上承前啟后的關(guān)鍵時代,成熟的青花瓷就出現(xiàn)在元代中期的景德鎮(zhèn)窯。中國陶瓷藝術(shù),在總體上追求有民族精神的美學(xué)意蘊,在不同的時代則有不同的內(nèi)容和美學(xué)蘊含。青花瓷代表著東方獨特的品格和神韻,在元代,青花瓷又以其獨特之處折射出元代審美風尚的民族性、質(zhì)樸性和開放性等特征。
一、“崇藍尚白”、造型雄渾與審美風尚的民族性特征
《國寶檔案》這樣形容青花瓷:“青色青翠艷麗,白色白如凝脂”。青花瓷外觀最直觀特點就是白底藍花,“瓷質(zhì)細潔而色白,釉下彩的藍色彩炫,幽菁可愛,圖案裝飾,雅俗共賞”。元青花“崇藍尚白”的審美選擇,一方面符合漢民族的文化意識沉淀,另一方面也迎合了蒙古族的什么偏愛。
從歷史上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青花瓷在中華陶瓷史上脫穎而出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國人的文化意識沉淀。元代是蒙古族建立并統(tǒng)治全國的封建王朝,在揮旗南下前,蒙古族人民長期生活在廣闊的大漠草原之上,與藍天白云為伴,湛藍的天空,潔白的云朵,還有短暫的夏天和青草,給人以無限的遐想。蒙古族人的視覺不離藍天白云,造就了元人“崇藍尚白”的審美意識,甚至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因為元人還把藍白兩色的祖先傳說寫進了官修的史籍里?!睹晒琶厥贰た傋g》卷一記載:“當初,元朝的人祖,是天生一個蒼色的狼與一個慘白色的鹿相配了,……產(chǎn)生了一個人,名字叫巴塔赤罕。”“蒼色”,就是藍色,“蒼狼白鹿”的藍白兩色是蒙古人心理中抹不掉的印記。
此外,元代青花瓷在造型上的大體風格是碩大,表現(xiàn)為形大、胎釉厚、掂起來很重。元代青花瓷造型碩大的背后,體現(xiàn)的是元代獨特的民族性情和審美取向。
首先,元代青花瓷的燒制,其目的是實用,所以元代青花瓷多為實用器皿,而不是供裝飾與陳設(shè)的瓷器。元代青花瓷的用途主要分為飲酒器、儲酒器、賞賜器、供奉器這幾種,結(jié)合蒙古族人的性情便可推斷其器皿必然以大為主。為迎合統(tǒng)治者習俗,元代青花瓷瓷多造型碩大。另一方面,元代由蒙古族人民建立和統(tǒng)治,南下以前,蒙古族長期生活在遼闊的草原中,這一特殊的自然環(huán)境便鑄就了蒙古族人獨特的性格特征。蒙古人最顯著的性格特征就是粗獷豪放,甚至可以說是彪悍。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元代人在碩大的瓷盤中盛上一只烤全羊,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情景。元代人“以大為美”,崇尚“大”,在此得以體現(xiàn)。而且,統(tǒng)治階級好大喜功的心理和版圖的擴大也悄然影響著元代青花瓷的生產(chǎn)。
二、素雅的白底藍花與審美風尚的質(zhì)樸性特征
白底藍花,是青花瓷給我們最直觀的視覺體驗,它同時迎合了中原漢民族和蒙古族的審美愛好。元青花的瓶身色彩以白底藍花為主,顯得素雅、沉靜,這符合中原漢民族柔美內(nèi)秀的性格特征和蒙古族人樸素天然的本色。
蒙古帝王貴族有其殘酷血腥的一面,但總體上還是保持了草原民族樸素天然的本色。比如,成吉思汗就對藻飾詞句和夸夸其談的人厭惡不已,也討厭中國禮節(jié)上的虛夸頭銜。隨著蒙古族人統(tǒng)治地位的確定,這種質(zhì)樸之風對漢族區(qū)域也產(chǎn)生了影響,因此,元代的社會風尚,形成了一種去奢靡之風,以通俗質(zhì)樸取代的審美風尚。
三、繁縟的裝飾展示的審美風尚開放性特征
元代青花瓷的裝飾以繪畫為主,特點是紋飾繁縟,且多層次,畫面滿,從器口到器底滿飾各種花紋,多可達到十幾層,且層次清楚,繁而不亂。
元代青花瓷的紋飾內(nèi)容主要有人物故事、龍鳳花鳥、松竹梅、變形蓮瓣、瓜果和其他雜寶等,而一個青花瓷的紋飾往往是以上多種內(nèi)容的雜燴。如程金城所著的《中國陶瓷美學(xué)》中提到的:“英國有一件元代至正年間的青花云龍象耳瓶,瓶身繪纏枝菊、飛鳳、蕉葉、纏枝蓮、波濤、海水云龍、纏枝牡丹、雜寶和蓮瓣紋等九層紋飾,被公認為是元代青花瓷的標準?!贝朔N風格的青花就是“至正型”青花瓷。由此可見元代青花瓷多層次的特點,以上述例子來說,龍、菊、牡丹等式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雜寶、蓮則帶有藏民族與總價特點,而海水、波濤則折射出海外文化的影子。
元代青花瓷這一特點是元朝多種文化交流融合的結(jié)果。蒙古族以游牧漁獵為生,文明程度比較低,故也沒有漢民族那樣積淀深厚的封建意識,不受任何模式常規(guī)的束縛,因而比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這使得元朝的審美風尚具有開放包容的顯著特點。元朝統(tǒng)一后,不僅國內(nèi)各民族的交流頗多,并且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與外國交流頻繁。從現(xiàn)存的元代青花瓷與出土文物來看,元代青花瓷大部分是用于外銷的。景德鎮(zhèn)交通便利,尤其是水路交通,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將大量的瓷器銷往中亞、西亞、東南亞、非洲等地。眾所周知,“至正型”青花瓷是典型的元代青花瓷,反映了元代青花瓷瓷的最高成就,是元代青花瓷的主體和代表?!爸琳汀鼻嗷ù删褪且环N外銷瓷,且以大型瓷器居多,在西亞地區(qū)出口較多,是專門為伊斯蘭地區(qū)制作的,迎合了當?shù)啬滤沽值膶徝佬枰?。國?nèi)各民族與外國文化及審美風尚也在元代青花瓷的紋飾中展現(xiàn)無疑。
中國陶瓷藝術(shù),在總體上追求有民族精神的美學(xué)意蘊,在不同的時代則有不同的內(nèi)容和美學(xué)蘊含。元代青花瓷趨向成熟,展現(xiàn)出白底藍花、造型碩大、紋飾繁縟等視覺和形狀特征,而元青花瓷又以其獨特的載體身份折射出元代審美風尚的民族性、質(zhì)樸性和開放性特征。
參考文獻:
[1]程金城,中國陶瓷美學(xué)[M],甘肅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8.
[2]劉禎,元代審美風尚特征論[J],中國文化研究,2001.
[3]徐玉玲,程紅璞,李麗艷,元代青花的審美特征看青花瓷的發(fā)展趨勢[J],中國陶瓷,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