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成
高三的一輪復習正緊張地進行著,老師每天忙著下發(fā)習題、講解習題;學生每天忙著做題、改正習題的錯誤答案。老師唯恐落下某個知識點,一個勁地撒大網(wǎng);學生生怕落下老師講得每個考點,不停地練,不停地寫。
我在用心地講,學生在認真地練,看來復習效果肯定錯不了了。
已經(jīng)復習一段時間了,想做一下檢測。
我自信滿滿地拿了一個講過的詩歌鑒賞題讓學生做,收上答題卡一看,學生的答案真得是讓我大跌眼鏡,答案千奇百怪,五花八門不說,全班竟沒有一個同學的答案完全正確。
這首詩我不是已經(jīng)給學生講過嗎?他們怎么做成這樣了呢?我不斷地問自己,我真的無法接受這樣的結(jié)果。冷靜下來之后,我找了幾個同學問問情況。他們的回答要么是忘了;要么是不會,更有甚者用很奇怪的語氣問我:講過嗎?什么時候講的?學生的答案,學生的回答讓我感到無比的尷尬。我可真是用心在領學生復習啊,學生也真是認真在聽我講啊??蓺埧岬默F(xiàn)實又讓我不得不反問自己:前一段的復習有用嗎?但我真的不死心,又找了幾個剛講過不久的題目讓學生做,結(jié)果依然是慘不忍睹。
經(jīng)過一翻痛苦的反思我發(fā)現(xiàn)造成這種情況的罪魁禍首竟是我自己。
1.無限擴充廣度,盲目追求進度 作為一個有經(jīng)驗的老教師,對高考的考點和歷年的??技案呖荚囶}非常熟悉。有時在講練習的時候總是圍繞著高考的考點無限生發(fā),無限擴充題目的廣度,導致學生記憶的東西多且雜。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往往是下課了,卻總覺得還有很多的高考考點沒講到,細講又沒時間,在量與質(zhì)發(fā)生矛盾的時候,我不得不向量屈服了,于是每天一上課,我就開始講,生怕講少了,完不成所謂的進度。即使是讓學生做練習,也總是剛發(fā)卷就講,根本就不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有時可能會給學生些做題時間,可又總是覺得這是浪費時間,所以給的時間總是遠遠不夠,至于說復習就更不在我考慮的范圍內(nèi)了,因為心里總在想那得多耽誤時間。這一切都導致學生東西沒少學,知識沒少記,但那只是記在紙上的冷冰冰的知識點,根本就沒和學生融為一體。對學生來說那就是夾生飯,沒什么營養(yǎng)。而此時的我卻有了心理上的滿足:高考考點我都講到了,學生也聽了,再碰上這樣的題目學生應該會了?,F(xiàn)在看來這是多么愚蠢的想法。
2.以講代思 每天上課我只是機械地在講題,學生跟著記答案,我講得多,學生記得多,根本就沒時間復習消化,做題時,如能碰上原題還有可能答上來,稍有變通便不知所措了。
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老師首先要明白復習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真正掌握高考的知識點,而不是老師講完高考知識點便萬事大吉。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走出老師不敢放手的怪圈,要敢于給學生更多自主思考的時間,要知道在很多時候,學生自主完成的一道題的效果大于老師講過的好幾道題。不要只顧給學生講題要多教給學生思考的方法,要給學生提供多種學習方法,要教會學生自學、互學,要讓學生明白:一道題只記下答案不是真會,只有自己能說出來,自已能寫出來,能給別人講明白才是真的會。
想明白了這些,在這之后的課堂上,我講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從學生的做題情況來看,我成功了。因為我所進行的復習是有效的。
作者單位:黑龍江農(nóng)墾建三江管理局第一高中。