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 桂 君
(武漢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武漢 430072)
寧波方言被動句的主要結(jié)構(gòu)形式為:NP1+撥+NP2+VP。其中“撥”①目前江蘇教育版和漢語大詞典版的《寧波方言詞典》,被動標記詞記為“撥”,音(李榮1997:297,朱彰年等1996:194),本文調(diào)查的田螺山地區(qū)被動標記詞的實際讀音為,可寫為“得”?!皳堋迸c“得”在語法功能上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撥”多用于與外界接觸多的人口中,“得”多用于較少出門的原居民口中。文中例句用字寫作“撥”,音標標實際讀音。是被動標記詞,引出體詞性賓語NP2,且NP2不能省略。對現(xiàn)代漢語被動句來說,受事主語是最常見的,其他語義類型的成分一般較少作主語。寧波方言被動句的主語語義類型則豐富得多,除了是受事外,還可以是施事、感事、工具、材料、地點、對象、蒙事等非受事的類型。本文具體考察了NP1為非受事的情況。文中用例均取自筆者的母語寧波(田螺山)方言。
根據(jù)NP1與NP2的關(guān)系,可以分為兩類:(1)NP1與NP2同指;(2)NP1與NP2不同指。句子的側(cè)重點在于表述言說者蒙受了“撥”字引出的事件。
(1)NP1與NP2同指。NP1是V的發(fā)出者,具有自主性,以名詞及其短語充當(dāng);NP2回指NP1,一般以代詞“伊”充當(dāng)。例如:
1)葛日夜到,黃狗撥伊叫勒一夜啦?。翘焱砩?,黃狗被它叫了一個晚上)
2)瘟小鬼昨日夜到撥伊哭勒一夜啦?。ǔ粜『⒆蛱焱砩媳凰蘖艘粋€晚上)
從NP1的詞性看,這類表述中的NP1只能是體詞,而且是具體體詞,它是動作V的發(fā)出者?!包S狗叫”、“小鬼哭”是不可控的,這類句子的VP往往以組合式述補結(jié)構(gòu)出現(xiàn),補語多為時間短語,強調(diào)某種不好的環(huán)境持續(xù)的時間之長。V具有不可控性,它的發(fā)生與否取決于它們的施動者,別人很難干預(yù)。從NP2來看,都回指前面的NP1,我們可以把“撥伊”去掉,句子的基本意思不變,只是句子的類型從被動變?yōu)橹鲃印?/p>
從語用層面看,這類句式,被動語義的實際承受者需要從語境中推出來。例1)表示“黃狗”的叫聲影響了說話者本人。“昨天晚上黃狗整整叫了一個晚上”這個事實對說話者的睡眠造成了影響,所以采用了一種有標被動句的形式說出來。例2)強調(diào)的是小孩子哭對說話人造成了影響??梢哉f,這類被動句的實際遭受者在句子之外,而且不能補出。
(2)NP1與NP2不同指。NP1對V來講,具有自主性,以名詞及其短語充當(dāng);NP2是造成NP1實現(xiàn)VP這個行為的責(zé)任人,可以是代詞,也可以是名詞,它對V來講不具有自主性。例如:
3)一只豬撥俉逃帶出,尋勿著?。ㄘi被你逃了出去,找不到了)
4)牢監(jiān)犯撥諾逃帶出,葛糟犯關(guān)?。ㄇ舴副荒闾恿顺鋈?,這下壞事兒了)
豬逃出來對豬而言是主動的,但是對言說者(豬的主人)來說是不希望看到的,所以豬逃出來對主人來說是“被逃出來”,這里是要追究“俉”的責(zé)任。同樣,“牢監(jiān)犯”是應(yīng)該關(guān)在監(jiān)獄里的,如今逃了出來,肯定是沒有看管好,這個責(zé)任人就是“諾”。
如果NP2是第三人稱“伊”的話,就會有歧義:如果把“伊”看成是人,那么跟上面分析的一致,既表述了豬逃出來這個事實,又表達了言說者的遭遇,也把語義的矛頭指向了責(zé)任人“伊”;如果把“伊”看成回指前面的“NP1”,那么就成了前文(1)所說的情況了。
