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大力倡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今天,應思考如何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突破現行的教育教學觀念;應思考如何減少對教師教學創(chuàng)造、學生學習熱情的約束;應思考如何重現數學家知識探索的過程,還學生一個生動、奇妙的數學世界,讓學生在探索中快樂地學習數學。在這樣的背景下,數學實驗教學被推上了歷史的舞臺。就數學實驗教學的概念的界定;數學實驗的特征與意義;高中數學實驗教學的實踐;數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思考等幾個方面進行論述。通過實例闡述了數學實驗教學對學生理解能力、探索能力、合作能力、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數學實驗教學;實踐;思考;有效性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的基本理念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只限于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高中數學課程還應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學習數學的方式。高中數學課程應力求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的歷程,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惫P者認為,“數學實驗”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探索能力,對課堂效率的提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數學實驗教學的實踐
根據教學實踐,筆者把數學實驗分成三類:操作性數學實驗、思維性數學實驗、模擬性數學實驗,下面就這三類數學實驗,分別以不同的案例呈現,來闡述數學實驗教學。
(一)操作性數學實驗教學的實踐
操作性數學實驗教學是通過對一些工具、材料的動手操作,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數學知識、檢驗數學結論(或假設)的數學活動。這種實驗常適用于幾何圖形相關的知識、定理、公式的操作或驗證。
案例:一紙一世界——折紙讓抽象的數學更親近!
直線與平面垂直判定的實驗教學設計。
實驗課題: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
實驗用品:三角形紙片、半圓形紙片、五角形紙片、特定六角形紙片。
實驗步驟:
1.過三角形的頂點A翻折紙片,得到折痕AD(如圖1),將翻折后的紙片豎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與桌面接觸)。
■ ■
2.提出問題:
(i)折痕AD與桌面垂直嗎?
(ii)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與桌面所在的平面垂直?
實驗目的:讓學生初步得出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條件,對直線與平面垂直定理的判定有了直觀、感性的認識。
2.不過三角形ABC的頂點A翻折紙片,能保證翻折后的紙片豎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與桌面接觸)使得折痕與桌面所在平面垂直嗎?學生翻折出了如圖3的情形。
提出問題:
(i)這條折痕DE是如何得到的?(學生:是通過翻折DB與DC重合得到的)
(ii)按圖2、圖3翻折后,都能使折痕與桌面所在的平面垂直,那么兩者必定存在共同的本質特征,你認為兩者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學生:折痕同時垂直DB、DC)
實驗目的:引導學生通過這兩個特例的類比,歸納出兩種情形的共同本質特征,進一步讓學生強化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3.實驗操作:將紙片對折一次,再將其豎直放置在桌面上。
■
提出問題:
(i)哪幾個紙片能豎直放置?
(ii)能豎直放置的模型的折線與桌面有何位置關系?
(iii)能豎直放置的紙片的折線在紙片平面中有何特征?
(iv)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中共有的不變性是什么?
(v)修正模型(3),使它也能豎直放置。
平面紙片中 共性 共性 立體模型中
■
實驗目的:通過實驗操作讓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應用于實際操作,挖掘出實驗背后不變的東西。讓實驗提供給學生更大的探索空間和思維空間。
(二)思維性數學實驗教學的實踐
思維性數學實驗教學是指通過對數學對象不同變化形態(tài)的展示,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在開展數學活動時,不一定都得用實物,但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大腦,在思維中想象實驗的具體過程,運用思維方式探究數學知識、檢驗數學結論(或假設)的教學活動。
根據上述案例的實驗教學,我們知道了數學實驗的基本思路:從問題情境(實際問題和數學問題)出發(fā),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研究步驟,或用有關實驗器材、或在計算機(器)上進行探索性實驗,發(fā)現規(guī)律、提出猜想、進行證明或驗證。
二、開展數學實驗教學的思考
(一)數學教師對數學實驗的認識不足
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模式以大容量、高強度、多反復課堂訓練模式為主,在大多數教師身上留下了深深烙印。他們認為數學實驗教學花時多,影響教學的進度與質量,故長期以來都忽視數學實驗。事實上,恰當的數學實驗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而且還能增加教學的深度和廣度,進而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問題。
(二)數學實驗的能力欠缺
雖然數學實驗這個概念出現已久,但把它運用到教學中卻很少?,F在要求讓學生自己進行數學實驗(教師指導下),學生往往表現出不知所措:一是學生難以設計出一套完整的實驗方案,實驗的過程中也提不出問題,完成不了必要的歸納和總結;二是學生基本技能不足或遭遇挫折后容易夭折等一系列現象。在常規(guī)教學中進行數學實驗教學,教師也面臨挑戰(zhàn):一方面,大多數教師對計算機技術相對生疏;另一方面,開展數學實驗,需要教師具有扎實的數學知識和較強的科研能力。
(三)數學實驗的“軟硬件”不足
所謂“硬件”是指數學學習時用到的計算機(包括圖形計算器)、測量工具等。由于長期以來沒有數學實驗的意識,機房只是供上計算機課使用,數學課中不能方便地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難以開展。就“軟件”而言,就更加缺乏了,教材中缺少合適的實驗內容,數學雜志上關于數學實驗的信息也很少,教師又缺乏設計“數學實驗”的經驗等等。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數學實驗必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必將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師不斷學習,設計出好的數學實驗,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育出適應時代的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曹一鳴.數學實驗教學模式探究[J].課程·教材·教法, 2003(9).
[2]曲長虹.對數學實驗教學的認識與研究[J].中學數學, 2006(2).
[3]殷紅,李忠海.中學數學實驗的教學模式[J].數學教育學報,2001(10)
[4]羅要榮.合理使用幾何畫板開展數學實驗探究[J].中小學電教,2006(12).
[5]羅要榮.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展開數學實驗的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08.
(作者單位 浙江廣播電視大學嘉善學院)
?誗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