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英
摘要:手風琴具有靈活機動,聲音洪亮,在聲樂,器樂等藝術形式的伴奏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從進行曲、抒情歌曲、輕快歌曲等多種不同情緒的樂曲的伴奏,來闡述手風琴伴奏在歌曲中的作用,使伴奏通過豐富的和聲色彩烘托音樂氣氛,達到美化歌曲的藝術效果。
關鍵詞:手風琴;歌曲伴奏;作用
手風琴伴奏的特點是靈活機動,聲音宏亮,受到了廣大群眾的一致贊揚。它除了單獨演奏能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外,在為聲樂、器樂等藝術形式的伴奏中也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它的獨立性。手風琴為和聲樂器,既能奏旋律,左手又能奏伴奏的節(jié)奏及和弦,使熾體豐富多彩。而其它樂器則需要一個很多的樂隊才能完成伴奏任務。當然,手風琴在實際伴奏時一定要和演員配合好,起到烘托、陪襯、綠葉配紅花的伴奏作用,不能喧賓奪主。但在前奏間奏中,又要起到引導和連接的重要作用。
伴奏是歌曲在演唱中的有機組成部分,伴奏可以幫助歌唱者把握演唱時的音準、節(jié)奏和速度,使歌曲的樂句和樂段連接得更好,并通過豐富的和聲色彩烘托音樂氣氛,美化歌曲的藝術效果。伴奏能力的提高,通過平時的多聽、多看、多寫、多練等方面的積累和鍛煉。多聽——指多聽音樂作品,尤其聽其中的伴奏音型與織體;多看——指多看相關的音樂理論知識,多分析伴奏譜例,多寫——指多動手編配伴奏譜,特別是選擇各種不同風格、不同調式特點的歌曲進行探索,多練——指對伴奏音型、伴奏譜例多練習、多實踐、以豐富伴奏經驗。
一、手風琴伴奏在歌曲中的現狀
手風琴伴奏是作為伴奏者重要的實踐性環(huán)節(jié)之一,其地位和作用早已得到顯現。手風琴基礎,在讀大學、中專期間,已進行了系統(tǒng)的學習與訓練,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有很多手風琴伴奏者對歌曲的總體把握不夠準確,技巧僅停留在單一、機械和應付的模式中,在為歌曲伴奏時,大多數表現了“獨”奏風格,而不具備“伴”奏特點,與歌唱者配合也總是你追我趕或相互等待,始終不能體現手風琴伴奏中,烘托、渲染和塑造音樂形象的積極作用。在合作中,注重對作品的把握,從語言、風格以及音樂表現予以案頭分析和準備,而在處理聲樂作品過程中,自己的手風琴伴奏成了影響演唱者流暢、準確地表現作品的最大障礙。長期以往,既影響了正常的表演效果,也給演唱者良好的歌唱造成了很大的困惑。所以要避免伴奏的單一性、準確掌握調高的應變能力、因此在平時的練習中應有廣泛的時間基礎。
二、歌曲常用伴奏織體分類
不同類型的歌曲對演唱者有著不同的要求,我們根據歌曲的風格和所要求的情緒,大致把它們分為三類:進行曲歌曲、抒情歌曲和輕快歌曲。
1.進行曲歌曲的伴奏
“進行曲主要指軍中所用的音樂”。它是一種用語行軍的音樂,多采用2/4拍或4/4拍。其主要特點表現在進行的步伐律動上,規(guī)律性交替的強弱拍,節(jié)奏鮮明。這類歌曲的演唱風格要求體現莊嚴宏偉、雄壯豪邁的情懷。在為進行曲類的歌曲伴奏時。手風琴左手伴奏為了強調力度,常采用低音與和弦齊奏的節(jié)奏,右手演奏旋律時要在重拍上加和弦,豐富音色,增強力度。甚至可以直接用和弦打節(jié)奏,而不必把旋律的每個音都演奏完整,這種演奏法叫“節(jié)奏型伴奏”。在配彈進行曲類型的歌曲時,采用左手“1535”的伴奏音型,因而失去了進行曲的風格特征。因此伴奏也需奏的強勁有力,從而使演唱者表現出樂曲雄勁剛鍵的旋律和堅定有力風格,其目的是強調節(jié)奏,襯托氣氛。但它常常用在一首歌曲的某一段中,不宜從頭到尾的采用這種方法。有時為了增強音樂的動力也常配以附點音符或三連音及其他號角性音型。為進行曲類歌曲伴奏時,右手的觸鍵一般以非連音為主,稍快速度的歌曲以斷音為主。
2.輕快歌曲的伴奏
輕快歌曲多采用2/4拍,演唱速度較快,風格輕松、活潑。編配這類樂曲伴奏時,左手一般采用跳躍、富于彈性的“三角式”伴奏音型。演奏這種伴奏型時,左手的每個音都用跳音演奏,特別是和弦要控制好音色與音量,第一個低音可稍強些。為了渲染氣氛,歡快的歌曲也可以采用“節(jié)奏型伴奏”,使音樂情緒更加熱烈。