NP1為施事這個用法是寧波方言表被動的“撥”字句的一大特色。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到,這些句子中的“撥 NP2”成分可以去掉,句子依然能夠表達原先的意思,不過由原先的被動句變?yōu)橹鲃泳?,由原先的表達復(fù)雜的意思變?yōu)橐粋€簡單句。可見,被動句的句式對語義表達有很強的反制約。
感事是非自主的感知性事件的主體。V多為感覺心理動詞。NP2指代前文出現(xiàn)過的主體或者某種沒有說出來的影響物,整個句子表原因。例如:
5)介有趣小頑,人真撥伊歡喜煞啦?。ㄟ@么好玩的小孩,人真被他喜歡死了)
6)儂搭隔壁阿爺介名貴個花摘帶落來,姆媽撥諾惶恐煞。(你把隔壁爺爺這么名貴的花摘了下來,媽媽被你惶恐死了)
這類表述中的NP1可以是名詞,也可以是代詞,它們是VP的主體,VP用來說明NP1的狀態(tài)。從VP的類型來看,是述補結(jié)構(gòu)的省略。上述兩個例子都可以在 VP前面加上“弄勒”構(gòu)成述補結(jié)構(gòu)。從NP2來看,只能是代詞,除了用“伊”,還可以用“諾”、“俉”,它不回指 NP1,而是指代前文提及的主體或某種沒有說出來的影響物?!皳躈P2”一般不能省略。如例5)去掉“撥伊”變成“人真歡喜煞啦!”只是一種敘述了。例6)去掉“撥諾”后變成“儂搭隔壁阿爺介名貴個花摘帶落來,姆媽惶恐煞”,句子的重心就不突出了。
從語用角度看,很顯然,寧波方言這類被動句其實是一個超句體,整個被動句式表述一種原因。以例6)為例,“姆媽撥諾惶恐煞”這個句子首先要說的是“姆媽惶恐”這個意思,“撥諾”則告訴我們姆媽惶恐是有原因的,是在某個特定情況下并非出自自愿的“惶恐”,這個“撥伊”與前一個分句的信息聯(lián)系起來,說明惶恐的原因是“儂搭隔壁阿爺介名貴個花摘帶落來”。從這一點看,寧波方言表被動的“撥”字句有比普通話被字句更為豐富的傳息功能。
可以分為兩類:(1)NP1是一般的工具;(2)NP1是身體部位。
(1)NP1是一般的工具。這類工具是被使用的對象,本身含有一定的受事意味。例如:
7)紅布撥伊對牢,“咣”潑過去。(紅布被他對準,“咣”的一聲潑了過去)
8)鏈條鎖撥伊鎖牢。(被他用鏈條鎖鎖住了)
NP1“紅布”、“鏈條鎖”都是被拿來為某種目的而用,說成相應(yīng)的普通話,一般都會在這些工具格前加上“用”字。這兒的NP2是一個定指的人稱,一般在語境中出現(xiàn)過,它是V的發(fā)出者。從語義來看,這類句子的語義與句末語氣詞有關(guān):語氣詞為“啦”[l??12]多表達一種警告和提醒,句末語氣詞為“”則是陳述一種客觀事實。
這類句子實際上隱含著一個真正的受事成分,可以在NP1前補出受事成分。例如:
7’)<該梗蛇>紅布撥伊對牢,“咣”潑過去。
8’)<自行車>鏈條鎖撥伊鎖牢。
(2)NP1是身體部位。一般都有固定的動詞與這些身體名詞搭配。如“眼睛”與“看”搭配,“耳朵”與“聽”搭配,“腳”與“走、踢”等搭配,等等。例如:
9)眼睛搭撥伊看花啦?。ㄑ劬Χ急凰椿耍?/p>
10)胡嚨撥伊嘔啞。(喉嚨被他喊啞了)
這些句子都可以在人體名詞前加領(lǐng)屬者構(gòu)成“X+NP1+撥+NP2+VP”格式。X主要是人稱代詞,NP1一般為名詞,能夠與后面的補語構(gòu)成主謂結(jié)構(gòu),可以移位至NP2后面。具體可以分為如下三類:
A.V語義指向X和NP1,X是施事,NP1是工具,指向X的語義不含被動,指向NP1的語義含被動。補語的語義指向NP1,表結(jié)果。例如:
9’)<人>眼睛搭撥伊看花啦!(人眼睛都被他看花了)
10’)<我>胡嚨搭撥伊嘔啞。(我喉嚨都被他喊啞了)
例9’)中的“看”這個動作是施事“人”發(fā)出來的,“眼睛”是“人”發(fā)出“看”這個動作憑借的工具。在語義上突出主體的因素,強調(diào)某種結(jié)果是由于主體特意這樣做造成的??梢娺@個NP2需要有語境支持才可以弄清楚它究竟指什么。
例10’)中的動詞“嘔”(喊)語義指向“胡嚨”與“我”,“我”是“嘔”(喊)這個動作的發(fā)出者,是施事;“胡嚨”是“嘔”這個動作憑借的工具。補語“啞”語義指向“胡嚨”,表結(jié)果,說明我用喉嚨喊,最后喉嚨喊啞了。這兒的NP2意義很虛,很難說具體到底指什么??梢哉J為是引起“嘔”的原因,表示我是因為某個原因而喊,最終喊啞了喉嚨。這個NP2也可以認為回指前面的“我”?!皣I”這個動作是主語“我”發(fā)出來的,“胡嚨”是“我”發(fā)出“喊”這個動作的實際運動者,在語義上突出主體的因素,強調(diào)造成某種結(jié)果是由于主體因為某個原因(伊)不得不這樣做。
我們可以把NP1移到NP2后:
9’)<人>撥伊眼睛搭看花啦!(人被他眼睛都看花了)
10’)<我>撥伊胡嚨搭嘔啞。(我喉嚨都被他喊啞了)
B.V一般情況下不跟賓語,語義指向X,含被動義;V的語義不指向NP1,NP1不表被動,補語語義指向NP1,不指向X。NP2“伊”是一個新信息,意義比較實,指某種原因。例如:
11)<我>苦膽搭差眼會撥伊嚇破啦。(我苦膽都差點兒被他嚇破了)
12)<人>活靈啊撥伊嚇出?。ㄈ嘶甓急凰麌槼鰜砹耍?/p>
“我”是被某個東西(伊)“嚇”了,被“嚇”的結(jié)果是差一點“嚇破”了膽。同樣,NP1可以移到“NP2”后面:
11’)(我)差眼會撥伊苦膽搭嚇破啦。
12’)<人>撥伊活靈啊嚇出!
C.有時候,NP1還可以是三個以上的體詞性成分構(gòu)成。例如:
13)<人><手骨><繭>搭撥伊磨出啦。(<人><手上><繭>都被他磨出了)
14)<人><腳底><泡>搭撥渠拉走起啦。(<人><腳底><泡>都被他們走起來了)
前一例,“人”是“手骨”(手)的領(lǐng)屬者,“手骨”是“繭”所依存的處所,動詞“磨”的語義指向“手骨”,“手骨”是受事,它是被“磨”的對象,結(jié)果是磨出了“繭”。后一例,“腳底”也是“泡”所依存的處所,不同的是,這兒的“腳底”不是受事,而是兼有工具的性質(zhì)。動詞“走”的發(fā)出者是“人”。本類句式中的NP2語義虛靈。
15)糯米飯撥伊搭老酒搭掉。(糯米飯被他做老酒用掉了)
16)人家丟掉眼個編絲繩撥伊打勒一只籃。(人家丟掉了的編織繩被他編了一只籃子)
糯米飯是用來做酒的,編織繩是可以用來編籃子的,VP為動賓結(jié)構(gòu),它的完成需要有NP1為前提。
根據(jù)V的特性,可以分為兩種情況:(1)V不能與NP1構(gòu)成動賓結(jié)構(gòu),NP1是V所涉及的范圍;(2)V能夠與NP1構(gòu)成動賓結(jié)構(gòu)。
(1)V的受事者不好補出,V的與事可以補出,但必須是第三人稱,可以是代詞“伊”,也可以是具體指人的名詞,且必須與NP2同指。這類句子的V可以分成兩類:
A.NP1是V所涉及的范圍,VP為自主、不及物的動補結(jié)構(gòu),該句式強調(diào)的蒙受者不在句中,也不一定是言說者,具體是誰需要從上下文推出來。例如:
17)眠床勒撥伊睏勒五日。(床上被他睡了五天)
18)后頭山撥伊盤勒兩日。(后山被他躲了兩天)
例17)中的NP2“伊”是V“睏”的發(fā)出者,NP1“眠床勒”是“睏”這個動作的活動范圍。例18),“后頭山”是“盤”(躲)這個動作所涉的范圍。這類說法的蒙受含義相對較弱。
B.NP1是VP到達的終點,VP為自主、及物的動補結(jié)構(gòu),該句式被動含義相對較弱,語義的側(cè)重點在于描寫某種結(jié)果。
19)余姚搭撥伊走到啦。(余姚都被他走到了)
20)水缸里頭撥伊爬進。(水缸里頭被他爬進了)