三、手風琴伴奏在演唱中的一般功能與作用
手風琴伴奏在演唱中常見的功能與作用大致有三種情況:和聲織體的襯托功能與作用;復調性對比副旋律的功能與作用;主題并置對比的功能與作用。
1.和聲織體的襯托功能與作用
和聲具有形象意義,它的各種材料的組合形成不同的音響效果,以此來體現不同的思想情感與意境。在音樂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過程中,和聲的這種作用常常用于塑造音樂形象、描繪情景等。但是和聲的材料必定是有限的,怎樣在有限的和聲情況下來提高音樂表現,這就必須用不同的織體寫法來加以補充、完善,所以和聲織體的寫法對于音樂形象的表達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我們現有演唱作品中經常有這方面的范例,這些手法可能有幾種方式存在,即柱立式和聲進行;節(jié)奏性和聲進行;分解和弦的和聲進行;音型化的和聲進行。
(1)柱立式和聲進行的伴奏手法:是演唱中常用手段之一。由于這種寫法使合唱的效果更加豐滿,宛如美術中的雕塑,使演唱與伴奏在節(jié)奏上形成同步進行,故音響渾厚、豐滿,節(jié)奏一致,和弦常用密集位置,造成結實有力的效果。
(2)節(jié)奏性和聲進行的伴奏手法:是用節(jié)奏型與和聲相結合的方法,形成節(jié)奏性的和聲進行。這種手法常用于表現樂曲的特定體裁、風格與內容。但這種手法容易使音樂單調枯燥,所以一般在曲式的不同地方,多進行一些轉換。伴奏,是歌曲在演唱中的有機組成部分。伴奏可以幫助歌唱者把握歌唱時的音準,節(jié)奏和速度,是歌曲的樂句和樂段連接得更好,并通過豐富的和聲色彩烘托音樂氣氛,美化歌曲的藝術發(fā)展。
2.復調性對比副旋律的功能與作用復調性對比副旋律的處理方法
在獨唱、重唱、合唱等音樂創(chuàng)作中經常采用,但一般是用于整部作品中的一個段落,這個段落要求與主調音樂風格形成對比,音樂一般比較抒情,形成一種復調音樂風格特征。在具體寫作上經常是手風琴伴奏與演唱人聲之間形成相互呼應、補充、對比,既要使手風琴襯托聲部與演唱的主旋律形成統(tǒng)一的整體,又要使各聲部之間主次分明。從總的寫作技巧來看,有兩種情況經常使用:一是在和聲的基礎上加強手風琴伴奏的旋律性;二是強調手風琴伴奏線條獨立性作用的復調寫作方法。
(1)在和聲的基礎上加強手風琴伴奏的旋律性,是為了強調和聲背景上的各聲部的獨立性,由于這種方法在總的節(jié)拍上還能形成和弦的結構,因此伴奏聲部與演唱人聲的對比不是很大,經常用背景聲部來襯托主旋律。
(2)強調手風琴伴奏線條獨立性作用的復調寫作方法。一般情況,伴奏聲部是在主旋律先奏出后再加入,并形成所謂的“副旋律”襯托聲部。而強調手風琴伴奏線條獨立性作用的復調寫作方法,一般在演唱中的局部段落使用,是一種非常有效果的處理方法。
(3)主題并置對比的功能與作用,這種手法一般是演唱一個主旋律,而伴奏在演唱的下方,直接陳述一個主題,在縱的方面形成同時進行的局面,具有戲劇性效果。
通過以上的分析,使我們看到了手風琴伴奏在演唱中的重要功能與作用。這些功能與作用不但豐富了演唱藝術的表現力,同時也拓寬了演唱藝術的表現范圍,“紅花還需綠葉襯”,歌唱者好比紅花,而伴奏者就是做陪襯的綠葉,好的伴奏能起到錦上添花,增光加色的作用。通過伴奏的練習,也能加強自己綜合素質的提高——不論是在理論知識上,對聲樂領域的了解,還是和別人的協(xié)調合作能力上,而這些反過來會更加促進自己在專業(yè)技巧和音樂表現能力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手風琴教程《手風琴伴奏的編配》[M].人民音樂出版社,1988.
[2]手風琴教程《手風琴伴奏的編配》[M].人民音樂出版社,1989
[3]白陸平《歌曲手風琴伴奏技法》[M]西南師范出版社,2000
[4]李未明《高等師范院校手風琴教程》手風琴伴奏的編配,[M].人民音樂出版社,1988-9-11
[5]康健民等編著《手風琴伴奏技法》[M]蘭州大學出版社,2000
[6]蔡福華著《手風琴教學問答與即興伴奏編配》[M]上海教育
(作者單位:甘肅省永昌縣第三中學73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