例19)“余姚”是動詞“走”的終點,受事意味相當(dāng)?shù)娜?,被動標記詞表達出來的隱含義是“伊”所在的地方肯定離余姚很遠,如果一個人從“伊”所在的地方走到余姚,那就是一件相當(dāng)了不起的事情。例20),處所“水缸里頭”,是“爬進”的終點。這類被動句的謂詞必須要有一個方所詞參與,而且這類說法的VP多為及物性的動補式。
(2)有些NP1為方所的“撥”字句實際上是省略了受事,可以補出,該類句式的V能夠與NP1構(gòu)成動賓結(jié)構(gòu),語義指向補出的受事成分。例如:
21)水缸里頭撥伊甩進。(水缸里頭被他扔進了)
22)山洞里頭撥伊丟進。(山洞里頭被他扔進了)
我們可以在NP1前補出受事成分:
21’)<手榴彈>水缸里頭撥伊甩進。(<手榴彈>水缸里頭被他扔進了)
22’)<兩梗金條>山洞里頭撥伊丟進。(兩條金條山洞里頭被他扔進了)
“手榴彈”是受事成分,動詞“甩”的語義指向“手榴彈”,補語“進”的語義指向方所詞“水缸里頭”。在具體使用中,這類句式的受事成分一般省略。
(3)NP1位置的靈活性
在口語交際中,當(dāng)“NP1+撥+NP2+VP”中的 NP1是方所詞時,其位置是很靈活的,我們上面提到的這些句子都可以把NP1移到“撥伊”后面。例如:
18’)撥伊后頭山盤勒兩日。20’)撥伊水缸里頭爬進。
甚至還可以把NP1置于句末,像補充說明那樣出現(xiàn)。例如:
18’)撥伊盤勒兩日,后頭山。20’)撥伊爬進眼,水缸里頭。
23)一晌工夫兩幅圖畫撥伊畫好。(一會兒的工夫兩幅畫就被他畫好了)
24)兩把寶劍老早撥伯伯做好眼勒。(兩把寶劍早就被伯伯做好了)
我們稱為蒙事者。一般來說,寧波方言“NP1非受事+撥+NP2+VP”句式所要表達的就是言說者的蒙受事實,不過蒙受者很少在NP1這個位置上出現(xiàn)。當(dāng)受事與蒙事一致的時候,也可以出現(xiàn)。例如:
25)半夜過敲門,我撥伊敲掉覺。(半夜里敲門,我被敲醒了)
26)其交關(guān)會造亂話,阿拉撥伊造怕。(他非常會撒謊,我們被他撒怕了)
寧波方言“NP1+撥+NP2+VP”被動句 NP1非受事的情況主要有:施事、感事、工具、材料、地點、對象、蒙事七類,不管哪種類型,整個句式所要表達的是言說者蒙受“撥”字引出的事件。這種用法在普通話中已不多見,但是在歷史上這種用法六朝已初見端倪,到宋代以后已較為常見了。例如:
27)吾到此土,六度被人下藥,我皆拈出。(《祖堂集》2第28《祖菩提達摩和尚》)
28)曹真、夏侯尚,被陸遜伏兵于內(nèi),諸葛瑾伏兵于外,內(nèi)外夾攻。(《三國演義》85回)
29)那怪被老孫上天宮啟奏玉帝。(《西游記》第31回)(見何洪峰(2006:158))
其他方言中也有類似的用法。如湖南隆回方言:
30)我吃其燒個一雙鞋。(我被他燒了一雙鞋)
31)咯桌子高頭吃其刻起一滴字,刻個粉。(這桌子上面被他刻了一些字,刻爛了)(丁加勇 2006:100)
可見,從方言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方言與漢語史的關(guān)系看,表蒙受的被字句并非孤立的現(xiàn)象。
李榮主編、湯珍珠等編纂 1997《寧波方言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
朱彰年、薛恭穆、汪維輝、周志鋒 1996《寧波方言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何洪峰 2006 論蒙事型被字句,邢福義主編《漢語被動表述問題研究新拓展》,華中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丁加勇 2006 隆回湘語表被動的“吃”字句式及其配價研究,邢福義主編《漢語被動表述問題研究新拓展》,華中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